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所周知,学生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一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前提和保证,是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的需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涵现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特征,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主体性的教育。
《小学教育心理学》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是幼稚的、天真的、好幼的、好奇的,喜欢模仿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明显。由于他们刚从父母身边走进学校,受社会负面影响少的原因,如能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少教或不教的目的,经过一年多的实习教学实践,我觉得可用以下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良好素质的培养 。
一、发现典型,树立榜样
小学儿童做事喜欢成功,即使做的不好,只要对他们称赞几句,就会非常高兴,就会干的很来劲。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即使找出闪光点,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扬。我班有一个学生,一次交作业时,有位同学怎样也做不对,他自豪的说:“我教你”。此时,我抓住机会说:“你真行,不但认真完成,还主动帮助他人,真乖能干。经过表扬,他后来成了全班的榜样。其他同学为了得到表扬,都向他学习,这样把握好表扬的尺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并乐意帮助别人,认真完成作业,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慢慢的形成了。
二、从兴趣人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自我意思、独立、自主、自控能力处于低下,好动脑但思维差,好动手但动作不规范,好动口但表达不清楚。我根据他们的特点,从兴趣入手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培养其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在低年级应用题中,教师列举的应用题要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7朵红花,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几朵?多数学生看见应用题中“多”字就用加法,“少”字就用减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红花和黄花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然后讨论,改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学生好动、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强,思维能力就越来越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开拓创造的世纪,将学生培育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创新意识,去营造新氛围。如在低年级数学课上,学生学到三个数连减的算式,我让学生编出答案数为“2”的连减试题,学生编出了“8-3-3=2、7-1-4=2、5-1-2=2”等,经过检查后反馈提问,“9-7=2、9-4-3=2、9-6-1=2、9-7-0=2”。这些做法各有不同,但结果都符合答案数“2”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加以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探究学习的兴趣由此更加提高。在其今后的学习中,使其大胆发表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创新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根据指示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在新知的探索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手段和行为自我创新,使学生的创新得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从而发现知识,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说一说、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角,如三角形、红领巾、课桌面的角、黑板面的角等,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官体验。再用纸折各种各样的角,并用手碰碰顶点,感知顶点是尖的,然后摸摸角的两边,感知角的两边是直的。然后分组用两条小木块和一根小钉子做一个可活动的角,每组抽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活动角的两边,观察角的的大小变化。这样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基础上,发现角的本质和特征。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学的新观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之,要从低年级开始抓好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协调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是幼稚的、天真的、好幼的、好奇的,喜欢模仿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明显。由于他们刚从父母身边走进学校,受社会负面影响少的原因,如能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少教或不教的目的,经过一年多的实习教学实践,我觉得可用以下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良好素质的培养 。
一、发现典型,树立榜样
小学儿童做事喜欢成功,即使做的不好,只要对他们称赞几句,就会非常高兴,就会干的很来劲。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即使找出闪光点,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扬。我班有一个学生,一次交作业时,有位同学怎样也做不对,他自豪的说:“我教你”。此时,我抓住机会说:“你真行,不但认真完成,还主动帮助他人,真乖能干。经过表扬,他后来成了全班的榜样。其他同学为了得到表扬,都向他学习,这样把握好表扬的尺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并乐意帮助别人,认真完成作业,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慢慢的形成了。
二、从兴趣人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自我意思、独立、自主、自控能力处于低下,好动脑但思维差,好动手但动作不规范,好动口但表达不清楚。我根据他们的特点,从兴趣入手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培养其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在低年级应用题中,教师列举的应用题要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7朵红花,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几朵?多数学生看见应用题中“多”字就用加法,“少”字就用减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红花和黄花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然后讨论,改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学生好动、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强,思维能力就越来越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开拓创造的世纪,将学生培育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创新意识,去营造新氛围。如在低年级数学课上,学生学到三个数连减的算式,我让学生编出答案数为“2”的连减试题,学生编出了“8-3-3=2、7-1-4=2、5-1-2=2”等,经过检查后反馈提问,“9-7=2、9-4-3=2、9-6-1=2、9-7-0=2”。这些做法各有不同,但结果都符合答案数“2”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加以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探究学习的兴趣由此更加提高。在其今后的学习中,使其大胆发表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创新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根据指示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在新知的探索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手段和行为自我创新,使学生的创新得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从而发现知识,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说一说、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角,如三角形、红领巾、课桌面的角、黑板面的角等,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官体验。再用纸折各种各样的角,并用手碰碰顶点,感知顶点是尖的,然后摸摸角的两边,感知角的两边是直的。然后分组用两条小木块和一根小钉子做一个可活动的角,每组抽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活动角的两边,观察角的的大小变化。这样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基础上,发现角的本质和特征。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学的新观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之,要从低年级开始抓好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