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的特务和密探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制的王朝,多实行特务统治。比如明朝有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特务密探四出,朝臣的一举一动,莫不在他们眼里。有的密探甚至还混入朝臣家中做家丁,把朝臣私下的牢骚话都给举报了。在莫名其妙中,某些人的脑袋就搬了家。显然,这是一种我们常见的特务统治:至上而下的刺探情报,让朝臣人人自危。但是,在过去的帝制时代,还存在一种反向的特务和密探,是臣子们用来打探皇帝情报的,这些特务和密探,就是皇帝身边的人。越是受皇帝信任的人,成为逆向特务的可能性就越大。  话说秦始皇一次远远看到丞相李斯招摇过市,仪仗盛大,就顺口说了句,哇,好威风的丞相!第二天再看李斯过街,居然轻车简从。聪明的皇帝马上知道昨天的话被泄露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始皇帝,没有心情和功夫去辨别谁是李斯的探子,马上下令把昨天身边的人一个不落全部杀掉。后世的皇帝,像秦始皇这样的狠角色畢竟不多,所以,皇帝身边始终活跃着一群受了朝臣收买的探子,干特务的买卖。出镜概率最高的,就是宦官,即我们后来所说的太监。  说起来,朝臣这样做,多少有点不得已。在一个皇帝说一不二、且君威难测的时代做官,如果对皇帝的意图一无所知,还必须要张口说话,实在有点风险。毕竟,能够硬着头皮听难听话的皇帝不多。反过来,如果事先就知道皇帝的意思,提前就顺着皇帝的意思说,再加点补充,好处则是大大的。一个个高官,就是这么爬上去的。皇帝身边的女人,没人敢接触,也没法接触,所以,皇帝身边的阉人,就成了香饽饽。为伺过去的王朝始终有宦官专权这回事?一方面是皇帝信任,另一方面则是群臣宠着。晚清挨骂最多的太监,就是李莲英,但李莲英还真的就没干过以往宦官干过的坏事,什么干政整人这些勾当,甚至连大臣的坏话都不曾说。他唯一干过的不怎么样的买卖,就是替朝臣们打听了一点西太后老佛爷的好恶,时不时露一点口风。
  皇帝信任宦官是有原因的,因为皇帝以为“无后则无私”。还有一个原因是,皇帝几乎是被太监从小带大、伺候大的,在人情冷淡、甚至危机四伏的宫墙内,和太监有着比自己爹娘和兄弟姐妹还亲的亲呢关系。但是皇帝没有想到,自己亲密的身边人,往往成了朝臣用来打探、甚至操控自己的特务。而且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改变不了这种“被特务”的现状。自己打探群臣,自己也被群臣打探,内部的情报战无时无休。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当今政坛会出现“身边人”现象。只要做了领导的“身边人”,似乎就分润了领导的权力。而且越是位高权重、越是搞一言堂的领导的“身边人”,权势就越大。当然,跟古代一样,“身边人”的存在,最大的作用,还不是口衔天宪、借权谋私,而是自上而下透露消息。  如今,很多领域仍然吃的是“政策饭”。一个政策可能让人血本无归,也可能让人一夜暴富。而政府的政策,往往可能以人治的方式出台,领导人的好恶,常常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只要事先了解了领导人意图,往往就可以事先布置,能得到什么好处,真是没法说得明白。总之,好些靠政策发家的人,唯一的法宝,就是消息灵通。现代社会,信息就是金钱,就是权力,就是一切。所以,凡是能接近权力核心的人,无论地位多低,有无制度规定的权力,都会成为人人追捧的宝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在中国没有事情可以保得住密。保密法规定得再严密,惩罚力度再大,好些秘密迟早都会泄露出来。
其他文献
日前,《人民論坛》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网民高达七成。争议由此而起——  强和弱,本来就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所以,“弱势群体”其实是个弹性很大的词。但当党政干部这种“精英阶层”也声称自己是弱势群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们在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不
期刊
有人说:以目前的货币贬值速度,二十年后退休的老人没有千万资产难以体面地养老。但比缺钱更不体面的是,通过制度性的身份歧视,剥夺被剥夺者以滋养数量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  养老改革遭遇极大阻碍,那些将与企业接轨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千个不愿意。笔者有两名亲戚,由于所处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养老金水准相差一倍左右,企业每月2500元人民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月6000元人民币,两者的待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
期刊
在号称是“千年极寒”的这个冬日里,葛优,葛大爷凭借“诚意”的“子弹”击倒“赵孤”,又狠狠火了一大把。  姑且不论这回他诠释的春秋大义是否慷慨激昂,民初乱象能否艳影流光,以及当代浮世绘可否把颜料涂抹到老百姓心坎儿。早过知天命年龄的葛大爷,为男女老少准备好了3道岁末大餐。 葛优在圈内的好口碑是远近皆知。这不光是一个好戏之人,更是一个说话做事都很低调的大腕,老百姓也特愿意去亲近他。    “优”从“
期刊
近日的“官员示弱”,让舆论普遍认为“官员自称弱势未免太矫情”。但矫情“矫”在何处,鲜有具体点击,剖解“弱势”的来由。权力的大小永远是相对的。在机火,有掌握各种不同层级权力的干部,而大多数不过是机父的工作人员而已。相比之下,掌握核心权力的干部毕竟是极少数。由于现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处于权力中心的某些领导干部成了说一不二的决策机器。在他们的治下,一切的权力服务多是唯上、唯利、唯政绩,而不是围绕群众利益
期刊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综观周立波的前言后语,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网络公厕论”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