接管比赛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越野的新生代对抗
  摄影 Tim De Waele
  在车王斯文·尼斯退役后,公路越野竞技领域几乎同时完成了巨星一代的更迭,马修·范·德·普尔和沃特·范·阿特几乎包揽了2016~2017赛季所有比赛的前两名,两位车手之间的对抗也成为引领公路越野新时代的主旋律。
  
  出身豪门
  在当今职业自行车领域,你几乎无法再找出另一位像马修·范·德·普尔(Mathieu van der Poel)那样拥有如此显赫自行车运动家族背景的车手。马修的外祖父雷蒙·普利多(Raymond Poulidor)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路车坛叱咤风云的人物,曾赢得1964年环西班牙自行车赛总冠军并先后三次在环法赛中名列第二。那时候的雷蒙·普利多每年大部分时间里忙于征战赛场,只有在1月份才真正有机会陪伴在家人身边,为此,他的女儿科琳娜(Corinne Poulidor)曾发誓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嫁给一个自行车手。然而最终,科琳娜却选择和阿德利·范·德·普尔(Adrie van der Poel)—— 这位荷兰自行车领域著名的跨界高手步入了婚姻殿堂,之后,他们有了两个儿子 —— 大卫和马修。
  马修·范·德·普尔自幼便展现出在自行车方面无人能及的天赋,当他还不满3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如地掌控没有辅助平衡后轮的童车。2009年,14岁的马修第一次在公路越野赛场上亮相,随后,他赢得了多场地区性比赛的胜利,并且在当年的荷兰全国锦标赛中名列第二。接下来的2010~2011赛季,马修晋升到新人组别(novices ranks),在这里,他能够在自己所参加的大多数比赛中获胜,与此同时,他也将公路越野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延续到了公路比赛中,摘得了荷兰公路自行车全国锦标赛新人组个人计时赛金牌。2011年秋,步入青少年(Junior)级别的马修开始了他在公路越野比赛中的全面统治,以极其令人信服的发挥将荷兰全国冠军、欧锦赛冠军、世锦赛冠军纷纷收入囊中。在接下来的一年,马修更进一步,创下整个赛季仅负一场的骄人战绩,而他在当时所创造的最快圈速已经无限接近于职业车手水平。除去在公路越野方面的才能,马修同样是一位优秀的公路自行车手,在2013年托斯卡纳世锦赛中,他身披荷兰国家队战袍摘得青少年公路大组赛桂冠。
  2013年9月,18岁的马修·范·德·普尔开启了他在公路越野U23比赛的征程,也正是在那年冬天,这位堪称自行车领域几十年难得的天才第一次在赛道上遭遇对手的严峻挑战。提到沃特·范·阿特(Wout Van Aert)这位1994年出生的比利时小将,马修并不感到丝毫陌生,两人在青少年时期曾有过一个赛季的交集,那时候的沃特尽管已经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但根本不足以对马修构成任何威胁,即便在2012年科克塞德(Koksijde)世锦赛上,马修受胃痛困扰,但最终仍以大幅优势战胜沃特。然而,当两位车手在U23级别中再度面对面的时候,马修突然发现,他与沃特·范·阿特之间原本毫无悬念的竞争开始变得异常激烈。与青少年时期相比,沃特无论在身高还是力量方面都有了显著增长,加之异常刻苦的训练,使得他在应对异常泥泞的赛道状况时游刃有余,不过,马修依然能够在高速赛道上展现自己的速度优势。在整个2013~2014赛季中,马修和沃特几乎瓜分了全部U23比赛的桂冠,但对于马修而言,那个冬季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在家乡父老面前赢得霍赫海德世锦赛冠军。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他不仅没能跟上沃特·范·阿特的节奏,同样无法追上早先突围的迈克尔·冯度诺特(Michael Vanthourenhout),最终仅名列第三。
  提前晋级
