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高耗低效现象,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小学数学“预习习惯” 养成的策略、方法与途径,着力于如何通过做活动的预习,发展数感;通过做学具的预习,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做分析的预习,发展运算能力。学生预习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习惯;核心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不知所云;教师把该讲的都讲了,测试时却发现学生一知半解;课后让回家复习或者预习,学生几乎马虎了事,或者不予理会。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俗话说得好:“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往往好的习惯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去养成的过程。其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共有10个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因此,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方法与途径,正确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做活动的预习,发展数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所以,根据所学的内容,有目的地要求学生预习时,让学生通过做活动的形式,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布置同学回家进行分东西的生活情境活动。具体要求:1.进行分饼干、分苹果、长方形纸片等数学生活情境活动;2.跟你有家长说一说活动情境过程,如,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妈妈1份,“我”1份;3.说一说你认识的分数,如每份是这块饼干的二分之一,其中“我吃的那份”是这块饼干的二分之二。
  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很容易将数量和数建立起来,这也是形成数感的开始。数感的建立,是使学生把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象中的数建立起联系。用具体的情境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习更大的数,以至学习小数、负数时,也需要像这样培养学生亲身投入到现实生活情境活动中建立数感。
  二、通过做学具的预习,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动手操作预习法,让学生动手做出图形学具,从而对图形得到了认识、明确将要学习的图形的定理、性质、推理的论证过程。所以根据所学的内容,有目的地要求做学具的预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六年级《复习立体图形》时,笔者要求学生在家做各种立体图形的学具:1.做出立体图形的模型或找出含有立体图形的物品,包括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2.请你拿着学具把所学知识,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棱长总和、体积……进行一一回想、串联起来。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在课堂上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应用意识也得到了发展,能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做分析的预习,发展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要让“运算能力”这个核心得以发挥作用,根据所学的内容,有目的地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分析的预习,以此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复习《四则运算》的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读、判、算、查”这四步分析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1.“读”是指读算术题。要读清运算符号,要读明白数字特点;2.“判”是指根据读中得到的符号与数字特征,来判断这道题是否能用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能简便的话,用什么运算定律,不能简便的话,判断运算顺序是什么;3.“算”指完成计算过程。有了上面的有效判断,寻求出了合理便捷的运算途径,进行快而准的计算作答;4.“查”是指检查。一查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是否用错定律,三查结果是否正确。
  坚持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四步分析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充分掌握算理,做到有据可依,计算薄弱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做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总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很多的学习能力,“预习能力”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预习、喜欢预习,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圣青.让“数”生根——有效提高计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
  [2]康文翠.浅谈小学低年級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地培养[J].学科教育,2015.
  [3]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
其他文献
【摘要】看图写话,乃学生写作之起点,低年级训练之重点,亦为中高年级习作之基础。如何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本文从“看、想、说、写、评”五个方面阐述如何领着学生观察、思考、口述、落笔、反思、评价,从标点到成段,从写完到写通,从写好到写美,携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策略  一、二年级是写话的开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明确提出:“对写
【摘要】高中英语戏剧体裁类文章具有与其他体裁文章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戏剧体裁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必然有所不同。通过实施“wisdom自主体验”有效阅读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教与学的智慧,有效提升戏剧体裁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戏剧;有效阅读模式;探究  在人教版NSEFCSB1-10中有戏剧体裁的单元,虽然数量不多,但篇篇都出自名家名作,是最地道最原汁原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关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化学阅读能力的地位日益突显,让阅读走进化学课堂成为农村初中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农村初中生化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化学学科;阅读能力  化学阅读能力在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理解错误时,要想彻底更正是非常艰难的,即使教师反复强调,短期内可能不会出现错误,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出现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都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造成知识在头脑中的错位或模糊,从而产生思维定势。要把大脑中错误的信息彻底删除掉是很艰难的,如采用反复强调的做法,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不科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告诉我们:重复的刺激,有时会让
【摘要】审题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含义的过程,是解题的基础,因为审题是做数学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审清题意才能够精准答题。而审题又是当前小学生的一个薄弱点,学生往往会因为审题错误而导致答题错误,教师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审题方式教学。因此,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
【摘要】新的课程在不断改革,教师在低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教育的手段也要不断地更新。目前,在信息技术的视域下,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实施分层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更加新颖、形象。根据所有学生的特点,教师将教授的内容,高质量、高效率地传达给学生,使得教学更加轻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快捷。应用信息技术,对低年级语文实施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
【摘要】众所周知,受我国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教师们大多都只注重于为学生们灌输理论知识。但是,这种陈旧的教育方式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限制了他们的个人思想。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必须要转变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德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方法就逐渐地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这种教育方法是一种新型方法,并且在该教育方法的指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教学效果。  【关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现阶段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 经过这些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用眼观察生活、亲自体验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用笔描绘生活。  【关键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摘要】以小组活动、竞争为主要模式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和教学情境创设的相互配合,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竞争模式;趣味导入;情境创设  如何进行有效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这是老师们一直在追寻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进行有效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实现,特別是在农村,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
【摘要】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循环战的首战,也是高考能否取得佳绩的关键。在新课标已经颁布,而新教材仍未推行的窘况下,如何开展高三一轮复习,自然成为现下高三教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这也为困惑中的高三老师们指明了方向。以新课标为指引,研习考试大纲,在不断探索中,大胆创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一轮复习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