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生、写意、写情”的儿童国画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美术表达从想象绘画的“意象期”进入写实绘画的“具象期”,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再满足于“概念化”“符号化”,然而写生能力的缺失,使得学生观察方法及造型手段不能“与时俱进”后造成“眼高手低”的尴尬状态,学生手上的“术”达不到内心“美”的要求,本文提出国画教学时可融合继承与创新,兼顾形式与美感,从而实现水墨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创新;形式;美感;水墨画教学
  在国画教学中,大多数的采用“临摹、写生、创作” 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如何在传统基础上展现个人创意,是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从“融合继承与创新”“兼顾形式与美感” 入手,让学生们在水墨的世界里把握写生中的“写意”与“写情”。
  一、融合继承与创新
  儿童水墨画教学,目前主要障碍在于传统文化内容枯燥乏味,而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于最常见、最成熟的“梅兰竹菊”题材的学习与临摹,教师要给学生们留出创造的空间,造型不能要求太准确,笔墨也不需交代得太清楚,不妨将错就错,找的是感觉,表达的是味道。教师既保护学生的纯真自然,又使之更深层次地理解传统。继承与创新要把握好度,对于国画写意技法的继承,不能僵化地临摹,要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先放后收。
  写生最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观察,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写生。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物体的本象,打破学生心里既有的物体概念,更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物体的体态、空间、纹理等视觉感知,提高学生的写生、绘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观察方法一:对比观察
  对比是美术“美”的法则之一,既是法则的必要性条件,足见对比对于创作美的重要性。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教师可有创意地设计些趣味性的水墨游戏过渡环节, 例如用毛笔蘸上墨或是色,点画在宣纸上,再加一点水,慢慢散开,根据墨色渗融产生的画面效果,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学生再动手添加上些线条,让学生明白线条除了粗细曲直,还要有方有圆;两棵树,就要有大小、前后遮挡对比的关系;三棵树除了前面的要求,还要有疏密对比等关系。用水墨画树,并不一定是去画树的外形,而是借助树去表现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开合,黑白对比等关系。教师如果教授过多的技法,则束缚了儿童的思维,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按一定的笔墨要求去画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表现题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表现属于他们的世界。
  观察方法二:空间观察
  “空间”的表现是学生绘画的一个难点。而对学画有一段时间和基础的儿童,教师自然要引导他们进行大师经典作品的临摹。学生观察体验大师们的用笔用墨,逐渐深入传统并学以致用,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各种元素,渗透一些美术语言。比如,墨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笔法有中锋、侧锋、顺峰、逆峰、散峰等,还有“钩皴擦点染”的技法等。绘画中的空间感来源于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取舍关系、各种转折等。如果能加以引导,学生是有能力做好这一点的。
  观察方法三:纹理观察
  不同的绘画对象有不一样的纹路,树有树的粗糙,果有果的光滑,动物有动物的毛发,布有布的纹理等等,在描绘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这些纹路的存在,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怕复杂,很多纹路密密麻麻,学生不去关注,不去观察、不去绘画。二是物象概念化,在学生一直以来的印象当中,很多物体在他们心里面都有一个符号,包括物体的肌理,比如畫水可以闭上眼睛就用波浪线去表现,云也不比思考就是一个棉花型的基本符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的屋顶等等。其实画纹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到规律,那表现物体的纹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不同物体的肌理得到很好的体现,只要抓住相应的特征,找到规律,并敢于去表现,再复杂的肌理也能得到有效的表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使用国画材料绘画带来的趣味、喜悦和新意。
  二、兼顾形式与美感
  目前水墨画教学有这样的形式:一是儿童不管年龄都跟着老师学画梅兰竹菊和山水画;二是玩趣味水墨游戏,用技法做特效,或是做大场面的水墨装置;三是用水墨去写生,类似西画的素描、色彩写生等。其实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渗透中国画的笔墨美感,在形式上是中西融合,例如将水粉、水彩甚至是油画棒和水墨结合,材料和形式可相互移植和转换,儿童会觉得很有趣;在画幅尺寸上要有变化,在构图布局、用笔用色处理上都要引导儿童去感受,墨色在画面上融合所展现出的形式语言的魅力。对于低段学生可偏重形式美感,用墨和色,轻松地、随心所欲地在宣纸上绘制有新意的物品。
  单纯的水墨技能、表现方法是儿童不能够准确掌握的,而且在宣纸上水墨痕迹所构成的艺术形象,也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第一张画得最好、最有水墨韵味,再画一次就索然无味了。所以适当侧重笔墨技巧的锤炼是有必要的,教师应多引导儿童大胆尝试破墨、破色、破水的多种方法,了解宣纸的性能,给他们实物图片,选择喜欢的生活物品大胆地抒发情怀,并给予及时引导和鼓励。有了基本的笔墨用法再渗入画面的形式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将这些有趣的构图进行巧妙的组织和展现,人物画不完整没有关系,画面中物象杂陈、散点有序、造型上适当的变形和夸张,恰恰是体现出儿童水墨画中天真、稚拙、简朴的特色。
  结语:
  儿童水墨画是简练、大气、内在的,要用学生的眼光去欣赏;笔墨上不求功夫,但有趣味;造型上不够精准,但有气韵。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将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极为重要。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可帮助他们往更高层次的水墨画学习夯实基础。教师们就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和学生们共同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通过艺术的教育》[英] 赫伯·里德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5
  [3]《美术教育的新源泉》 钱初熹 (中国美术教育2001.6)
  义乌市春华小学 32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在大众眼中,常常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实际上,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互练习、相互促进的。只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构建更加高效的英语课堂。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则需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由此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
期刊
摘要: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是一门针对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美术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桥梁,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学体系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艺术的培养,在提升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针对如何提升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进行
期刊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欣赏课的教学大多是以播放音乐,老师辅助讲解,学生聆听为主,教师和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没有互动,老师看不到学生对音乐最真实的反应,所以很难去判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到哪一种程度。所以,长久以来,欣赏课的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的欣赏教学要突破传统欣赏课的枯燥模式,就要充分发现和尝试各种不同的的教学策略,将各种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感受音乐,体
期刊
摘要:初中体育是我国义务教学阶段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以及体育兴趣点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学主体的参与模式则是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体育主体参与模式,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结合现实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研究实验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初中体育教学重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正在实行改革,各地教师都开始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中。核心素养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是不可缺失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密切相关,所以相关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一教学的重视,并不断进行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笔者在此通过讨论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给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但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类型单一化、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引言:  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纸质阅读,越来越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使用,特别是对教学方式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的重视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从概念上推动音乐教育改革,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还出现了实践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当前教学的内容,并为音乐课程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灵活多样性  引言:  要欣赏音乐,就要先了解它的形式和内容,高中
期刊
摘要:本文讲述了采用游戏教学的意义以及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实施路径,在教学游戏的选择上,通过引用不同种类的游戏来达到课堂效果,并强调了教学游戏选择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的重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 游戏教学;探讨  引言: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的学科,所以在对中小学的启蒙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浅显易懂的了解到老师想要传递的教学内容,不再对枯燥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解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现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练习课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初中数学练习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练习课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要: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当中有着很大的价值与地位,是培育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合唱积极性,表演兴趣,深层次挖掘初中生合唱潜力的一项重要课程。所以,合唱教学的可靠性教学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基本目标的落实状况,寻找科学,合理,高效率的合唱教学策略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探析  音乐的合唱是整个表达艺术形式当中的一项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