  2015年1月,马修·范·德·普尔正式成为了一名公路越野职业车手,和沃特·范·阿特一样,选择提前告别U23。在当时,这一举动不免令他的父亲阿德利·范·德·普尔感到有些担忧,作为父亲的阿德利显然更希望儿子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但接下来的塔博(Tabor)世锦赛最终彻底打消了这位荷兰名宿心中的疑虑。马修和沃特在世锦赛中登上了冠亚军领奖台,战胜了包括车王斯文·尼斯(Sven Nys)在内的诸多经验丰富的职业车手。“这是一種奇妙的感觉。”马修在赢得世界冠军之后这样说道,“我和沃特在最后时刻才作出决定,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出现在U23的比赛中。不过,如今,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事实上,几乎没有人对于马修在公路越野职业比赛中立刻就取得成功感到惊讶。从14岁第一次站在公路越野赛的起跑线到20岁就成为公路越野精英组世界冠军,毫无疑问,这些年来,马修的车手生涯始终一帆风顺,以至于他的母亲科琳娜不免开始担忧起来:如果有一天马修在赛道上遭遇挫折,又该如何去应对?“对于马修而言,他几乎赢得了一切,从未真正品尝过失败的滋味。在我看来,马修应该去学习如何面对失败。”在一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科琳娜这样说道。然而,令科琳娜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几个月之后,她的儿子便经历了车手生涯迄今为止最大的危机。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始于2015年8月24日那个普通的周一下午。在环未来自行车赛(Tour de l’Avenir)第一赛段中,马修遭遇摔车,右侧膝盖受到重创。“那天,赛道上的风很大,气氛令人有些紧张。”马修回忆道,“我处在整个集团非常靠前的位置,突然间,我发现前面的一位车手似乎有些不对劲,那个家伙撞上了骑在他身前的车手的后轮,然后倒在一旁,我躲闪不及,也跟着他一起摔倒了。”事故造成马修的右侧膝盖出现了一道明显的开放性伤口,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伤势严重,他仍然继续坚持了两个赛段,并且在第三赛段中拿下第二名。“我不会为此责怪自己。受伤之后的第二天,我的膝盖感到明显不适,但那完全可以忍受,我不认为自己当时冒了不必要的风险……”   由于伤势的影响,马修·范·德·普尔错过了2015~2016公路越野赛季开局阶段的多场比赛,雪上加霜的是,随后,他不得不接受了膝部手术。当老对手沃特·范·阿特一次又一次地在赛道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时候,马修却只能坐在电视机前默默观看比赛。“这无疑是我年轻车手生涯到目前为止经历过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 马修·范·德·普尔说道,“或许,这段经历能够对我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在长达几周的时间里,每一个清晨,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只能整日坐在椅子上,这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而在这段艰难的康复期,这位荷兰天才似乎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来自公路越野圈子的人情冷暖。根据马修的说法,克拉斯·冯度诺特(Klaas Vantornout)是公路越野圈内唯一真正给予他支持的人。略显讽刺的是,马修也曾一度和其他人一样,认为个性十足的冯度诺特是个“混蛋”,直到他对这位33岁的老将有了一定了解……
  天才的曲线
  2015年11月22日,马修·范·德·普尔迎来了伤愈复出之后的首场比赛—世界杯科克塞德(Koksijde)站。在这条他曾经拿下第一件世锦赛青少年级别彩虹衫的赛道上,马修出人意料地以第三名完赛。仅仅14天之后,马修·范·德·普尔在奥冈莱泽(Overijse)赢来了属于自己的赛季首胜。然而,比赛的进程对于马修而言显然并不顺利,发车之后,他便因为打滑落到了10名开外,不过,凭借良好的竞技状态,他很快追上了领先集团并逐渐甩开其他对手,比赛后半阶段的一次掉链险些再次毁掉属于马修的比赛,但半圈之后,这位荷兰小将的又一次加速终于令所有人望尘莫及。当他独自率先通过终点的时候,伸手指向了自己的膝盖,就像当年比利时名宿约翰·马修(Johan Museeuw)战胜严重的膝伤,赢得2000年巴黎鲁贝自行车赛时所做的一样。“毫无疑问,约翰·马修当年的伤势比我现在要更加严重。对于我而言,心理上的恢复远比身体上的恢复更困难。能够取得这场胜利令我感到无比欣慰,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在过去一段时间所遭受的痛苦。”
