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哪来婚姻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也是《非诚勿扰》迷。直觉得这个节目太好看了,有个评论说得好,说这个节目在“直播社会”,的确,里面各色人等各色表现,活脱脱一幅现代社会的浮世绘。不表扬这节目了,说说看节目的感受吧。
  其一,真是佩服女嘉宾们的勇气。你瞧她们多大方啊,站在这相亲的舞台上,简直就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明星似的,毫无女儿家被相看的羞涩忸怩。本来咯,都什么社会了,老妇你还以为现在的女娃跟过去的女孩儿家一样,见到媒婆就躲到屏风后羞得满脸通红?偶固然老旧了,只是这相亲,男人在台上局促无措,被一帮女孩子围观或围攻,女孩子欢快雀跃……这,时代真的大变了。如果让老妇偶选择,我倒宁可回到过去,躲在屏风后头,听自己心脏噗通噗通的蹦跳声。我觉得,那味道比围观或围攻男人有意思。当然前提是,父母和媒婆子不要把奴说给不喜欢的男银。
  其二,我还真佩服女嘉宾的理性。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浪漫,在感情上也容易比男性昏头。《非诚勿扰》中,诚如千里兄所说的,女嘉宾对男嘉宾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女嘉宾,我都不知道她站上去多少期了,敢情那走马灯似的换的男人就没一个能跟她对上眼?我严重怀疑她把相亲节目当成了个人秀台,像马诺,大概相亲是假,在电视上出名露脸是真。
  当然我也相信更多的女嘉宾她们就是找不到有感觉的男人。比起过去,两性关系的确是大大地解放了。在古代,一个锁在深闺的女子撩开门帘儿忽见一个踏春的男人,这女子忽就春心大动,然后又不好意思去搞掂男人,最后搞不好还要郁郁而死……“人面桃花”就说了这么个故事。说实话,我可不待见这首诗里的小女子,分明是男人见得少了,见个男人就延误终身。用当兵男人的糙话来说,军营里的男人见不着女人,见头母猪也当双眼皮美人。不埋汰我们忧郁多情的女主角了。
  我要说的是,比起古代这些女子来,这些对男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现代女性,她们似乎又太“寡情”了。没错,大家都怕所遇非人,都怕犯错误,可是世界上完美而没有错误的爱情又有多少呢?我可以相当负责任地说,错误和不完美的爱情要远远多于完美爱情,我们甚至可以说,爱情之美往往在于她的不完美和错误上,连宝黛经历的都不是完美爱情,都是有遗憾和茫然错失的。究其根源,是因为人性本身就不完美,在我们还没有拥有完美人性的前提下追求完美爱情,几乎就是缘木求鱼。这,或恐就是现代女性高标准严要求下难觅佳偶的原因。
  现代人欲速不达,两性交往,没有揣摩、思念、期待乃至计较、患得患失等情感的甜蜜折磨和甜蜜满足,很快进入上床同居等过去意义上的“终极状态”,爱情的过程被压缩,其滋味也只能等同于压缩食品,只能保证热量,却不能保证滋味和营养。
  这样的状态之下,我们当然更难忽然在爱情上犯晕、一见钟情、发生美丽的错误……爱情,变得愈发的稀有。在爱情面前,男男女女都在兜兜转转,精密计算,盘计得失……爱情尚且难以发生,红男绿女们又如何走进围城?所以也就剩下一群又一群的女人围着男人娱乐尖叫、挑三拣四,加上幽默的主持、犀利的专家,成就了一台好看的年度大戏。
其他文献
杨燕迪   学校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特殊政策,就是希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以此也为上海和国家的音乐事业提供新鲜血液。    孙重亮  对于青年演员来说,有演出的机会非常重要,我总觉得要为年轻演员多搭建一些平台,费用我来,只要能给演出机会就行。    黄昌勇   我们本市的,我们自己培养的文化新人当然值得关注,但是对路过上海或者在上海的文艺舞台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外地文化新人是不是也可以关注一
期刊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余光中第一次赴美时,在异国的土地上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会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如果仿照余光中的诗,杜维明先生的情形是: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会里,我仍握着一杯儒家文化的茶。  坐在杜维明先生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办公室,听他讲“在新轴心时代,文化与宗教多元的背景下,儒学如何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思想资源……”我突然走神想到了一个题外的情景:独对苍穹,杜先生会产
期刊
