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的知识对事物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计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就应该从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雅典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2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3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4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第三,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里结合小学数学课教学,可以概括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以趣诱思  如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量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 4厘米、6厘米的三块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学生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9厘米多一些, 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这时,教师提出一个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要从观察入手,科学实验的各种假设从观察产生,验证也要通过观察,如果没有精细、系统和大量的观察,就不能获得有价值的感性材料,也就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进行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因而培养学生正确客观而敏锐的观察力,是生物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开展了一些生物小实验,引导高中生利于节假日采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种正常和变态的标本,各类群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严密、能力要求综合的学科,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应努力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思维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品尝到思维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育;基础性;自由性;主动性“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作文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快乐作文,乐于表达?作文教学如何开展。本论文对自己在童话写作教学中几点作法分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一、低段:激发兴趣,主动阅读童话。二、中段:反复熟读,增强阅读感悟。三、高段:激情写作,感受习作快乐。四,巧用激励,鼓动勤于写作。  【关键词】小学习作;兴趣;感悟;表达;勤写传统的作文教学从选材上要求写真人真事,表达上赞扬好人好事,歌颂美好
期刊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⑴同组异质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要充分调动数学积极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密切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并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优化课堂,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作为
期刊
【摘要】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有“青树翠蔓”一句,这句中的“蔓”字,它应该怎样读呢?让我们无所适从。“翠蔓”又不是一个词,只是一个短语。语音自从“五胡乱华”后,古汉语读音发生了巨大变化。“青树翠蔓”中的“蔓”应该读做“wan”四声。  【关键词】青树翠蔓;古汉语读音;词语注释;正确读音在柳宗元的写景抒情名篇《小石潭记》中有“青树翠蔓”一句,这句中的“蔓”字,它应该怎样读呢?是该读man四声,还是wa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了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我们教师在作业中把有效评价的重要性显现出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让评价的主体多样化,讲究评价的策略,注意融入形成性评价理念,就能保持住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了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如何上好略读课,使它真正成为精读课的有力补充呢?笔者有这样几点感悟:一、切合实际确立教学目标;二、结合阅读提示落实预习;三、把握整体内容,突出重点;四、注重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五、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略读课文;
期刊
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一滴水要想不干涸的唯一办法就是融入大海,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的唯一选择就是融入团队。在体育活动中,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发展的一种能力,需要活动者与他人通力合作,才能使集体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的经历等影响,学生往往不会合作或少合作,缺少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影响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