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静:从“袖珍女孩”到象棋大师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14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象棋青年组女子个人颁奖仪式上,获得奖牌的三位选手依次上场。走在最中间的,是一位身高不到1.3米的女孩子,很多人无法将她的身高与其18岁的年龄联系到一起。然而,当她登上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刻,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掌声,是大家对她获得冠军的祝贺,更饱含着对她在人生之路上艰难跋涉的钦佩。她叫左文静,因身材矮小,被人亲切地称为“袖珍女孩”。
  1993年11月6日,左文静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普通的家庭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父母发现,女儿的个头比周围同岁的孩子明显要矮很多。两人不放心,便带着女儿来到当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医生说孩子患有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症,患这种病的人最多只能长到90公分,而且永远没有治愈的希望。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把一家人的心击得粉碎。得知这一消息的亲友,都劝他们趁着年轻赶紧再生一个,可是夫妻俩眼里噙着泪坚定地说:“女儿有病,更需要我们全部的爱,再生一个孩子怎么对得起她呢?”
  夫妻二人知道,眼泪不会对女儿的成长有任何帮助,他们很快振作起来,并互相鼓劲,身体的高度并不能决定生命的高度。为了寻找女儿在某一个领域的天赋,他们先后请人教她学琴、学画、学笛、学书法、学演唱,但是效果都不好。2001年春天,摆弄象棋的家人发现,女儿对楚河汉界之间的无声拼杀,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兴趣。这一发现令父母欣喜不已,在经历了长时间近乎绝望的摸索后,他们终于发现了女儿与象棋的不解之缘。经过父母的悉心培养,不到一年时间,左文静棋艺飞涨,水平不俗的父亲已经不是女儿的对手。
  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父母心里的忧虑也越来越重。他们认为,女儿一天天长大,早晚要知道实情。早一天知道,就能早一点面对和适应。在左文静8岁生日那天,他俩决定,等孩子吃完生日蛋糕,就将真相告诉她。纵然母亲是那样的小心翼翼,但文静听完之后,还是瞪大了眼睛。父亲刚要说话,文静蹭地一下站起来,拔腿就往卧室跑。他们赶紧追过去,文静紧紧用被子捂着头,哭着说:“你们不要管我了,我是长不大的人……”父亲慈爱地抱起女儿说:“孩子,你听着,你的身体确实有一点毛病,只是长得慢一些,你怕什么?爸爸妈妈陪着你一块长大!再说人家是拼命长身体,你呢?是在长大脑,长智慧啊!如果有一天你的象棋是天下第一,谁不佩服你啊!”听到这里,左文静立马来了精神,她翻身坐起来说:“我要和你们同时下两盘棋!”结果两盘棋她很快都赢了,看到父母又气恼又欣慰的样子,她调皮地爬上父亲的肩头,信誓旦旦地说:“总有一天我要用自己的棋艺向世界证明,我是天底下最高大的人!”
  从那时起,左文静彻彻底底地迷上了象棋。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左文静白天上学,晚上练棋,很是辛苦。但是没过多久,左文静就病倒了,还患上了腮腺炎、猩红热。看着女儿憔悴的面容,母亲心疼不过,开始反对她学棋。左文静紧紧攥着一颗棋子说:“妈妈,我要学,再苦再累我也不怕……”为了培养孩子的象棋水平,父亲干脆辞了职,并买回了大量的棋书和有关孩子成长的书籍,陪着女儿一起练棋、共同研讨专业棋书。那天,父女两人从超市购物回来,正巧看到公园里有人在下象棋,文静自告奋勇地向几位老棋迷发起了挑战,结果在大家质疑的眼神中,几位高手被这个不到10岁的孩子杀得片甲不留。2003年8月,左文静报名参加了在淄博市举办的象棋擂台赛,令人没想到的是,赛场上的她如鱼得水,几番较量之后,竟然一举打败了淄博市老棋王,成为淄博市新棋王。一时间,左文静所在的城市里,已经没有了她的对手。经过好心人的引荐,左文静被有“东方电脑”之称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收入门下。这个懂事的孩子深知机遇的可贵,因此投入象棋训练的时间是师哥师姐的几倍,而且经常边吃饭边看棋谱。经过柳大华的悉心指导与调教,文静的象棋水平越来越高,不到12岁就成了一级棋士,而且成为湖北队最年轻的签约棋手。
  由此,她一路征程,足迹一串:全国少年赛女子丙组冠军;由一级棋士赛冠军,晋升象棋大师;2009年首届智运会,获得女子快棋银牌;2011年第二届智运会女子青年组金牌。因为象棋,左文静不再自感卑微,她的生命因为象棋而变得快乐自信,小小棋盘成了她的人生支柱,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专家曾断定说左文静只能长到90公分,她10岁时就长到了110公分,现在已经长到了120多公分。
  从智运会冠军领奖台上下来,有记者问,是什么让她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对手、战胜了命运?面对镜头,左文静满怀深情地说:“是如山的父母之爱,是如潮的师生棋友之情,才让我走到了今天!”左文静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父母和恩师柳大华相继补充道:“还有你对象棋艺术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今已经拥有众多粉丝的左文静一定还会长高的,无论是身体,无论是棋艺,无论是精神!
