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澜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大学教授,曾任教育系主任,以一本《教育学》教材影响一代中小学教师
  
  1980年,由王汉澜、王道俊共同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谁都没有料到,这本按照教育部1978年文科教材选编计划,由中南五省高等师范院校多位教师、学者集体合作的公共课教材,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不断修订重印,已累计印行5版、400多万册。毫无疑问,它已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经典性的公共《教育学》教材,也是当代中国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教育学》教材。理所当然,它赢得了足以让编写者欣慰和自豪的荣誉:1984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91年获光明杯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和吴玉章奖金优秀奖,1993年获第一届国家优秀图书奖提名奖。此后,它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教类),全国十大畅销书奖(文教类)……
  一本普通的公共课教材,有着如此久远的生命力和如此广泛的影响力,人们自然会记住它的主编之一王汉澜先生。
  1924年,王汉澜出生在河南项城县柳坑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天资聪颖,自幼好学,5岁即随父亲进县立小学读书。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与培养下,经过6年学习,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颖滨初中毕业时,正值日寇入侵中原,家乡濒于沦陷,许多高级中学西迁。在这种情况下,他小小年纪就千里跋涉,远赴淅川,考入省立商丘高中。3年的刻苦学习,他于1942年9月如愿考入国立河南大学教育系。师从稽文甫、陈仲凡、陈梓北等教授,他对稽老讲授的《中国教育史》《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陈梓北教授讲的《教育统计学》极感兴趣。教授们高尚的爱国情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都给王汉澜以极大影响。从那时起,他就立志钻研学术,一生献身教育事业。
  1944年冬,其母去世,他回家治丧,不料在返校途中偏遇日寇进攻南阳,只好被迫折返家乡。休学一年间,他曾受聘于河南省第七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教书。由于学业功底深厚,又善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他的教学效果好得出奇,家乡人因此给予他“才子”“名师”的美称。
  1947年大学毕业后,王汉澜先后在中州大学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工作,1950年回到河南大学教育系任教,直到去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王汉澜一直从事教育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法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离开过学生。
  王汉澜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无论是讲公共课还是讲专业课,无论是教本科生还是带研究生,他从没有敷衍过一节课,没有敷衍过一位学生。他所有的同事都记得,不仅是开新课,就是那些在别人看来他早已驾轻就熟的老课,他都同样认真准备,一丝不苟。他的学生都记得:王先生讲课,50分钟就是50分钟,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没有枝枝蔓蔓的信马由缰,只有一位学者在款款释放他的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广泛收集资料,反复推敲,融会贯通,然后撷取其中精华,为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案,这已成为他的生活。而当他站上讲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逻辑严密,简练生动,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从弱冠到古稀,王先生把他的知识、学问,连同自己对真理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之后,王先生又苦苦探索研究生培养之路,形成了他自己的鲜明特色。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教育专业的一般课程之外,他还为研究生设置了《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和《教育研究动态》三门课程,这在当时国内的其他高校是少有的。他的这一选择,缘自他自己几十年治学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教育学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因而就教育研究教育只能是死路一条,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并掌握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同时又密切关注教育现状、及时把握教育研究动态,才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
  1988年,根据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结合他自身的优势,王先生又兼招了教育科学研究法方向的研究生。除了倾尽心力传道、授业、解惑,他还特意聘请专家为学生讲授“多元统计”与“模糊数学”两门课程。他还大胆革新,尝试自己先作一场启发性的报告,然后把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再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由于教学效果突出,王先生曾多次被安排作全校性的观摩教学,他的教学经验也被学校总结推广。他还多次被授予省、市、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王先生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他不分酷暑严冬,笔耕不止,撰写了十几本学术著作,发表了40多篇论文,在全国教育理论界产生了极大反响。除了前面提到的《教育学》教材之外,他于1986年出版了《教育统计学》以及与李秉德教授等合写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987年出版了《教育测量学》,1992年出版了《教育实验学》,1995年出版了《教育评价学》……这其中,《教育统计学》获199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测量学》和《教育实验学》填补了当时这两门学科的空白,并获得了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材特等奖和中南区大学出版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等。他参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也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他的论文获奖无数,多次被国内外书刊转载、引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先后介绍了他的事迹。
  王先生一生追随进步。他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大学教育系主任,河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同时担任过民盟河南省第六、七、八届委员会主委、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开封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政协开封市第七届常委会副主席等职。
  2002年3月,王先生病逝于开封,享年78岁。
  (责 编 欣 荣)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文本拓展延伸提供了契机。拓展延伸就是让语文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生活,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拓展延伸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认识。    一、立足文本,深化与拓展教材内容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
分析47例癫痫持续状态临床护理路径变异的因素,提出对策.按卫生部关于临床路径变异的标准分类,47例中变异来源为患者因素28例(59.57%)、医务人员因素13例(27.66%)、医院系统因素6
总结手术室病理HER-2检测标本送检的规范化管理体会。管理方法为加强手术室护士对病理HER-2检测标本重要性的认识,规范胃癌、乳腺癌病理HER-2检测标本的送检流程,强化细节管
人们常用“过火”形容做事过头,用“欠火”形容做得不到位。那么,在教育中所谓的越俎代庖、面面俱到就可以说是“教育过火”;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就可以说是“教育欠火”。“过火”和“欠火”的教育都是不成功的教育,为此,教育必须把握好“火候”,这种教育可称为适度教育。    一、适度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性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总想让孩子出人头地,许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班、舞蹈班、乐器班等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精神成长,因此,心灵的教育是最终的教育。十几年来,我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中,把传授知识与塑造健康心灵作为我的教育宗旨,把爱的教育作为德育核心,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使每个孩子都快乐成长。    培养阳光心灵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使我养成了每天倾听、阅读孩子们心灵信息的习惯。我坚信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任何心灵烙印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因此,我始终重视培养孩子的阳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学生在看过后视觉上受到冲击,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读书的劲头特大。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工作之余,我总不忘给自己“充电”,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