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群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生性瘢痕是创面愈合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的结果。但并非所有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都参与介导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不同亚群或位于真皮不同层次的成纤维细胞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此外,细胞外基质亦对皮肤纤维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阐明上述因素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可能有助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免疫骨质疏松学"探讨免疫系统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自2018年提出以来,备受骨代谢研究领域关注,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围绕此概念展开,本文就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结直肠癌(CRC)血液标志物主要分为4类:核酸(RNA/DNA/信使RNA/microRNA)、细胞因子、抗体和蛋白质。在核酸中最有希望的血液标志物是NEAT_v2非编码RNA,SDC2甲基化和Septin9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的最有希望的细胞因子是白细胞介素(IL)-8,最有希望的蛋白类标志物是CA11-19糖蛋白和DC-SIGN/DC-SIGNR蛋白。这些标志物检测原发性CRC的敏感性为70%~98%,特异性为84%~99%。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血液标志物是Septin9甲基化,该标志物灵敏性范围是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