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中的地方课程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课程的开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地方性”是地方课程的旨要,突出地方课程的地域性是地方课程开发的应有之意,而地域性文化恰好契合了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诉求,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拟以地域文化为视角,集中论述地域文化关照下的地方课程具体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方课程;课程开发;开发策略
  一、地域文化内涵
  本文采用夏志芳教授在其著作中的《地域文化.课程开发》对于地域文化的定义:“一方面是指文化的客体存在,指特定区域之上各类文化事项的总和。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历史时期创作出来流传至今的文化元素,也包括消失了的或流走了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是指概括性的抽象的‘地域文化’描述的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所谓‘想象的共同体’,是指人们将一地域内多元的文化体系视作统一的有机的文化体系并建构出真实地或扭曲地反映文化体系的‘文化意象’。”
  二、课程开发策略
  (一)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主要课程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以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如果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从纵横进行划分,三维目标的实现可达成横向面的全面发展,个体纵向的发展应是既具备一般性发展又独具个性的发展方式,形成一种立体化全方位的发展。依据我国现行课程结构中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人的全面提升分为普遍性发展和地方性发展。普遍性是在国家课程中所要实现的所有学习者都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学生公共部分的发展。而地方性发展则主要依靠地方文化资源对个体进行作用,实现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其课程目标应有自己独特的定位,显现地方课程 “地方性”的文化意义。因此,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地方课程目标应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聚焦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破整齐划一的“产品型”发展模式,透过地方性的文化罅隙塑造学生地域性的独特个性。基于地域文化的地方课程开发目标首先要确立地域文化育人性的目标,通过地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达成情感与态度层面的目标。然后纵向以培养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力求学生通过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养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性格,塑造学生鲜明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地方性发展,充分体现个体多元化的个性发展。
  (二)“一体两翼”的课程内容选择
  地域文化是一个包括物质文化、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功能复合体,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 [2]随着课程实践的步步深入,地域文化这一丰富的文化复合体的形象越来越饱满,地域文化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大,但是作为地方课程内容的地域文化进入课程时不仅仅是停留于知识的表达与传授,它还是对文化意义的阐释,是一种地方的文化课程,因此,应按照以“地域性”为主轴的“一体”与地域文化内容与问题两个维度的“两翼”来进行课程开发。首先,地方课程开发要做好文化过滤工作,突显地域特色,但是不能以行政区域的划分来割裂文化区域的完整性。地方课程体现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地域的小传统,这种小传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系统,其植根于民间意识和社会心理中,集中表现为民俗的各种文化形态。然而这些文化形态会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不宜进入课程,要做好文化过滤工作,选取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性和育人性的文化形态,并对其进行“深加工”。但是,在进行文化过滤的同时,不能过度设防,为突出地域性特征而机械性地以行政区域划分来人为地破坏文化区域的完整性。其次,围绕地域文化为中心的地方课程开发应突破知识传授与表达的层面,将地域性的问题嵌入课程内容作为引子,将师生引向生活实践。地域问题是一种生活性的问题,与师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其无关于未来,只关乎现在,其无关他人,不是知识性问题,而是使师生感觉是自己的问题。这样,将课程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自然地引向现实问题,引向实践,引向区域未来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地方课程的实践性作用。
  (三)以实践性为基本形态的课程实施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系统。因此,围绕地域文化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实施的途径也应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学生实践作为地方课程的基本实施途径。除此之外,围绕地域文化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内容并非原理、概念、原则等知识,而是动态性的文化与地域内的文化问题,这样的课程内容决定了课程实施的途径要突破传统模式。地方课程应使学生直接与地域文化对话。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调查,访问,观察,探究,围绕一定的主题分组调研,也包括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和领悟。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等文化场,充分体会地域文化的内涵。这样的课程实施形态一方面可以突破课堂讲授的模式,彰显地方课程的独特性与差异性,防止地方课程在教室中退化,异化为国家课程,丧失地方课程的最初开发价值。另一方面,以实践为基本形态的课程实施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将实践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可以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围绕文化主题与文化问题进行调研讨论。学生的接受的不再是知识的陈述与讲解,而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制定计划,调研,访谈,观察等一系列过程都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亲身的实践过程不仅会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汇聚人文灿烂的地域文化,增强自豪感。学生也会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身文化的缺陷与不足,避免其囿于本土文化,培养他们面对多元文化时应具备的批判性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域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付蓉.地域文化视野下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吴越文化为个案[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王琼 (1989~ ),女,陕西铜川人,汉族,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课程论。
其他文献
做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在深入贯彻落实“广西精神”和新一轮“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中,我们不妨做点“异想天开”的事,真正从“旧思维”“老框框”中解放出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
11月,是令民营化工企业激动、兴奋、欣喜的月份.11月18日,首届中国民营化工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漯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民营化工明星企业和北
不作为犯的成立以行为者处于“保障人”地位为先决条件,以保障人地位为基准,分析因非保障人的不作为而引起的共犯可能性问题,进而对单一型、复合型不作为共犯中保障人行为的
最近几年是安徽八一化工迅猛发展的最快时期,面对竞争激烈的化工市场,八一化工秉承“绿色化工、开创未来”的理念,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为支点,确立了“大外贸”的
说起南宁的水街,“老南宁”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飘香的生榨米粉、粽子、鸳鸯糊等传统美食.与此同时,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水街也见证了南宁从开埠至今的历史,并留下了骑楼
期刊
目的观察颜氏养心安神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阴虚火旺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打课,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主打课的作用,把素质教育引向纵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和探索,阐述了转变观念、立足课堂、以教促学等观点。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立足课堂; 以教促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