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重视大事。谋划讲究大战略,做事讲究大手笔,看问题讲究大视野,评价事物讲究看大的方面。
抓大事,肯定是没错的。
为了抓大事,可能就会忽略一些小事,于是就有了“抓大放小”一类说法。后又觉得不够妥帖,还是“抓大带小”、“抓大促小”好。不管怎么说,还是把大事放在前面。大事多了,小事就放一放,小问题就忍一忍。
抓大事,中国有优势。不过,据我观察,有些小事,比大事还难抓。有的甚至是存在了多年,小问题成了老问题。
比如,随地吐痰,虽是小事,但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顽疾。
人吃五谷杂粮,都有可能唾壅痰生。有了痰,吐出来,方神清气爽。问题是,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国人喜欢把痰随便吐在地上。不过,此说不全面,一般是吐在自己家以外的公共场所的地上。以快要举办奥运会的古都北京为例,北方风干物燥,人多易上火生痰,结果很多人将绿地、马路、人行天桥,都当做随便吐痰的地方。好端端的一个北京,痰迹斑斑。其他很多城市也基本如此。我曾到南方一个全国文明城市,痰少些,但也仍很难找到一条没有痰迹的街道。早在1996年9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人最不文明的行为,随地吐痰居首。十多年过去了,国家在发展,但此问题未见改变。
吐痰危害,不必多说,直接损人,间接害己。但因事小,年复一年,渐渐地习以为常。一位香港朋友曾问我:内地人为什么要随地吐痰呢?政府为什么不管呢?
政府不是不管,更不是不想管,而是曾管过,似乎现在还在管,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像抓大事一样管好。其实此事办起来,不一定比成功举办奥运会容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件“小事”,抓抓放放,走走停停,下工夫不够。是小问题,但也是老问题。
其实,大事要抓好的前提,不是小事可以放弃,而是小事自然在必须抓好之列。小事抓不好,抓大事也会大打折扣。对小事容忍放纵,也会使大局受损。北京的痰迹,已经使这个美丽的首都文明形象大打折扣。
我们搞引智的,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爱谈点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管理办法。其实归纳起来,无非是:
一是教育,因为教育的道理并不深奥,只需明辨什么是人的基本操守、什么是道德缺失就可以了。但明廉耻,也需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二是处罚,根据国情,罚到能起到作用为止。处罚是为了树立良好操守,移风易俗。
三是完善设施,例如多设立卫生装置,给人民提供方便。多供应一些用于吐痰的纸张,便宜一点,让人们用得起。
其实这些方法,不用多讲,国人大都耳熟能详。真正需要引进的,是以下两个观念性的东西:
一是事无论大小,一律在规矩之列。“细恶亦应去”,莫以小而放纵,莫以小而不管。小若忍,也会乱大谋。我们现在也应研究研究怎么抓“小事”。或者,分工负责,有人抓大事,有人抓“小事”。能把小事办好的人,一样受到尊敬。能抓好随地吐痰這类“老”小事,一定有大本事。
二是千万不要掀高潮,因为有高潮就有低谷,高潮往往是风大雨点少,水过地皮干。在国外很少见“掀高潮”运动。我们要提倡用一个“韧”劲儿抓工作,坚持不懈。如果我们认真地抓几年,中国人一定能改掉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毛病,还我民族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文明形象。
抓大事,肯定是没错的。
为了抓大事,可能就会忽略一些小事,于是就有了“抓大放小”一类说法。后又觉得不够妥帖,还是“抓大带小”、“抓大促小”好。不管怎么说,还是把大事放在前面。大事多了,小事就放一放,小问题就忍一忍。
抓大事,中国有优势。不过,据我观察,有些小事,比大事还难抓。有的甚至是存在了多年,小问题成了老问题。
比如,随地吐痰,虽是小事,但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顽疾。
人吃五谷杂粮,都有可能唾壅痰生。有了痰,吐出来,方神清气爽。问题是,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国人喜欢把痰随便吐在地上。不过,此说不全面,一般是吐在自己家以外的公共场所的地上。以快要举办奥运会的古都北京为例,北方风干物燥,人多易上火生痰,结果很多人将绿地、马路、人行天桥,都当做随便吐痰的地方。好端端的一个北京,痰迹斑斑。其他很多城市也基本如此。我曾到南方一个全国文明城市,痰少些,但也仍很难找到一条没有痰迹的街道。早在1996年9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人最不文明的行为,随地吐痰居首。十多年过去了,国家在发展,但此问题未见改变。
吐痰危害,不必多说,直接损人,间接害己。但因事小,年复一年,渐渐地习以为常。一位香港朋友曾问我:内地人为什么要随地吐痰呢?政府为什么不管呢?
政府不是不管,更不是不想管,而是曾管过,似乎现在还在管,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像抓大事一样管好。其实此事办起来,不一定比成功举办奥运会容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件“小事”,抓抓放放,走走停停,下工夫不够。是小问题,但也是老问题。
其实,大事要抓好的前提,不是小事可以放弃,而是小事自然在必须抓好之列。小事抓不好,抓大事也会大打折扣。对小事容忍放纵,也会使大局受损。北京的痰迹,已经使这个美丽的首都文明形象大打折扣。
我们搞引智的,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爱谈点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管理办法。其实归纳起来,无非是:
一是教育,因为教育的道理并不深奥,只需明辨什么是人的基本操守、什么是道德缺失就可以了。但明廉耻,也需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二是处罚,根据国情,罚到能起到作用为止。处罚是为了树立良好操守,移风易俗。
三是完善设施,例如多设立卫生装置,给人民提供方便。多供应一些用于吐痰的纸张,便宜一点,让人们用得起。
其实这些方法,不用多讲,国人大都耳熟能详。真正需要引进的,是以下两个观念性的东西:
一是事无论大小,一律在规矩之列。“细恶亦应去”,莫以小而放纵,莫以小而不管。小若忍,也会乱大谋。我们现在也应研究研究怎么抓“小事”。或者,分工负责,有人抓大事,有人抓“小事”。能把小事办好的人,一样受到尊敬。能抓好随地吐痰這类“老”小事,一定有大本事。
二是千万不要掀高潮,因为有高潮就有低谷,高潮往往是风大雨点少,水过地皮干。在国外很少见“掀高潮”运动。我们要提倡用一个“韧”劲儿抓工作,坚持不懈。如果我们认真地抓几年,中国人一定能改掉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毛病,还我民族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