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长:中国民企面临管理突围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外管理》200期之时,总想写点与此相关的特别话题。就谈谈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吧。
  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早已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综观民企整体,却还没有摆脱“野蛮生长”。而在金融海啸侵袭下,四面楚歌的民营企业,野蛮之路已至尽头。民营企业如何从野蛮生长转向文明生长?这已成为中国民企的中心问题。
  正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我读到了原格兰仕总裁曾和平的《正道沧桑》书稿,给我许多启发。
  中国民营企业的问题是什么?是野蛮生存。而野蛮生存不仅表现在制度与文化方面,更表现于管理方面。
  
  “规模”偏好之误区
  
  民营企业管理野蛮的表现之一是规模偏好。
  而一味扩张规模,会使内部交易费用大幅提升,企业往往陷入规模不经济的窘境。和平提出: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其资本回报率,而非经营规模决定的。企业家必须在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之间找出最佳的组合方法,实现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的最小化,这才是成本领先战略所要时刻关注的核心问题!
  此外,民企单一追求市场份额的做法也有失偏颇。和平指出:行业的有利地位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市场规模的扩大应是经营的结果而非经营的手段。
  “国际化”成了民企追求规模的一种手段。殊不知,跨国经营的本质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实施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而对产业链的每一环节实施属地化经营和管理的过程。没有清醒的认识就盲目出手,必然要遭受失败。资本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是“走出去”的必要基础。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老板“文革”之急迫
  
  民营企业更大的管理问题表现在决策,特别是经营权过分集中。正是企业家的“帝王情结”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平指出:没有什么比高层的垄断而造成组织的沉默更可怕了!
  现在企业要想文明生长,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家们普遍相对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农民工”代替“工人”的组织特性,使得民企的学习能力无从谈起。而组织的学习能力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管理的病根几乎都可以归结到文化。和平指出:几千年的帝王和小农文化,使得民营企业一出生便陷入“小企业病”,无章可循,甚至有章不循。百年前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不仅是民营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更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民营企业对前沿的管理也缺乏先知先觉。民企往往关注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也开始关注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但却普遍忽视诸如:客户关系、营销渠道、专业技能、组织文化等隐形资产。这要求民营企业创建顾客导向型组织。事实上,民企不仅要创建客户导向型组织,还要分轻重、有取舍。一个文明生长的现代企业,是一个知道放弃客户的企业,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
  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是聪颖的,也是进取的,我相信他们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国王。但民营企业家们必须清楚,只有“浴火”才能“重生”!因为过去30年民营企业的创办,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而今天民营企业急需的转型,不仅是对企业家绝对权威的挑战,更是对其思想和观念的否定。
  因此,是病入膏肓无声无息地自取灭亡,还是忍痛操刀为自己做个大手术走向新生,民营企业家们到了必须取舍的时候。
  谨以此文敬献于中国民营企业家,敬献于《中外管理》200期纪念专刊。管理
  (本刊对原文有删节)
  责任编辑:杨 光
其他文献
企业的“猝死”基因会在职业化管理的高层浮出水面,这种类似于突发性心脏病式的遗传病菌究竟藏在哪里?    本月是《中外管理》杂志出刊200期的纪念日,我在这里的专栏也正好写了20期,算是伴她走过了十分之一的生命历程。在《中外管理》开专栏的压力很大,我对现代企业的研究成果都是先摘要发表在这个专栏里,没有创意的文章是不好意思发给编辑的,这大概也是《中外管理》杂志基业长青的原因之一。  谈起基业长青,从企
华尔街的麦道夫案与中澳之间的“力拓间谍门”事件,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没有。  因为我们不能从现有的知识中找到答案。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畅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向我们描述的那个全球化世界——软件外包、中国制造、印度班加罗尔、IPOD播放器、芭比娃娃……并没有告诉我们庞氏骗局究竟为何会发生,也没有预测跨国并购之中,存在着怎样的风险。但正在发生的这些不光彩的事情
10年来,包括马云在内,都在寻找着一个可以持续的盈利模式。  这应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到如今你会发现:上网的人越来越多,技术日渐进步,当然,参与者也与日俱增,无论新兴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好像统统都在做电子商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一个电子商务企业能找到一个良性的盈利模式,也就是,真正赚到钱。  更奇怪的是,这完全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一面烧钱,一面前仆后继,每个人都觉得电子商
欣悉上海外贸界龙有限公司安装一套先进的博斯特宽幅柔性版印刷机,并已经成功投产。此举无疑提高了我国柔印行业装备的水平。中国印协柔印分会在召开柔印分会理事长和在沪理事
2013年10月5日,中国富豪要重建伦敦“水晶宫”的豪言壮语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座原本为了容纳五大洲10万件珍宝的超豪华“玻璃房子”不仅被尊为现代建筑的开山之作,更是1851年
“村镇银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甚至不可思议的名词。不过,它却已经真实地出现在了政府文件中。这表明,一个艰巨而重大的改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6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印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通知。如果从企业史的角度来看,这是自1935年以来——而不仅仅是1949年,中央政府第一次出台鼓励民间创办银行的文件,尽管它还是一个“暂行规定”。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