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易致“眼底癌症”?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黑暗中看手机易导致失明。消息称长期在黑暗环境下受手机光线直射,就会导致不可逆的“眼底癌症”——黄斑变性。对此,有人担忧,有人存疑,有人甚至并不知道黄斑变性是什么。这条消息是否准确?
  眼科专家明确表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是,长期在黑暗中看手机,这种行为不可取。
  晚上看手机,光线的确较亮,对眼睛是有刺激的。但说因为看手机造成失明,这个论断在理论上并不成立。不过,从护眼的角度看,医生建议尽量减少在黑暗中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黄斑变性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往往是与长期吸烟、遗传、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高龄、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黄斑”区位于眼底的视网膜,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负责视物的精确性。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白内障等疾病致盲更为严重,可造成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下降及丧失。该病早期最明显的症状是患眼无痛性视力下降,看近看远都模糊,尤其对门框、窗户等有直线的格状图像产生视物变形,或视野中心有黑影或闪光感等。一旦出现黄斑变性征兆,患者需前往医院进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以及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最终才能确诊是否罹患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并非癌症
  对于传言中提到的“黄斑变性是眼睛的癌症,是无法治疗的”,医生解释,黄斑变性并非癌症,并不一定会导致失明。眼睛是否会失明取决于黄斑变性发展的程度、所在的部位,以及是否及时得到正规的治疗等因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湿性”是由于视网膜产生了新生的不正常的血管。湿性黄斑变性虽然仅占黄斑变性发病率的20%,但对视功能危害极大,需尽早治疗,封闭新生血管,否则眼底黄斑区反复出血,可导致黄斑结构破坏、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使视力丧失。湿性黄斑变性病情发展迅速,如未治疗,2年内85.1%的患者视力降至视盲,40%以上患者在一只眼睛发生异常新生血管后,另一只眼睛在5年内也会发生。
  药物治疗
  目前,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缺少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医生建议口服一些矿物质类或者维生素类药品,定期复查随访;而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目前已成为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一线选择方案,可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和稳定患眼视力。抗新生血管药物在2007年被国际评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十大创新之一。
  预防黄斑变性,目前可尝试的办法是补充叶黄素,以补充黄斑缺失的矿物质。玉米、蛋黄内都含有大量叶黄素,是补充叶黄素的佳品。此外,户外工作者要多使用阳伞、帽子等防晒工具,避免日光对眼睛的照射。在日照最强烈的正午时分,最好避免到户外。尤其是有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如果出现眼胀头疼、视物模糊、闪光感短期内明显增多甚至视物变形、变色、眼前固定黑影等症状,需尽早到医院的眼科就诊,以免贻误病情。45岁以上人群应该每年常规进行散瞳眼底灯的眼睛“体检”。
  (谢 瞻 整理)(编辑 林 妙)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人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索其表达通路。并进一步分析VDR特异性配体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在角膜上皮抗烟曲霉菌(A
目的1.采用兔骨髓组织,通过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传代,观察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2.研究新型多孔超聚消旋聚乳酸(PDLL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目前我国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只有26个,现有期货交易品种太少;我国金融期货只有沪深300指数;外汇期货利率期货期权等完全处于空白;我国期货品种遵循政府供给导向模式;我国期货
目的:了解麻风的流行状况、临床表现、分类、病理特点及诊断,加深对麻风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确诊的15例麻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目的:本研究在成人与小儿病人中观察罗库溴铵预注、麻黄碱预处理和罗库溴铵预注复合麻黄碱预处理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
目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是一种软电离新型有机质谱,可在几分钟内对不同种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以往病原菌鉴定方法相比,在鉴定速度上有了质的突破。本研究利用MALDI-TOF MS与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