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闯进日记“心空”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on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实话实说”的镜头
  朋友,你知道崔永元和他曾经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吗?那年“六一”前夕,“崔叔叔”的“实话实说”做了一期特别节目,叫做“小小少年之烦恼”。我作为特邀嘉宾有幸再一次倾听少年的烦恼。好家伙,少年的烦恼还是那样多。这不,转眼就聊到了日记的烦恼。一个女孩急不可耐:“可轮到我了。我的烦恼就是关于日记。我妈老看我日记。那天,又发现她正在翻我的日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七嘴八舌,谈看法,出主意。我们的“崔叔叔”真“坏”,正热闹的当口,冷不丁向我开炮:“马老师,您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日记?”
  我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日记?真是天大的“不白之冤”!为了“申冤”,我大发议论了。你问我当时都说了什么?别急。且看这里再一次“大发议论”。
  孩子:关于日记的故事
  这天,我发现日记被动过了。我知道肯定是妈妈干的。妈妈说这个抽屉的使用权归我,可她平时常把它打开,翻看我的日记和同学们送的贺卡。我知道妈妈为我好,也就一直没说什么。可这次妈妈反倒责问我:“这照片是怎么回事?”
  看到妈妈扔过来的照片,我知道是为照片后面的“我永远记着你”来的火。可那照片其实是一个转学的女同学临别时送给班上每人一张的,上面写着同样的一句话,我就保存在日记本里了。妈妈哪里肯听我的解释。
  这次我真的太不满意妈妈了……一件很平常的事,为什么疑神疑鬼?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
  ——这是一个温顺的男孩的日记的故事。
  我们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不告诉别人,都把它“锁”在自己的小日记本里……
  有一天,我回到家里,突然发现我的日记被人动了。结果证明是妈妈偷看了。妈妈解释说是为我好,怕我这样,怕我那样。为我好,为我好,就是不相信我,不给我一点自由!我气哭了,跑回自己的屋里……
  趴在床上,我想,妈妈,我知道您疼我爱我关心我,可是,您为什么不给我一点自由?不给我一点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什么?为什么?
  ——这是一个泼辣的女孩的日记的故事。
  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心事,而父母却不了解我,就只好将自己的恨、怨、苦、乐记在唯有自己才能看的日记本上。父母却趁我上学,乱翻我的书桌和抽屉,找出我的日记本偷看我的秘密。
  父母为什么要这样?我真想对父母说:请留给我一方小天地,别闯进我心中的这块小天地。
  ——这又是一个少年的日记的故事。
  与父母一起思考
  人到少年时,萌生了独享一块心灵天空的需求。然而,那么多的父母还贸然闯进了孩子这心中独享的天地。于是,来自生活的日记的故事为我们诠释着闭锁心理与探密心理以及二者的冲突与相容。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时常了解到中学生这类日记的故事。看来,家长朋友,我们真该对孩子的日记多一些理解了。
  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说得好:“日记正如同一位亲密的朋友,它是青年倾吐心声的对象,并且它只是一位沉默的听众,一位听了自己的话绝不向任何人饶舌的理想的听众。年轻人向他人倾诉虽然能得到安慰,但同时也可能因此而泄漏自己内心的秘密。因此,他们既希望有一位能默听自己倾诉心中烦恼并给自己增加力量的对象,又担心随便让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秘密。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写日记了。”
  记日记正反映了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闭锁性。人到少年时已不再像儿童时那样直率,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情,不愿意把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吐露,可他们又需要倾吐,日记便成了最好的倾吐对象。
  理解了孩子的日记,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父母千万别贸然去窥探秘密。哪位父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您再好的心,孩子也会不满、抱怨甚至憎恨。因为这会使孩子感到受了侵害。前面几个少年的心声警示了我们。
  二是给孩子以信任。偷看孩子的日记,无疑是由一片爱心驱动。然而,爱,就要信任。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凡是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几乎都是好学上进,有自尊心的学生。写日记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年轻人肯思考,肯总结,就足以说明他是要求进步、思想健康的人。我们为什么还忧心忡忡?也许他们在为人处事上不免有些失误,而吃一堑长一智,经历挫折,正是人生的必修课啊!