  当时光进入到2016年1月底,马修·范·德·普尔已经手握9场比赛的胜利,此时距离他伤愈复出之后的首度亮相才仅仅过去两个月。他无疑成为了2016年佐尔德(Zolder)世锦赛头号夺冠热门。然而,在比赛进展的过程中,随着他与沃特·范·阿特在一个向左的转弯处发生碰撞,导致两人的车子纠缠在一起,马修彻底失去了卫冕世界冠军的机会,更为糟糕的是,在比赛中,部分过激的比利时车迷还向他泼洒了啤酒。而整个2015~2016赛季也注定属于马修的最大对手沃特·范·阿特,这位21岁的比利时车手最终收获了三大系列赛总冠军、比利时全国冠军、世锦赛冠军,成为继斯文·尼斯之后,公路越野历史上第二位在单一赛季实现“大满贯”的车手,也是最年轻的“大满贯”得主。马修则以10场胜利结束了这个饱受伤病困扰的赛季。
  2016~2017赛季,膝伤再度向马修袭来,在赛季开始之前的夏休期,他接受了双腿膝盖手术。在缺席了两场在美国举行的重要的世界杯分站赛之后,马修在荷兰Gieten进行的Superprestige系列赛揭幕站中再度披挂上阵并在与沃特·范·阿特的激烈对抗中胜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马修在赛道上势不可挡,沃特·范·阿特则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屈居第二,这样的情景不禁使人回想起两人在青少年时期正面交锋的那个赛季。在比赛中,马修依旧是那个充满灵性、天赋异禀的神童,而沃特也仍然是那个踏实稳健、不言放弃的斗士,只不过如今两人之间的差距在毫厘之间,极其微小的细节就可能决定比赛的成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马修·范·德·普尔和沃特·范·阿特的争夺与公路越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冠军车手之间的对抗做比较。与前辈们相比,这两位90后车手所表现出的最大不同之处或许就是即便在决定胜负的最关键时刻,他们依然显得很绅士,甚至在接受采访时从未说过任何指责对方的话语。尽管在竞技体育场上,竞争对手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朋友,但这两位小将始终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诠释着彼此间的尊重。
  发生在2016年12月29日DVV Trophy 系列赛Loenhout站的严重事故给马修的2016~2017赛季又一次蒙上了阴影。当时,马修正试图利用一个土丘超越身前的汤姆·梅森(Tom Meeusen),却在情急之中出现失误,面朝下栽倒在赛道边。与以往的情况不同,这一次,荷兰天才没能在摔倒之后的短时间内起身继续投入比赛,而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赛事医务人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在对马修进行初步检查之后,用担架将其抬上救护车送往当地医院。沃特·范·阿特最终赢得了那场比赛的胜利,但马修·范·德·普尔的伤情显然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幾个小时的焦急等待,从医院方面传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事故并没有导致马修的身体出现骨折,尽管他的颈部严重挫伤,不得不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卧床休养并缺席在比利时巴尔(Baal)举行的重要的DVV Trophy 系列分站赛。“毫无疑问,是我个人的失误导致了事故发生。当时,我的车速太快了。我的面部先着地,我瞬间感到整张脸似乎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尽管如此,马修强调,他不会因此改变自己激进的比赛风格。“摔车也是公路越野运动的一部分,你不能因为害怕摔车而在比赛中表现得缩手缩脚。”
  对抗格局
  当马修·范·德·普尔出现在荷兰公路越野全国锦标赛男子精英组起点处的时候,颈部的伤势依然没有痊愈。不过在比赛中,他仍旧毫无悬念地单飞夺冠。随着世锦赛日益临近,马修宣布放弃参加世界杯菲乌吉站,选择前往西班牙专心训练。然而,正当他决心从老对手沃特·范·阿特身上重新夺回彩虹衫的时候,却意想不到地卷入了一场与公路越野前世界冠军尼尔斯·阿尔伯特(Niels Albert)的口水战。
