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健康SD大鼠海马CA3区KCa1.1、NaV1.6、NMDAR1和GAD65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磁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25只.磁刺激组大鼠给予连续14 d的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给予相应的“假性”刺激.磁刺激组治疗结束后,各组又按处死大鼠的不同时间点进一步分为5个亚组,即6h亚组、24 h亚组、1周亚组、3周亚组和6周亚
【机 构】
:
637000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37000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37000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37000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健康SD大鼠海马CA3区KCa1.1、NaV1.6、NMDAR1和GAD65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磁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25只.磁刺激组大鼠给予连续14 d的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给予相应的“假性”刺激.磁刺激组治疗结束后,各组又按处死大鼠的不同时间点进一步分为5个亚组,即6h亚组、24 h亚组、1周亚组、3周亚组和6周亚组,每亚组5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KCa1.1、NaV1.6、NMDAR1和GAD65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KCa1.1阳性神经元密度在rTMS后6h至3周均明显增高,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AD65阳性神经元密度在rTMS后6h也明显增高(P<0.05),且在rTMS后24 h至3周增加更为显著,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3区锥体细胞层NaV1.6阳性神经元密度仅在rTMS后6h短暂下降,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MDAR1阳性神经元密度在rTMS后6h也呈短暂下降,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频rTMS能上调健康SD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KCa1.1和GAD65蛋白的表达,且可持续至少3周;仅短暂下调NaV1.6、NMDAR1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低频rTMS预处理后大鼠具有抗痫作用的部分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功能障碍寻觅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8例作为抑郁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清晨对2组患者进行工作记忆测试,比较2组患者各工作记忆测试项目的组间差异,并对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工作记忆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HAMD量表评估,抑郁组的HAMD评分为(21.78±3.21
目的 系统观察阈下抑郁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3周之后的转归,探索脑电生物反馈对阈下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干预治疗3周,每周治疗2次并评定1次;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方法干预,观察3周,每周评定1次.连续观察3周和治疗后第6周随访,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流行病学
目的 观察躯干控制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40例小儿脑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和家属意愿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治疗8周后2组患儿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和10m步行时间评定患儿步行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儿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儿ADL能
目的 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不同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48例,根据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和D4组,每组12例.4组均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低频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行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满6周后)采用吞咽功能临床评
目的 观察年龄、性别因素对正常人坐-站转移时髋关节及足底压力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成人从坐位到站位过程中不同时期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包括髋关节角度变化、运动速度、时间)及足底压力(如压力、压强、接触面积等)变化情况,分别探讨性别及年龄作为变量时各个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①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分析:在坐-站转移过程中Ⅰ期角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躯干Ⅰ期移动速度及Ⅲ期移动速度男性大于女性(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规模快速增长,规范化教育教学体系正在形成,现总结如下.一、办学规模快速增长通过检索2000年至2011年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后发现,12年来设置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高校共计77所,详见图l.学制多为4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多都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授予理学或
目的 探讨强化训练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每日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每组12例,因失访3例,3组最终完成本研究样本数分别为12、11和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日40、80和120 min,每周5d,共训练4周.在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后处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后处理组、康复训练组、序贯治疗组及模型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术将各组大鼠制成脊髓缺血模型,模型组在脊髓缺血20 min后行再灌注;后处理组及序贯治疗组在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按每千克体重0.5 mg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康复训练组与序贯治疗组于再灌注1d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于再
患者发生脑卒中等脑血管意外后容易遗留偏侧肢体功能障碍,对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对提高其整体康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联合采用康复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共选取我院康复门诊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2例,患者入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