  三是学会做孩子的大朋友。对孩子闭锁的心灵不去贸然探秘,难道可以不闻不问?当然不是。需要的是您要放下架子,跟孩子讲个平等,营造一种朋友关系。孩子不会拒绝朋友。对此,您可以参见“亲子互爱篇”中第七个话题。
  四是来点书面交流。有时候写信之类的书面交流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因为书面交流会让人感到亲子之情是那样凝重深刻,再有,书面交流也允许人慎重谋篇遣词以求效果更好。我和女儿的《女儿和爸爸的对话》,就使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五是应该给孩子留一块独享的天地。任您想尽一切办法,也不可能把孩子的心声全部掏出来,而且也没有必要。独享一块心灵绿地,不要任何人来涉足,这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觉醒了,有了独立的人格,就应该有一块仅属于自己的天地。把这方天地留给孩子独自享有,父母不去轻率地惊扰,这也是对孩子的爱。
  父母:关于日记的心声
  现在的社会这么复杂,十几岁的孩子又单纯,没有社会经验,万一交友不慎,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家长的责任使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可是当问不出来什么的时候,了解他们心理状况及交友情形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偷看他们的日记。
  可我们这是为他好啊,哪个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位父亲关于日记的心里话。
  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可是犯这样的错误总比对孩子一无所知强。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女儿读中学时曾学习成绩不太好,我总是简单地批评她。有一段时间,她总是没精打采,独自坐在那出神,问她什么也不说。我就试着偷看她的日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在日记里写道:“不知为什么,老师讲的我好像明白了,可是做题时,又好像不明白,妈妈怕我学习分心,什么家务活也不让我干,还常常给我做最爱吃的饭菜。我觉得已经将全部精力全投进去了,可还是考不出好成绩。将来若考不上大学,我有什么脸面见父母?像我这么不中用,让父母失望,还不如死了的好。”看到这里,我身上惊出一身冷汗。   我想了一天,真诚地跟女儿谈:咱家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上学的事只能靠你自己。将来考上大学当然好,考不上大学,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也没什么不好,重要的是自己适应就好。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是成功。谈过之后,见她人也精神了,也勤快了,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往上长。初中毕业没考高中,考上了技校,她感觉也挺好。
  话说回来,假如不是我看了她的日记,怎么会知道她承受的压力之大,怎么会改变了对她的目标的要求?说不定会发生什么让人后怕的事呢?
  ——这是一位母亲关于日记的心里话。
  与孩子一起思考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无非是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吃苦头,怕孩子不能应付面前的困难,怕孩子交上坏朋友,怕孩子养成坏习惯,怕孩子走不出心理的困境……
  少年朋友,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形成闭锁心理,希望独享心灵空间,是势所必然,是人生应有的内涵。父母不该随便侵扰我们心中的圣地。但是,对父母大吵大闹会伤着父母的那份真挚的亲情和深沉的爱心。你忍心吗?
  我们该怎么办?
  请从你的同龄人的故事中寻求良策。
  小A的做法——
  他说:“既然我父母选择了偷看日记来达到了解我的目的,我便将计就计,利用日记来达到我的目的,让他们放心我,信任我。”
  他知道父母怕他交友不慎,就在日记里对每位交往的人做了简括的描述,并将同学对此人的评价和自己对他的看法写上。对所经历的事情也是一样,简中有详,脉络清楚,并写上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不仅如此,凡是日记中所叙述的事,找机会与父母述说一遍。如此一来,父母觉得他与大人无话不谈,没有隐瞒,事情处理得当,也就不再偷看他的日记了。由此,他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小B的做法——
  她发现父母偷看日记后,不动声色,日记内容却悄悄地变了,变与自己的对话为与父母的交流。
  她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可置疑的,他们很想知道我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为我们做了事后,很想知道我们的感受。于是,我就常常在日记里写上这些。有时,对父母有些建议,当面不好讲出口,我就婉转地写在日记里。父母看后,能接受的全都照办,不能接受的,也很婉转地把不能接受的理由告诉我(父母所以绕弯子,是不想让我知道他们偷看我的日记)。后来父母见我逐渐成熟,也就不再看我的日记了。”
  这些做法启示我们:当发现父母偷看了日记时,一是要讲究抗争的策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偏激的方式不仅会激化亲子间的矛盾,而且从另一面证明自己的“孩子气”,证明自己的“没长大”,让父母无法尊重理解和信任你。二是要加强与父母的主动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父母也就不再贸然探秘,他们会为你心灵的成熟而欣慰。
  如果我们把日记看作是心灵的独白,比作心中一块圣洁的独享天地,那偷看日记的人就是贸然闯入者。当这闯入者是你应该尊敬的人,而这个人又是为了爱你、保护你,才宁愿担着冒犯你的风险而闯入,你该怎么办?你是鲁莽地将闯入者推出去,再重重地将这扇心灵之门关闭,还是如前面两位同学一样,让闯入者领略一下这方天地的风光,使其放心满意地自行退出呢?