  作为沃特·范·阿特所在商业车队的领队,阿尔伯特对于马修的父亲阿德利·范·德·普尔参与2017年卢森堡世锦赛赛道设计工作提出了强烈质疑。在阿尔伯特看来,这位荷兰车坛名宿很可能借此机会打造一条更适合马修技术特点的赛道。面对阿尔伯特莫须有的质疑,马修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推特主页上予以回击:“阿尔伯特真是个爱抱怨的家伙。2014年,沃特在我父亲设计的赛道(指荷兰霍赫海德赛道)拿下U23世界冠军的时候,怎么没见有人抱怨?阿尔伯特很清楚我父亲不可能在赛道设计方面故意偏向我,他那样说无非就是想要在世锦赛之前挑起荷兰和比利时车手以及车迷之间的敌意……”   随后,当事人阿德利·范·德·普尔就此事做出了澄清,他表示自己只是帮忙搭建赛道两旁的护栏,根本没有参与赛道设计。然而,在媒体面前,阿尔伯特仍旧对范·德·普尔父子不依不饶,甚至连马修身边的一些朋友和工作人员也不能幸免,在接受比利时某知名媒体专访的过程中,当被问及与尼尔斯·阿尔伯特之间的“插曲”时,马修不无感慨地表示:“我一向敬仰阿尔伯特,因此,发生的一切更加令我感到遗憾。我能够理解如今阿尔伯特已经和我们处在不同的阵营了,但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吗?从前,我父亲和我与他有着不错的关系,我们还曾经做过队友,但现在,他已经不可能跟我们打招呼了。阿尔伯特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正常的方式处理问题呢?”
  不过,当马修抵达2017年公路越野世锦赛的举办地—— 卢森堡萨内姆的时候,早已将阿尔伯特的言论抛在脑后,在这里,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以赴战胜沃特·范·阿特,赢得世界冠军。
  马修在比赛中的起步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发车之后,他迅速占据第一的位置,率先通过第一个弯道,率先开始第一个爬坡,率先进入第一段下坡,第一圈结束之后,他甚至已经领先身后的车手几秒钟。沃特·范·阿特并没有在最初阶段找到自己熟悉的节奏,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对于马修而言,这正是最为理想的开局—— 单飞成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比赛的剩余时间很可能将成为他的个人表演,甚至连沃特·范·阿特也认为自己将为亚军而战。然而,在公路越野比赛中,你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在这条以采石场为基础修建的赛道上,当积雪渐渐融化之后,地表突出的石子无疑开始充当轮胎杀手的角色。不断有车手遭遇爆胎,马修同样不能幸免,在接连遭遇三次爆胎之后,状态回升的沃特·范·阿特已然追到了他的身后。在这场比赛中,沃特在尼尔斯·阿尔伯特的建议下使用了与其他车手完全不同的一种轮胎—— 旧版米其林绿色管胎。事实上,这款轮胎由于外表颗粒粗糙、质地较硬,不利于操控,早在6年前就已经被车手们弃用。然而,在如此恶劣的地表条件下,沃特·范·阿特冒险选择米其林绿胎的做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整場比赛中,沃特仅仅遇到一次爆胎问题,而且是在即将抵达维修区入口的时候,相比于马修·范·德·普尔(四次爆胎)、凯文·鲍维尔斯(四次爆胎)、拉尔斯·范·德·哈尔(六次爆胎),以及那些因为爆胎过于频繁而无车(胎)可换的车手,身为卫冕冠军的沃特.范.阿特可谓受到幸运女神的格外眷顾。
  在遭遇了第四次爆胎之后,马修·范·德·普尔彻底失去了与沃特·范·阿特争夺世界冠军的机会。赛后,从休息区到颁奖台,再到媒体演播室,马修的泪水始终没有停止。在经历了车手生涯迄今为止最沉重的一次打击之后,这位22岁的荷兰天才似乎还不清楚自己内心深处的巨大痛苦能否像沾满车身的污泥那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轻而易举地冲刷下去。
其他文献
庚子年马上过去了,这是魔幻与颠覆的一年。年初疫情爆发,工作停歇、生活静默,很多人一直梦想的长期休假,没想到竟会以这种方式实现,带来的却只是不安。  打开网页,世界对我们一片侧目。各种指责以及愈演愈烈的从经济到政治的封锁制裁,这让宅在家中的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忐忑。谁料随着时间的推进,事情却开始了戏剧性的反转——中国成了全世界唯一一个把疫情打倒的地方。  在产能引力作用下,订单和资金如虹吸般回流,加之
