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应强化责任意识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得提高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承担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要使他们将来能真正提当起历史重任,就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负责任的合格公民。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强化对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教育。
   一、责任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要求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里所说的义务,实际上就是责任。青少年以后将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思想品德课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教育。
   (2)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中,具有责任感,是作为社会人成熟的基本标志。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安全事故、渎职行为、以及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都和当事人缺乏甚至丧失责任心有关。思想品德课应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今后能顺利地融入社会,明确自己的职责,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他就必须承担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或义务。每个人又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同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人们由于身份不同而负有的责任也不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人人都有责任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责任是大人的事,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没有责任,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责任包括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诚然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小还缺乏责任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未成年人没有责任,因为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某种角色,在家庭中是子女,就有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等责任;在学校中是学生,就有遵守校纪、尊敬老师、认真学习等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是小公民,就有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关爱他人等责任。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能没有责任。只不过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责任也不同罢了。
   (2)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各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其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但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意志执行者的各级干部,只要时时处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时会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如果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方设法以权谋私,那么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学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有各种行为表现,如果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相符合,就会受到赞扬;反之就要受到批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关爱他人的意识。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上的其他人而生活,其实这就是“人人为我”。但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能只有回报而没有付出,因此,未成年人在受到他人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地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尽管未成年人年龄很小,但在自己的头脑中要确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责任意识教育的途径
   (1)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对未成年人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应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等道理。思想品德课就是要让未成年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把他们培养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培养负责任公民,这也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选择并提供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引导学生去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负责任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负责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我们未成年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么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把青少年学生真正培养成为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不仅要使他们懂得负责任的道理,而且要让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他们所能承担而且应当承担的责任,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走访、社区服务等等。让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责任知识的理解,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辨别负责任与不负责任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地去做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事,坚决不做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事。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力求做到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全面性和形式的主导性,确保社会活动的实效性。
  
  (江苏省盐城市泽夫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患者男,56岁。因发热5d,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d入院。患者5d前在当地医院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后未做手术(因斜疝回纳),当晚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9.8℃,高热时头痛,热退后头痛缓解,无恶
从二期课改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理实验教学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切实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  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提出目标与要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行设计小实验,在要求的范围内,力求简单、易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地认识、探求、实践乃至人格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 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摆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位置,充分说明英语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
患者男,76岁。因冠心病心绞痛发作7d,于2009年8月9日就诊。查体:T36℃,R24次/min,BP120/52.5mmHg。心界向右下移位,心率齐,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示V5S—T段下移,T波低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UA/Cr,探讨其用于OSAHS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30例OSAHS患者,于晚间9点留取尿液标本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睡眠
目的观察黏蛋白1两串联重复区(MUC1-2VNTR)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将含MUC12VNTR的重组质粒peDNA3.1-2VNTR/myc-hisB免疫小鼠,免疫后采用ELISA动态
初中数学这一科目,要通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概括能力,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领悟力以及知识的再发现能力。但是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只是靠单纯地死记硬背以及反复做题,这样就不能真正地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甚至有些学生还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