  少年朋友,相信你会有明智的选择。
其他文献
生理性囊肿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涉及预防的问题;卵巢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清楚,也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建议尽可能避免人工流产与宫腔操作,适时结婚生子,可以減少内膜异位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发生。  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预防卵巢囊肿的发生:  1.减少不必要的妇科手术:卵巢肿瘤的发生与妇科手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意外怀孕,减少人工流产,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如果你有话想说:  那是夏季,同学们为空调不制冷而大动干戈,招来学校通报批评。我是班长,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询问情况,我如实说出了同学的名字。  之后,这名同学挨了批评,写了检讨书并请了家长。我觉得特别对不起这位同寝室的同学。  课下,我发现桌子上出现了一张纸条:“我们势不两立。”我很震惊。回到寝室,发觉整个寝室都没有往常的喧闹,这次很静。我叫寝室的人,没有一个人回应我,我立刻想到那张纸条,所有的不
茕(qióng)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茕茕”指孤独的样子;“孑”指孤单。近义词有孤苦伶仃、举目无亲、孑然一身、形单影只等。  该成语出自晋代李密的《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政权,于是广揽贤能。  蜀归晋后,蜀地先后两名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特地下了一道诏书,
中国古书里“四海”是个常见词,从中还延伸出海内、海外,如《三国志》里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李绅诗云“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王勃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古人以中国四境皆有海环绕,按方位分别是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所以四海就是指中国各地,后来也指世界各地。  这四海究竟在哪儿呢?历来却众说纷纭。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个边缘海和内海,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南海在四海
1.在下图中每行每列填入数字1~4,箭头上的数字表示数字填入后按箭头方向可见的数的个数(大数会挡着比它小的数),例如:1表示从箭头方向看只能看到一个数,那就是最大的数4。  2.蜂窝型数独: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数字1-9,使题中沿着三个箭头方向的一列格子内数字都不重复,黑色粗线围成的宫格内填入数字1~9也不重复。
什么是再生纸?再生纸是以废纸(又称二次纤维)为原料或主要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由于废纸来源广,再生纸中的废纸浆应该是按规定的指标回收所得,再经过清洁、脱墨等工序处理后的纸浆,而不应该是随意捡来的废纸。为了促进再生纸产业的发展和环保纸的推广与使用,我国再生纸中含有的废纸浆比例应该以超过50%(越多越好)为宜。同时,还应该在包装纸品商标上注明其中废纸浆的比例。  一般人认为,废纸纤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造
seem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四会词之一,可用作连系动词或不及物动词,意为“似乎、好像、看来”,用来表示说话人内心的、有一定依据的推测、判断或猜想。它在初中英语课本中的常见用法主要有:  一、“Seem (to be) n.(作表语)”,此结构中的to be可以省略,但名词前一般有形容词修饰。例如:  Tom seems (to be) a very clever boy. 汤姆看上去是个很聪明的
小荷已露尖尖角    冼东妹被选入广东省四会市业余体校时还不到13岁,个头1.48米,体重35公斤。小姑娘皮肤黑黑的,身体很结实。当时的教练慧眼识英才,要冼东妹学摔跤,而她也的确不负期望,第一次上课时就有出色的表现:摔跤垫前男女生各站成一排,教练讲完要领后发令开始练习,其他女孩站在那里不好意思地笑着、观望着,而冼东妹出其不意地冲出队列,只听一个男孩子“哎哟”一声,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被冼东妹
摘要: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历来为人们所赞颂,但关于诗歌的题目学界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拟以古代文献资料记载及河豚的生活习性为依据,考证题目应为“春江晓景”。同时,根据资料考证文章的写作背景,论证惠崇画面的“生活真实性”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苏轼;河豚;晚景;晓景;江阴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诗歌的内容很简单,刻画也很到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
有次上英语课,外面传来阵阵发动摩托车的声音。声音持续了很久,吵得人不得安宁。老师发现了大家的烦躁,摇头说:“中国的摩托车呀……唉!”下课了,才发现是工人在伐木!  手的联想  任教美术与设计课多年,我常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有一个绘画习作,题为“手的联想”。交回来的习作中有一张黑画纸,我看了半天,两面都没画什么,只在画纸其中一面,隐约找到用铅笔写的姓名、班别以及标题——《伸手不见五指》。  只抄五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