国画大师刘旦宅追思会举行  2011年3月2日上午,国画大师刘旦宅先生在上海中山医院因病辞世,享年80岁。刘旦宅是画坛的神童,10岁时就在家乡温州开过个人画展;26岁时他与国画大师林风眠、吴湖帆等一起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是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画师;他也是少有的在世时作品便上邮票的画家——1981年11月以他画作为蓝本发行的邮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轰动一时。刘旦宅主要作品有《曹雪芹生平》
期刊
达式常  籍贯江苏南京,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同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主要电影作品有:  《兄妹探宝》(1963)、《年青的一代》(1965)、《难忘的战斗》(1976)、《万里征途》(1977)、《曙光》(1979)、《燕归来》(1980,获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人到中年》(1982)、《谭嗣同》(1984)、《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期刊
有时候,人往往会对某种冥冥之中的希冀做出努力。1943年,上海青浦一个男孩呱呱降世,父母为他起名葆欣,这个名字是希望他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为家庭永续兴旺与活力。今年十二月份,这位年近古稀、漂洋过海十个春秋、载誉而归又沉潜十年的老画家,其个人作品展,将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他说:在朋友的鼓励下,让父老乡亲、同行看一看我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作一个交流。    “艺术乞丐”的不凡经历  说起画家徐葆欣
期刊
宗福先严肃文学、严肃影视剧如何让大众喜闻乐见,这就是创作者的本事了,从两个双向来说,能不能把一个娱乐的东西搞得有点分量,或者倒过来能不能把一个有分量的东西搞得有点娱乐性,这很考验文学艺术界人士的能力、智商,包括对市场的预见性。    任仲伦倘若把时空打开一点,不是从一时一地看,而是从整个大的历史价值看,娱乐作品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优秀的严肃文艺作品可能会跨越时代,最终拥有的受众肯定最多,价值更大,
期刊
初见舒巧老师,她已经50开外了,可是她的笑容,还非常纯朴,甚至,有点傻大姐般的“呵呵呵”,沙哑的女中音,大声得很。那晚,我们开完工作会议,在香港湾仔的上海饭店宵夜。我问她:想吃上海炒年糕吗?——她瞪大了眼珠:啊?现在的时节有炒年糕?好呀好呀!呵呵呵……像个贪吃的小孩。  舒巧老师刚由上海来到香港,那是八十年代初,上海还没恢复四季可以吃年糕的大好形势吧?  舒巧,是真正的艺术家,她不善于管理生活,拿
期刊
武珍年:  电影里各色人物都有,招生时也应该讲究平衡,漂亮的要招,但是长得不太好却有才的“歪瓜裂枣”们也需要。这样才能很好地配置人才资源。    荣广润:  真正好的艺术教育是要“教”“练”结合,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好的熏陶和培养,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技巧,同时让学生明白后面的美学原理和必备的艺术修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    赵宁宇:  当表演教育上升为一种学历教育之
期刊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艺术品的创作、交易和收藏日益繁荣,华人收藏家队伍也不断壮大。无论是拍卖场还是媒体,人们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收藏热。这股热潮来势凶猛,某艺术品竞拍过亿、某藏品价格十年翻了一千倍,种种带着金钱光芒的消息,不时撩拨着人们的兴奋神经。有专家称,艺术品收藏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然而,这类投资领域里的神话,也引发了趋利的群体盲动,伪
期刊
在中国演艺界,“影二代”虽不少,但像陈强、陈佩斯父子,葛存壮、葛优父子等传为佳话者自然也不多。不过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和孙景路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徐东丁和女婿崔杰,“一家子”两代人都从事于中国的影视事业,更可谓“凤毛麟角”。  尽管我与乔奇老师曾结为“忘年交”,对崔杰也是一直予以关注,但这次为写他们“一家子”,还是想找崔杰要点“新料”,可他谢绝道:“多写写我们团里人,我现在做服务工作,就免了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