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教育也就成了国家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从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正确树立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紧迫性以及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 化学教学 学生 环保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92-01
一、中学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是一门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化学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等等,它对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并进行科学的改造世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学化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生物、地理、物理等多门学科,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析一些环境污染源的化学组成成分、结构以及将产生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污染源进行防治分析,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而提升其防治能力。另外,在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
二、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紧迫性
环境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和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让我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对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生活。近年来,沙尘暴的频发,全国雾霾天气的出现,草原牧场退化等等现象都是环境污染为我们敲响的警钟。在全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关键性时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是关系到国家根本,成为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环保知识的,尤其是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学生们刚刚接触一门新鲜的课程,正是教师对他们灌输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把与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当化学课讲到有关氧气、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石油等等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向学生传授环保教育知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有效的利用自然条件,更好的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让学生更好的明白环境污染就等于葬送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人类要想在地球上健康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一些周边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深刻主题。比如在讲述有关水污染的课堂上,应该向学生传递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已经到了缺乏的状态,尤其是人均用水十分严峻,但是我国的水系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工业废水更多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泄入河流引发各种污染,其中最为著名的现象就是赤潮。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含磷物质,导致江河中的浮游生物有机会大量繁殖,影响了江河中其它生物的生长。因此可以将实际情况与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热爱环境,保护水体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农村化学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通过与自然接触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情况。
(二)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在做一些化学实验中,尤其是制备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硫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如果在实验室做往往会因为污染而影响师生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将环保意识灌输给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讲解,将学生带到一些化学加工厂,比如化肥厂、农药厂、制革厂以及造纸厂等等,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些工厂处理工业废水方面的具体情况,了解这些工厂是用什么方式处理转化这些废水,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将这些废水废气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的感官感受而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发挥中学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学化学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着引导的作用更为明显,学生就像一张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白纸,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自身是否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直接通过教学内容影响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有必要强化教师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应该以此为基点,通过出台各种监管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自觉自愿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并将教师传授环境保护教育水平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而促进教师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教育。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最终还应该从学生自身问题切入,抓住时机灌输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区提出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行动中,家乡环境的前后变化,使学生深有体会。同时组织学生研究还需要改进的方法等。再比如,一些农村学生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会进行室内装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室内装修会造成何种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编组的形式搭档,调查资料,了解情况,掌握家居装修材料的性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环境知识,比如墙面漆的使用造成室内空间挥发的气体中含有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并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危害气体。学生依靠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更容易掌握,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应该不拘一格,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从小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人人爱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让我们共同为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而努力。
【关键词】中学 化学教学 学生 环保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92-01
一、中学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是一门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化学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等等,它对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并进行科学的改造世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学化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生物、地理、物理等多门学科,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析一些环境污染源的化学组成成分、结构以及将产生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污染源进行防治分析,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而提升其防治能力。另外,在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
二、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紧迫性
环境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和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让我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对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生活。近年来,沙尘暴的频发,全国雾霾天气的出现,草原牧场退化等等现象都是环境污染为我们敲响的警钟。在全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关键性时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是关系到国家根本,成为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环保知识的,尤其是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学生们刚刚接触一门新鲜的课程,正是教师对他们灌输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把与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当化学课讲到有关氧气、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石油等等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向学生传授环保教育知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有效的利用自然条件,更好的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让学生更好的明白环境污染就等于葬送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人类要想在地球上健康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一些周边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深刻主题。比如在讲述有关水污染的课堂上,应该向学生传递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已经到了缺乏的状态,尤其是人均用水十分严峻,但是我国的水系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工业废水更多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泄入河流引发各种污染,其中最为著名的现象就是赤潮。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含磷物质,导致江河中的浮游生物有机会大量繁殖,影响了江河中其它生物的生长。因此可以将实际情况与教学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热爱环境,保护水体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农村化学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通过与自然接触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情况。
(二)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在做一些化学实验中,尤其是制备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硫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如果在实验室做往往会因为污染而影响师生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将环保意识灌输给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讲解,将学生带到一些化学加工厂,比如化肥厂、农药厂、制革厂以及造纸厂等等,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些工厂处理工业废水方面的具体情况,了解这些工厂是用什么方式处理转化这些废水,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将这些废水废气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的感官感受而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发挥中学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学化学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着引导的作用更为明显,学生就像一张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白纸,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自身是否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直接通过教学内容影响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有必要强化教师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应该以此为基点,通过出台各种监管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自觉自愿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并将教师传授环境保护教育水平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而促进教师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教育。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最终还应该从学生自身问题切入,抓住时机灌输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区提出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行动中,家乡环境的前后变化,使学生深有体会。同时组织学生研究还需要改进的方法等。再比如,一些农村学生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会进行室内装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室内装修会造成何种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编组的形式搭档,调查资料,了解情况,掌握家居装修材料的性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环境知识,比如墙面漆的使用造成室内空间挥发的气体中含有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并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危害气体。学生依靠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更容易掌握,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应该不拘一格,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从小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人人爱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让我们共同为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