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风尚,这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为此,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而已。其实,它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有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在武术演练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用录音机播放《男儿当自强》的音乐,也可讲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以次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的群体性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体育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大都是以班、组等为单位进行的。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的群体意识和观念。比如,学校每年举行的夏季运动会,在运动会召开之前,班主任就要从班集体的角度进行思想动员工作,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为班级争光,为班级服务。赛后,也要开好主题班会,把在体育运动中的集体主义转化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胜利为目的,有与同伴竞争而获得成功,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也有心理方面的竞争,因此体育游戏竞争性的特点,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求胜欲望,使之积极思考,顽强拼搏,用于胜利。例如:“夺取胜利”、“勇敢者的道路”等游戏,重复人体现了竞争性的特点,教师要鼓励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自身对障碍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理积极地利用竞争,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正确面对今后的挑战。如在上“夺取胜利”一课时,布置几个场地都有相同五种障碍:“过独木桥”、“钻过铁丝网”、“过雷区”、“过雪山”、“过草地”,但是每一个要求都不相同,尝试练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我在旁边引导学生各种动作的完成,并启发创作等快捷的方法,鼓励学生向自身挑战,向难度挑战,但不要求统一的标准。尝试以后,比赛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难度的道路。并让学生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合理定位。这样的比赛中激烈程度反而增强,胜利的不只是体质强的学生,连体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品尝用努力换来的胜利。使全体学生都有胜利的可能,都有体验勇敢者的乐趣,使每个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养成顽强、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与人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但有些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弱点,更有些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他们百依百顺,使这些孩子只知道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和集体,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很难与同龄伙伴和睦相处,只有碰了几次钉子以后,才会意识到在集体活动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小学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体积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教育他们懂得作为集体一员应具备责任心,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
五、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爱心、决心、恒心等心的基础,是“诸心”当中的核心,如果没有责任心作为支撑,其他的心也就失去了灵魂。责任心可以是对自己的自己的责任心;也可以是对他人的责任心;也可以是对社会的责任心。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学生不同的责任心。
比如,学生在参加单项体育比赛时,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敢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又比如,学生在参加集体体育竞赛时,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地位,集体中的每一员都必不可少,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为集体负责任。
总之,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特别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为此,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而已。其实,它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有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在武术演练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用录音机播放《男儿当自强》的音乐,也可讲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以次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的群体性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体育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大都是以班、组等为单位进行的。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的群体意识和观念。比如,学校每年举行的夏季运动会,在运动会召开之前,班主任就要从班集体的角度进行思想动员工作,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为班级争光,为班级服务。赛后,也要开好主题班会,把在体育运动中的集体主义转化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胜利为目的,有与同伴竞争而获得成功,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也有心理方面的竞争,因此体育游戏竞争性的特点,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求胜欲望,使之积极思考,顽强拼搏,用于胜利。例如:“夺取胜利”、“勇敢者的道路”等游戏,重复人体现了竞争性的特点,教师要鼓励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自身对障碍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理积极地利用竞争,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正确面对今后的挑战。如在上“夺取胜利”一课时,布置几个场地都有相同五种障碍:“过独木桥”、“钻过铁丝网”、“过雷区”、“过雪山”、“过草地”,但是每一个要求都不相同,尝试练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我在旁边引导学生各种动作的完成,并启发创作等快捷的方法,鼓励学生向自身挑战,向难度挑战,但不要求统一的标准。尝试以后,比赛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难度的道路。并让学生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合理定位。这样的比赛中激烈程度反而增强,胜利的不只是体质强的学生,连体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品尝用努力换来的胜利。使全体学生都有胜利的可能,都有体验勇敢者的乐趣,使每个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养成顽强、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与人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但有些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弱点,更有些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他们百依百顺,使这些孩子只知道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和集体,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很难与同龄伙伴和睦相处,只有碰了几次钉子以后,才会意识到在集体活动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小学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体积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教育他们懂得作为集体一员应具备责任心,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
五、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爱心、决心、恒心等心的基础,是“诸心”当中的核心,如果没有责任心作为支撑,其他的心也就失去了灵魂。责任心可以是对自己的自己的责任心;也可以是对他人的责任心;也可以是对社会的责任心。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学生不同的责任心。
比如,学生在参加单项体育比赛时,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敢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又比如,学生在参加集体体育竞赛时,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地位,集体中的每一员都必不可少,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为集体负责任。
总之,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特别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