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是一场大考。拥有3000多万人口、270多万个市场主体的上海,其社会管理方式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在特殊的环境中加速了迭代升级。“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这两张网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申城正努力把这种细节的变化,引导固定为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网通办”服务抗疫
本次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2020年1月28日,上海在“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App与小程序同步上线“一网通办”新型肺炎防控专栏,接入服务事项包括:来沪人员健康登记、确诊患者涉及区域及场所查询、网上问诊、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查询等,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全程为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保障。
1月30日,上海“一网通办”发出倡议书,希望广大市民在疫情期间,如有相关办事需求,尽量网上办、掌上办,避免线下办、集中办,保护好自身的身体健康。与这样的倡议配套的,是上海“一网通办”运行以来具备的强大处理能力:目前接入政务事项已超过2200项,其中很多已做到可全程网办。
为服务抗疫,上海的“随申码”于2月17日上线,通过汇聚卫健、公安、交通等各政府部门以及电信运营商、航空、铁路等企业的数据,再进行数据建模、分析评估,测算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风险状态,相当于为个人提供了一张疫情期间的通行电子凭证。3月初,“随申码”实现了与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健康码”的互认。
3月初,“随申码”实现了与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健康码”的互认。疫情的特殊环境下,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更是不断创新、为企业办实事。
疫情的特殊环境下,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更是不断创新、为企业办实事。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六个委办局携手拿出了实招: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电子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
4月1日,上海三家新设企业的负责人使用手机一并下载领取了电子执照和电子印章,实现了无需领取纸质执照、无需刻制实体印章,不需要跨出家门半步,即可在线开展“不见面”经营活动。
这三家企业之一的上海彦昕园林装饰有限公司的法人陈进在2012年曾经注册过企业,前后对比,他深感变化巨大。他说,8年前企业落户,办理营业执照、刻章、税务登记,都需要法人本人带着资料去办,前前后后跑了半个多月。而这次,他在家里登录微信小程序“电子营业执照”,提交所有资料,第二天就能同步拿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他表示,合作伙伴对于电子合同的认可度很高,传来的电子文件,只需加盖电子印章,即时生效,办公效率提高了很多。
电子执照、电子印章的用途还不只限于合同文书。“它们与上海市的‘一网通办”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可实现无缝对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电子执照和电子印章已深度嵌入涉企服务高频领域,企业可以使用两者在网上办理登记注册、年报公示、涉税事项、“五险一金”等各类业务。
同时,上海市公安局也完成了《上海市电子印章系统》和《上海市特种行业(公章刻制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开办企业通过“一窗通”平台申请刻制的电子印章,相关信息和备案数据将同步推送至公安机关,减少了企业开办环节,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一个环节、两天办结”的目标。
陈学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大力拓展电子执照和电子印章应用,逐步覆盖本市全部政务服务领域;同时,推动更多企业将合同签署、财务审计等商业活动通过电子化方式开展。

原来开分店需要12个工作日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而现在流程缩短至可当天当场领取一证多址企业食品经营许可信息公示表;4月17日,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广东路店领到了上海黄浦区发出的首张上述文件,可以正式开业。这是星巴克复工复产后在黄浦开出的首家新的分店。
黄浦区总部型连锁餐饮企业集聚,在该区市场监管局的前期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复工复产后有快速开店的需求。为把支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落到实处,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专项小组对接指导服务,组织现场评审,“问诊式”辅导企業各项准备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黄浦区首家食品经营许可“一证多址”审批试点。
星巴克这次开的新的分店,按照过去的开店流程,需要经过图纸材料提交、现场核查等程序,在12个工作日后领到食品经营许可证才可开业。黄浦区采取的食品经营许可“一证多址”试点,对星巴克这样符合条件的直营连锁食品经营企业及分支机构,采取评审承诺制的审批方式。市场监管部门对星巴克总部进行现场评审合格后,发放加注“一证多址”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对复制了主体业态、经营项目等模式的分店,采取告知承诺的方式进行审批,当场发放一证多址企业食品经营许可信息公示表。分店拿到该表即可马上开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