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x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问题意识 探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获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主要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要寓思想品德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课时,我通过制作了一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将内容系统地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探究热情。首先围绕“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通过视频说明目前中国需要适应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有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然后围绕“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通过视频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从而说明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是实现祖国腾飞的两个侧面。最后通过视频告诉学生,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也要增加“忧患意识”,引出“增强忧患意识”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要树立爱国责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问题。因此探究性学习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以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的模式,把学生置于提问的主体,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以“问”定教学目标,以“问”来组织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2.善待学生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教师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也品尝成功的快乐。
  3.遵循渐进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教学中应用多种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潜质,让学生想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对话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敢问;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问;激活学生的认知,促进课内外沟通,引导学生思辨问题的价值,使学生善问。只有遵循“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渐进原则,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
  4.持之以恒训练。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不要急功近利,而要整体规划,从细处入手,长期系统训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探索求真,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亲自探索并发现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真理。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探索的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相信学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摸索探究的规律,体验情感,丰富经验,升华认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这正是乐于探究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质,帮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探究学习重过程而非结果,故探究学习中无“好生”、“差生”之分。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学习的形式,把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学习内容宜个体探究,就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勿强求一致。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正是顺应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准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改变枯燥教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勇于质疑、乐于探究,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探讨了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ndependent study of primary En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给音乐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靠近查理湖边不远的地方,侦探列斯正站在路边试图寻找着什么.这里就是当年发现莎瑞尸体的地方,七年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凶手.从莎瑞手指甲缝里得到的嫌犯基因
【摘要】词汇教学作为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在初中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词汇量较大,学生在学习之后往往会遗忘,为消除遗忘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记忆规律开展词汇教学。笔者主要针对记忆规律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记忆规律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难记、句子难背是学生
【摘要】掌声是一缕阳光,一滴甘露,在教育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待阳光照耀、等待甘露滋润的花蕾,教师只有用热烈的掌声,才能使孩子的心花灿烂绽放。  【关键字】教育 幼儿 掌声  在教育中,我们都需要用到一种叫“掌声”的“灵丹妙药”。掌声是对孩子的一种好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认可。  一项心理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是收到掌声,最真诚的慷慨就是掌声。“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一名成人
【摘要】本文从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情境失真、互动交流被动、机械记忆等方面探析破解的策略方法,旨在阐述创设和谐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表达对优化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探讨快乐玩学英语的方法,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内生动力和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 互动 交流  英语课程改革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权和学习主动权,注重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受急功近利影响,部分教师仍不忘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  校园文化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历史、育人环境、办学特色等,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的形成过程。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教师不应逃避差异,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师应充分注重差异,适时顺应差异、巧妙利用差异,把差异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