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自己多年执教数学以来,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错误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直接给学习数学埋下了障碍。所以我认为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一些建议。
一、讲清算理是关键。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在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法》,要学生理解两点∶(1)、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5相加的和,每盒装24支,即先求三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乘法分三步,前两步是乘,第三步是加,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计算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用个位上的数去乘,3个24是72,所以7要写在十位上,2写在个位数上,用十位上的1乘就是求10个24是得240,所以,2写在百位上,4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是学生知道了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思维训练是核心。
提供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加强直观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語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20以内进位加法,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让学生体会凑十规律,边动手边思考,学生掌握得牢固。培养学生灵活的算法更重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能力。如32×25,引导学生把算式可以变为8×(4×25)这样计算又快又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孩子才能把积极性和潜能性发挥出来,单纯的计算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进步。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看谁把火车开的更远。好胜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多,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限时计算,自制计算卡片等好多种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习惯。
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严格、刻苦的计算良好习惯非常重要,大量事实证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础,要加强口算训练,提搞口算能力。
2、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大部分是粗心马虎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作为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计算时,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要看清数,想清楚算法,加强计算的严密性,避免抄错数,抄错符号等现象。还要让学生养成回头检查的习惯,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只有这样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率。
3、教师要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掌握简算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计算中,几种常见的简算方法必须掌握,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4、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使学生的数感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找出在计算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减少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5、训练有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的处理,简便运算重点练习运算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熟能生巧,每天适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每天采用课前口算天天练,对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做5道计算题。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小坡度大密度。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只要坚持训练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定地基础。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对计算运算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在计算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加上持久的练习。这样才能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位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讲清算理是关键。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在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法》,要学生理解两点∶(1)、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5相加的和,每盒装24支,即先求三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乘法分三步,前两步是乘,第三步是加,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计算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用个位上的数去乘,3个24是72,所以7要写在十位上,2写在个位数上,用十位上的1乘就是求10个24是得240,所以,2写在百位上,4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是学生知道了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思维训练是核心。
提供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加强直观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語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20以内进位加法,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让学生体会凑十规律,边动手边思考,学生掌握得牢固。培养学生灵活的算法更重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能力。如32×25,引导学生把算式可以变为8×(4×25)这样计算又快又准,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孩子才能把积极性和潜能性发挥出来,单纯的计算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进步。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看谁把火车开的更远。好胜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多,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限时计算,自制计算卡片等好多种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习惯。
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严格、刻苦的计算良好习惯非常重要,大量事实证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础,要加强口算训练,提搞口算能力。
2、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大部分是粗心马虎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作为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计算时,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要看清数,想清楚算法,加强计算的严密性,避免抄错数,抄错符号等现象。还要让学生养成回头检查的习惯,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只有这样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率。
3、教师要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掌握简算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计算中,几种常见的简算方法必须掌握,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4、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使学生的数感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找出在计算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减少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5、训练有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的处理,简便运算重点练习运算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熟能生巧,每天适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每天采用课前口算天天练,对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做5道计算题。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小坡度大密度。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只要坚持训练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定地基础。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对计算运算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在计算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加上持久的练习。这样才能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位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