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往知识原野的那扇窗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谈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捷径是什么,笔者一定会说,是问题.数学是一门由问题所构成的学问.首先,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缘于实际问题的出现.当运用数学理论顺利解答问题之后,便会随着思考的深入发现新的问题,这也就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思考.可以说,不断出现的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助推剂,在高中课堂上更是如此.因此,想要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把握住提问环节并进行科学巧妙的设计,不得不说是一条捷径.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此可谓深有感触,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所得,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数量着眼,设计问题坚持精练性
  虽然课堂问题对教学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表示,教师需要提出许多问题才能实现这一效果.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并不是问题的数量,而是质量.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只有将提出的问题不断精简提炼,才能在短时间内涵盖丰富内容,实现课堂高效教学.
  例如,在对二项式定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依次提出了如下问题:(a b)(c d)的展开式有多少项?能否合并同类项?(a b)2、(a b)3、(a b)4、(a b)100呢?若不利用多项式乘法,能否说出(a b)100展开整理后得到的不同的项与系数?(a b)n又将如何?这些问题虽然比较零碎,却可以依照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渐进形式的问题链条,让整个提问过程“零而不散”.在经过精炼处理的问题带领下,学生们的思考也逐步走向深入,开始寻找规律,研究二项式定理了.
  在精练性原则的指导下,表面看来,课堂提问的数量减少了,而从实质上来看,学生们的收获却成倍增加了.通过将想要提出的问题从内容上进行排列、整合、串连,原本单一的课堂提问变得丰沛了许多.在连续的提问当中,学生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延伸,这对于随后的探究活动开展是很有好处的.
  二、从类型着眼,设计问题具有开放性
  经过大量调查与旁听,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所提出的问题,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问题类型的选择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总是以基础内容为主体来设计问题,学生们虽然可以对答如流,课堂教学看似进展顺利,实际上却根本没有让思维得到锻炼,难免有自欺欺人之嫌,适度开放地进行问题设计必不可少.
  例如,在对概率知识进行教学时,我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涉案车辆是一辆出租车.现查明该地有红色、蓝色两家出租车公司,且蓝色与红色出租车分别占15 % 和85 % 的数量.有一个辨别争取率为80 % 的证人证明,作案出租车为红色,警察随之认定红色出租车作案嫌疑较大.这样判断是否正确?这种开放式的提问形式,让学生们顿时有了一种破案的感觉,并在较大的自由空间里得以广泛调动自己所掌握的概率知识.通过假设出租车总量为1000辆,进而分别得出两种颜色出租车的数量与作案概率,发现题中警察的结论是错误的.
  同基础性问题相比,开放性问题明显具有更大的难度.教师要做的,除了将这些问题提出之外,还要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接受并解决这些问题.开放性问题不应该成为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障碍,而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深入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意味着学生更为灵活多向的思考方式,更预示着充实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从内容着眼,设计问题体现层次性
  除了数量和类型之外,教师还需要从内容安排上对课堂提问进行关注.作者认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能仅仅停留在平铺直叙上,而是要让问题能够立体呈现,富有层次性.对于层次性的理解可以通过两个角度:一是由浅入深进行分层,逐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二是划分难度层级提出问题,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例如,在对函数知识进行复习时,我曾经向学生们分层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f(x)是R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a,b∈R都有f(ab)=af(b) bf(a).(1)求f(0)和f(1)的值;(2)试判断f(x)的奇偶性;(3)若f(2)=2,un= f(2-n) n (n∈ N ),求数列{un}的前n项和Sn.这三个问题的设置,从解答难度和思维深度上呈现出了明显的层次性.如果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够将上述问题全部解答出来,他们对函数的理解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最后实现与数列知识的结合.如果学生无法将三个问题全部解答出来,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适可而止,以达到能力极限为准.
  可以看出,具有层次性的课堂问题设计,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富逻辑性和条理性了.分层次的难度分布,为学生们接受知识搭建了逐步上升的阶梯,使得较难问题的呈现不致过于突兀.另外,将同样的知识内容设计为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同时提出,也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自由选择,找到最为适合的训练入口,真正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所收获,在原有基础上力所能及地踮起脚尖,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想要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并不能随意为之.教师一定要力争使得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有广度,让学生们得以在课堂问题的引导之下,在最短的时间里,耗费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收获.笔者通过从精练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角度对提问进行优化,学生们面对新知识时明显从容、清晰了许多.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为学生们的高中数学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提问也犹如一条无形的线,牵引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原野之中,成为教学实效提升的坚实保障.
其他文献
◆习题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之“解方程”第一课时“作业本”P45第2大题.  ◆典型习题呈现  54-x=24  解:54-x x=24 x  54=24 x  54-24=24-24 x  30=x?  126÷x=42  解:126÷x÷126=42÷126  x=0.3×  習题特点与分析  这道题安排在解简易方程的第1课时后的课堂作业本中.这一课时前学习了方程
【摘要】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所研究的总体作某种假设,记作H0;选取合适的统计量,这个统计量的选取要使得在假设H0成立时,其分布为已知;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并根据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作出拒绝或接受假设H0的判断.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归纳原理  一、引 言  假设检验是抽样论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根据
【摘要】本文以叙事的形式,将作者二十几年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点教育教学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对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一套“班级精细化评价管理模式”.通过自身的实践体会,让大家了解这套模式的操作方法,了解此模式为何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智慧;策略;效果  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学习成绩都经常
【摘要】函数是初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关于函数的学习零散地分布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习阶段,初中接触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为高中阶段的二次函数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在这两个阶段,关于二次函数的学习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如何良好地实现二次函数的衔接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中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二次函数;衔接  在整个中学阶段,函数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中考
【摘要】追问是课堂教学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提问,“穷追不舍”,它是对知识点进行深刻挖掘,逼近其本质的探究.课堂上教师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演绎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追问;有效;智慧;精彩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
【摘要】 数学阅读能力高下的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数学思维、开展数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本文从为什么要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策略  一谈到“阅读”,一般人总是觉得那是语文学科的事. 殊不知,“阅读”也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新的问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需要,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有限的特殊情况,在这种特殊的教育背景下,三级分层教学与动态评价方法应运而生.  【关键词】三级分层分类导学;动态评价;农村小学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学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对常见的走路问题数学模型并求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走路问题;模型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教育援助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YJ16)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针对江苏高考内容及模式,南京市教研室就高三一轮复习课已给出了成熟而高效的课型模式,并成功实践多年,效果显著.与此同时,高三一轮复习课还应有其区别于高一、高二复习的“高度”和“深度”,着眼于学生对高中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架构,兼顾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一轮复习;双曲线;高度;深度  一、架构“高度”与探寻“深度”  (一)高三一轮复习应具备一定的“高度”  到了高三一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巧设疑问,激发学习热情”“知识沟通,疏导思维流程”“恰当时机,提供思维铺垫”“归纳提升,引发探索欲望”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