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五因素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五因素理论,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以及成就。在塞利格曼看来,组成幸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对幸福有所贡献;二是它们是许多人的终极追求,而不是追求其他目标的途径;三是它们可以通过心理学手段被测量出来,而且被证实是最独立也最统合的因素。而他所提出的五大因素,恰恰就符合以上三个特征。
  一、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指人的一些正面积极的感受,如愉悦、舒适等,也是大家通常衡量自己是否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准。情绪是身体的一部分,认可、接受情绪其实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接受我们自己;但同时也要知道,情绪并不完全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去反驳它们,如果它们会带来坏处,那么就需要采取措施赶走它们。
  要如何赶走这些负面情绪呢?塞利格曼告诉我们,可以采用“ABCDE模式”,用乐观想法代替悲观情绪。这里的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e)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这次疫情期间,我收到了一些学生的求助,他们有的害怕感染病毒,有的和父母产生了一些矛盾、冲突,有的因为上网课不适应出现悲观情绪。我尝试用“ABCDE模式”幫助他们反驳内心的不合理想法,并用合理的、乐观的想法取而代之,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二、投入
  投入是指完全沉浸于一项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看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着做书中多次提到的“三件好事”练习。一开始我把它当作一项每日打卡的任务,每天晚上回忆这一天中做的三件好事。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在白天做出行动或要行动时,我就有了一种“今日好事”的意识。这个练习我还没有做很长时间,不知道持续做下去能否提升幸福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从短期的练习中发现了很多惊喜——原来我可以这么棒,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不经意的美好。一个人应当能够反思自我,从错误与不足中总结问题,以改正并提升自身的能力,但同时也要学会肯定自己、肯定生活,并把反思和肯定控制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三、意义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不希望自己的生命被白白浪费。那何谓意义呢?意义就是去追求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我在疫情复学后给学生设计了一节主题为“20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生涯教育课,不少学生选择了医生、护士、教师、社工、警察等这类助人的职业,可见,疫情对学生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这份职业也给了我许多生活的意义,助人自助的过程经常也是超越自我的过程。
  四、人际关系
  刻意维系几个真心朋友,最好是无话不说的那种,你的幸福感将大大增加。书中提及的“积极的应对”等理论使我第一次意识到如何回应别人也是有讲究的,这虽然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在实际与人交流时经常被忽视。做一个幸福的人,不仅自己要体会到幸福,而且要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周围人,形成一个幸福的环境。掌握一些幸福的诀窍,虽然不能保证获得永久的幸福,但能够使幸福尽可能地最大化,阻止负面情绪将生活吞噬。
  五、成就
  成就其实是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晋升和表扬,或者做了一道成功的菜,都会让我们在成就感之中奋勇向前。追求成就的过程,有时也充满了痛苦,但是当我们为了某个目标而奋斗努力的时候,至少我们的生命状态是向前发展的。在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中,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我,而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完满的。
  我也进行了书中提到的“突出优势练习”。突出优势的测试结果和我的预期很相符,如我的“助人”因素得分最高,这可能也是我选择心理健康教师这份职业的原因之一。虽然我也会在遇到棘手的个案咨询或者准备心理公开课时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但总体来说,我很享受助人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优势有充分的认知,并学会如何调动自己的突出优势。
其他文献
【关键词】独立;责任;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48-0060-03  【作者简介】陈月芳,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实验学校(江苏镇江,212050)教师,一级教师。【设计理念】  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拥有独立意识,能够逐步依靠内化的行为准则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喜欢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调节;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7-0057-02  【作者简介】樊健,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江苏海门,226100)心理教师,高级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情绪,认识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  2.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努力控制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教学重点:学习调节情绪的
【摘要】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作曲家周煜国在其创作的《乡韵》音调基础上扩展而成。本文着重论述筝技探究和情感表达两方面,从乐曲的音乐风格、主题表现进一步分析筝技掌握和情感把握巧妙融合,使乐曲演奏得到提高,探析乐曲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古筝;《云裳诉》;筝技;情感;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云裳”一词,源自李白的《清平调词》首句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曲调运用了陕西“
案例一 退缩行为的矫治  一、故事情境  小C,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个头小,黑黑瘦瘦,与父母同住。在学校里,小C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课间经常一人站在走廊发呆,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一个铅笔头、一块橡皮、一把小尺是他最好的玩伴。课堂上,他要么看窗外摇曳的树枝,要么钻桌底找东西,几乎不听课,课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業常常被罚重写,考试经常不及格;与科任老师关系紧张。  小C在家里比较听话,由
【关键词】高中生;恋爱基模;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8-0022-03  【作者简介】张忠光,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江苏泰州,2255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基模”一词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指“个人内在会自行建构一套认知系统,而且个人会使用这套系统来处理所接触到的信息。因应不同的情境,基模
【关键词】考试压力;高三年级;团体心理辅导;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三学生面对较重的学业负担和激烈的升学竞争,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通过设计团体减压活动,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压力观,使用创造性的压力表达作为感受的容器,将压力外化;挖掘团体和个体的积极资源对压力进行重新加工、积极转化,从而增强个体的力量感和掌控感,最终缓解高考压力带来的焦虑等应激反应。  【活动过程】  一、
【摘要】由丰子恺撰写的《梵高生活》一书,为梵高37年世间生活的年表记叙。丰子恺认为梵高是不单为艺术家或技术家的“人”,要读懂他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在丰子恺看来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他称梵高为“太阳的恋人”,称在太阳下作画的梵高为“以火向火”。  【关键词】梵高生活;梵高;丰子恺;太阳恋人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危机应对;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17-03  【作者简介】张超丽,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浙江诸暨,311800)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不同疫情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疫情的反应不同。通过对本地区小学生的网络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寻求疫情的信息,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在“互联网 ”创新模式全面辐射全领域的同时,文化旅游品牌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推进自身品牌的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并举,值得文化产业从业者深思。本文立足于“互联网 ”创新体系,对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进行阐述与分析,试图从品牌形象塑造、创新营销体系构建等方面对天津蓟州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发展的新思维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文化旅游
一、担心没有朋友的点点  小学四年级的点点(化名)是个瘦小柔弱、胆怯害羞、少言寡语的男生。两个月前,A同学买东西缺钱向点点要,他给了。渐渐地,A同学隔三岔五地就向点点要钱,而点点每次都会给。点点觉得A同学成绩好、人缘好,如果自己不给钱,A同学就不会和自己做朋友。随着与A同学的交往,点点走入了同伴交往的认知误区,出现担心、害怕、焦虑的不良情绪,自我评价下降,不能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二、交友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