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高中政治 “四段式”教学法尝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时代,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感到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政治课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断改革与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一、课题界定
  所谓四段式教学,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即“大段预习提疑——综合讲解答疑——集中训练解疑——写出论文”。
  所谓“大段预习提疑”学生已不是一个框地读书,而是集中课时,内外结合,以一课为一个单元预习。学生先是粗读一课书的各个各框,然后精读各节各框,最后找出重点,写出整课书的综合预习笔记,提出难点,互相议论,经过议论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在预习本上,由教师讲解回答。这样的读书,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不仅要基本上读懂,还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写出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以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
  “综合讲解答疑”,讲解课文不是孤立地逐框讲,而是按体系将一课书串起来,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搞清楚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讲解也不是空空洞洞,讲条条杠杠,而是结合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有分析地讲,否则就会干巴巴,理论脱离实际。讲解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讲重点,学生懂的少讲或者不讲。答疑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启发学生自己讲讲、议议,最后教师归纳。
  “集中训练解疑”,就是在前面两段教学的基础上,集中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疑难,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小型题目,比如改错、填空、选择之类的,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概念、原理部分,由学生自编题目交换练习,自己批改;中题、大题教师有重点地选择学生中提出的疑难,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学生认为题目已经理解,只要写几条提纲即可以。
  “写出论文”,是这种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好形式。学完一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社会现象的实际,写出有分析、有说服力的论文,先是小组交流,进行评议,最后教师给每篇小论文打上等级,选择有质量的进行演讲,提高学生学政治课的兴趣。
  二、内在联系
  四段教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第一段侧重学习理论,二、三段是学习理论分析问题。一、二、三段是为第四段打基础,写论文是前三段的综合训练和运用,是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高一、高二打好了基础,具备了一定自学、分析能力,为高三“选读——调查——复习”作了必要的准备,也是学生踏上社会进行自学的战前练习。“选读”,让学生自己选一两篇马列的著作进行自学,要求学生借助于工具书,基本上读懂原著,并能联系我国四化中实际问题,写一点心得体会。定期举办一、二次马列著作心得交流会。“调查”就是学生利用寒暑假,结合哲学、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去商店、农村、工厂进行一点社会调查,写出一篇调查报告,返校后进行交流。“复习”就是系统地复习两门政治课,搞一点综合训练,为学生就业、升学作好准备。我们认为,从高一到高三,经过三个阶段教学,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无论升入高等学校或者踏上社会就业,都具备了一定条件。
  三、具体实施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在进行四段式的教学改革试验中,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我们认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有所前进,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清概念、原理,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能够运用原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知识和能力不可偏废,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师给学生教得越多,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效果就越低。所以我们从高一到高三,都紧紧抓住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不放,教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多思,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两种能力的培养
  ⑴努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胡,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预习提疑,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没发觉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我们提倡学生积极提疑,尤其保护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个命题,不一定带有普遍性,有些事物可以一分为三,例如“左中右”,“分解、化合、中和”、“上中下”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可以写小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有位同学提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应改为“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这种观点有创见,符合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而且论文很有说服力,我们就推荐在学校黑板报上,并记上“100”分以资表扬。
  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生自学培养,在当今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新型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门类应运而生,需要解决的课题不断增多,自学将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自学,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当代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们从高一到高三始终狠抓学生自学预习这一环,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预习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批判地阅读书籍的习惯。“辨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是批判和革命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为了坚信,必须从怀疑开始,在读书中提倡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克服学习障碍,坚持独立思维的有力措施。很多知识渊博、年逾花甲的老科学家之所以思想活跃,能继续作出有影响的成果,保持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改革考试方法,把创造性思维纳入考试范围。
  考试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我们现在的考试还存在很多弊端,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只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关的各种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答题搞统一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严重束缚。为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我们在考试中注意以下几条原则:⑴检查学生的双基,因为这不仅是进一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⑵增加小论文,并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种论文能够考察学生洞察力、想象力、直觉力,一事一议,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⑶在考试中,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以利于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即使新观念还不完善,甚至有错误,也应持保护态度。
  (作者单位:山西省天镇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生物课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老师都抓不住学生们的心,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身为一名生物教师,很多人想并都为如何让学生好好学习生物而努力过,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上好绪纶课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老师应对每堂课的开场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功效,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作用。课堂提问并非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提问是一种艺术,是能够检验学生学习状态、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强化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反馈的渠道。因此课堂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目前,提问应该是课堂上师
中学英语传统教学方法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主要表现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而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是以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英语写作在高中英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英语的学习活动应遵循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规律,写永远被排在最后,于是忽视英语写作的现象出现了,学生不愿经常写作,写作难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由此,出现了种种影响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写作 负面影响 原因分析 促进作用 有效措施  一、忽视英语写作
摘要: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基础部分,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何因地制宜地使教材发挥较好的作用,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低年级语文又是语文教学中的启蒙,而识字是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的阶段。识字是学好语文的拐杖。一个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程度的高低会对他今后学习各科知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而识字则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环节。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含有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内容,知识多且杂,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很缺乏,同时由于我们职高学生数、理基础差,容易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而学好该门课程又是非常重要的。我曾在数家企业从事过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深知掌握机械基础知识的
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记忆模仿,你不用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搞懂。没有学过的东西就不可能懂,只有天才才能在数学中作出发明创造。教师给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可解的,我解不出是因为我不够聪明,显然,上述观点必然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数学就是升学考试的”拦路虎”是一门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学科,这些观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效率低下,如何改变这些观念,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而高效呢?下面谈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