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也逍遥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以会社为基础的雅集扩展了画家的思路,由西园雅集这个母本延伸出以“会”为题材的雅集图式创作,使雅集题材的艺术创作向更精微的方向发展。
  西园雅集反映出文人的新精神,它代表了文人可以不受拘束地进行艺术创作和互相酬唱,抒发自己的感情和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越到后面越成为文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文人私下雅会的情形日益增多,多以共同的旨趣结成各种会社,好诗者结诗社,好音律者结琴社等。这些以会社为基础的雅集扩展了画家的思路,由西园雅集这个母本延伸出以“会”为题材的雅集图式创作,使雅集题材的艺术创作向更精微的方向发展。
  在这些以“会”为题材的雅集图式绘画在会晤场面、人物数量及聚会内容上更趋向于专题性和灵活性,往往以一个两、三人之间的小型集会为构思主题,以庭院一角、佳树几株的小景为活动场面。人物形象更为精炼,事件更为集中,更倾向于琴、棋、书画等具体艺术活动的趣味性。
  茶会图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九日,文征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品茶图》。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除此之外,唐寅《事茗图》、邱颖《煮茶论画图》、丁云鹏《煮茶图》、任熊《秋山煮茗图》等都表现了文人“尘心洗尽”的“茶会”题材。
  文会图
  沈周的《园池文会图》、任熊的《文会图》、赵佶的《文会图》等描述了论诗作画的会友雅集。赵佶的《文会图》是该主题作品的代表。画中具体描绘了北宋时期文人雅士品茗交谈的雅集场景。在一所庭园内,垂柳修竹,树影婆娑。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摆设有果盘、酒樽、杯盏等。八九位文士围坐案旁,或端坐,或谈论,或持盏,或私语,儒衣纶巾,意态闲雅。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拱手行礼,神情和蔼。
  会棋图
  陈洪绶的《松溪对弈图》、唐寅的《溪亭对弈图》等绘述文人“别墅之游以围棋会”的场景。其中,唐寅的《溪亭对弈图》作者立意在于“溪亭对弈”。试想,两位于“除日”都躲在山水中一隅“尽日”敲棋,有奇观而不赏,弃他乐而宁心,岂非不神仙也神仙乎?
  会琴图
  赵孟頫的《松荫会琴图》、史文的《松阴抚琴图》、蒋崧的《携琴访友图》、吴历的《封溪会琴图》等响应的是“士无故不撤琴瑟”的“琴会”,更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之意。其中赵孟頫的《松荫会琴图》描绘了石边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抚琴动操,知音端坐聆听,悠然神会。侍童侧立,神态专注。远山坡势平缓,渐入烟霭。右上冯子振跋:“乾坤行处寄浮生,借得芳洲结好盟。绿绮调高应寡和,数峰遥对碧波晶”。
其他文献
80年代后期,文学的流派走向多元化,新写实小说作为其中的一支流派登上文坛,并很快以其贴近世俗的写作方式受到读者欢迎。方方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同其他新写实小说家一样,她将
《切韵考》成书时间不详,作者李邺,江都人,史志无传。作者认为这部韵图“羣英折中”。从韵图上看,它的音系也是很复杂的。我们认为《切韵考》的音系是官话音,并掺杂了徽州一
学位
二十年代革命小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尴尬的位置中,一般有三种方式来观照它,一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强化它的过渡意义和价值;二是从“革命与恋爱”主题的辨析入手,探讨作家写作的内
黑水城文献是近代中国新发现的重要古文献之一,文献中存在的大量俗字真实的反映了宋元时期西北地区汉字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研究现状的梳理,针对俄藏黑水城文
张炜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在他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人们不断地展现人物的“流浪”。特别是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流浪,精神流浪是他们在传统与现实、中方与西方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阅读纪德的作品会发现,探索自我、袒露自我、超越自我一直是其创作的鲜明主线。他常常将强烈的自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