语言学家的角色  David Crystal(1941-),著名英国语言学家,他的学术兴趣广泛,包括语言教学、临床语言学、司法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同时还是一位莎士比亚专家。著有超过120本语言学书籍,为语言学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剑桥语言学百科全书》(1987,1997,2010)和《剑桥英语百科全书》(1995,2003)。Crystal自传Just aPhras
There was a time in my boyhood when I felt that Father had handicapped(造成麻烦)me severely in life by naming me after him, “Clarence.” All literature, so far as I could see, was thronged with(充斥着)objecti
“Whenever you do a thing, act as if all the world were watching,” Thomas Jefferson said, never envisioning that two centuries later, the whole world would be watching indeed.1  From license-plate came
生命的火焰  撰文:文森  提名理由  金晋,越野跑优秀摄影师。他镜头下的星空绚烂、雪山傲立、人影跃动……都留下了他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表达。他对于越野跑这项运动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总能抓住那个最具有意义的瞬间。金晋对动感、神态、情绪的捕捉能力,都体现着户外运动精神中可贵的坚韧和激情。无论是独特的角度,还是经典的构图,以及照片所传达的氛围意境,都源于金晋对摄影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  2020年
奉于翔(很有才)  已经小学五年级的很有才,跟所有同龄的孩子们一样,平时也有不少课业需要完成,而他多次在作文中写到与漂流有关的话题。漂流,让他比其他孩子更多了份见识,多了份坚韧。  关于怒江大峡谷  “云南人都说,怒江是个好地方。来到怒江,我们就划着小船,荡漾在江面上。  我漂过河面宽阔的长江,见到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却从没看见过怒江这样的水。怒江的水流得真快啊,快得每秒可达15米;怒江的水真冷啊,
2017年中国辽河口冰凌穿越挑战赛  摄影 邢哲魁  2017年1月14日,辽河口红海滩景区的海岸边人潮澎湃,来自俄罗斯、韓国和国内的上百名专业选手与3500名业余选手相聚在这里,参加2017年中国辽河口冰凌穿越挑战赛。这是盘锦市第二次举办辽河口冰凌挑战赛,参赛的专业选手从4人增加到了上百人,业余选手从1000人增加到了3500人。    每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是辽河口的盛冰期。这时候的辽河口冰凌
1990年  尼泊尔当局为促进旅游营收,放宽珠峰登山许可的发放条件,并提高了价格。珠峰开始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登山者,从前那些有能力却无法参与官方登山队的登山者,开始向商业登山公司寻求服务。1993年  西方各商业登山探险队大规模招揽客户,新西兰“探险顾问”公司和美国的“疯狂登山” 公司随即成为两大行业先锋。同年,有15支探险队294人从珠峰南坡攀登。之后,尼泊尔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每个季节在尼泊尔一
“创客”(maker)也是个“进口词”,指的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创客”的特点是要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也有人说他们是在“玩技术”(play with technology)。
比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同声名狼藉的人有来往,就会不可避免地因此而受到损害。这句谚语可追溯到J. 桑福德(J. Sanford)的《欢乐花园》(Garden of Pleasure, 1573)。拉丁语中有句谚语与此相似:Qui cum canibus concumbunt cum pulicibus surgent(They who lie with dogs will ris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