  (摘自《山东青年》)
其他文献
雪下得很大,北风像鞭子一样抽人的脸。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乡下大娘仍在街头摆起了红薯摊儿。看到大娘,我心里的气好像一下子就消了大半。甚至,看着她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心上反而游来一丝怜悯……  三天前,我的孙子闹着要吃乡下的红薯,结果我找遍了农贸市场,也没有见卖红薯的。正在我失望想回家的当儿,一位乡下老大娘挑着一担红薯过来了。我是从小吃着红薯长大的,一眼就看到大娘的红薯是最地道的。在与大
期刊
2013年春节刚过,江城大学302宿舍的四个姐妹们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大姐王丽的老爸是市财政局局长,轻而易举地就把她安排进了事业单位工作;二姐李娜家开着公司,她也不用为工作的事发愁;剩下的老三郭慧和四妹春妮,都来自西部农村,家里无权无势,又没有任何關系和背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了。不过,和四妹春妮相比,老三郭慧还算幸运的,最起码,爹妈还给了她一张漂亮的脸蛋。而春妮就不同了,她的身高不到一米六,体
期刊
从第一天,阿忠就注意到那个所谓的“王夫人”。  什么夫人嘛!根本就是个装模作样的糟老太婆。要不是大家主动打招呼,左一声王夫人、右一声王夫人地叫,阿忠根本懒得多看她一眼。  混了二十多年,阿忠什么夫人没见过?只怪这个小市场的摊贩,一辈子没看过世面,碰上这么一个会端架子的老太婆,还以为遇到皇亲国戚。  瞧瞧!那糟老太婆进来了。外面下大雨,脚底下已经不稳,还穿什么高跟鞋,“你是来买菜,不是来会客!”阿忠
期刊
第一部 第二章  陈鼻为什么生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大鼻子呢?这事儿大概只有他母亲能说清楚。  陈鼻的父亲陈额,字天庭,是我们村里唯一拥有两个老婆的人。陈额识字很多,解放前家有良田百亩,开着烧酒作坊,在哈尔滨还有买卖。他的大婆是本村人,为他生了四个女儿。解放前陈额跑了,解放后,大概是1951年,袁脸带着两个民兵,去东北把他押了回来。他逃亡时是单身一个,把大婆和女儿们撇在家里,回来时却带着一个女人。那女人
期刊
(一)  一连三天,那个小女孩跪在繁华的商场前,膝下压一大张纸,密密地写着家庭困难、无力上学、请求资助一类的话。这样的事早已不新鲜,据说有的失学少女是三十多岁女人扮的。我每日经过她,但也只是经过而已。我赶着去商场附近的美食乐面包坊。大三的课不忙,我在那里做兼职,每天从18点到22点,一分钟不可以休息。  我钦佩靠辛勤打拼活着的人,堂堂正正,不卑不亢,我告诉自己也要这样活。我不喜欢被人施舍,也不喜欢
期刊
小城的一个早晨,他出现在银行前,手,紧紧插在衣兜中。衣兜中,鼓囊囊的。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先生,行行好吧。”  他回过头,是个乞丐,伸着双手,一副气态龙钟的样子。他想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老父亲,鼻子一酸,拿出仅有的一张钞票,递给了乞丐。在乞丐的感谢声中,他走进了银行。  这时,他的肩被拍了一下,回过头,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这老头,一直跟着自己,让他很感厌烦,因此,皱了一下眉,警惕地问:“什么
期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题记  静谧的夏夜,躺在床上左右辗转,难以成眠。起身,独坐窗前,侧耳聆听,想着那暗夜里划破严冬冷寂的,点点蛙鸣。向来不喜欢沉默冷峻的空气,尤其是在这个烦闷燥热的季节,一点微微响动都足以撩动我的心弦。然而,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沉睡着,就连那一直聒噪不安的青蛙,也安静下来,不再放肆喧哗。  在这样无边的沉默的海洋里,我想起了那篇《鸭的喜剧》
期刊
有这样一个80后小青年,他每天天不亮,就来到成都五桂桥汽车站,摆好摊位擦鞋,天黑以后再收摊回家。他抹灰、打油、擦鞋……娴熟的手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瓶瓶罐罐在他手中杂耍般飞舞,转眼间,一双皮鞋已是光亮如新。他叫缪亮,是一个双腿高位截肢,只能“跪”在地上擦鞋的阳光大男孩。  缪亮对待每一位顾客,就像对待自己的生活,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有时候,他会问顾客:“我给你唱首歌?”得到肯定
期刊
追寻着儿时童谣的印迹,乡间夜晚月朗星疏的农家院落,月下地面的树影,互相打闹嬉戏中高歌“月亮光光,满院香香”的美好记忆,钩沉起流传于乡间俚俗中老掉牙的关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话,这足以让我的心里陶醉,我的思绪飞扬!在霓虹灯的光影映衬下,纠结于流溢四散的灯光返照中,月亮升起的过程中,那些轻易就在城市生活中失去的宁静和清新便又回到了我心里。  在儿时生活过的那座山上,我已观看了无数次的月亮升起,而每一次的
期刊
她一句“咱们分了吧”,女友转眼成了前女友。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将这些年来与她有关的聊天、邮件、图片、文字等记录,一一删去。  删完与她有关的一切,我想:我这个难让人省心的前女友,就这样交给一个陌生的男人,我真的难以放心,不如写个《前女友说明书》,帮他较快进入现男友的角色,我也好放心些。于是,敲击键盘,一挥而就:我的前女友的现男友:  谢谢你接管了她,一下子将我从每天24小时鞍前马后效命的状态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