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一新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不容易跨过学科特点所形成的“台阶”和学生的物理思维跟不上学科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物理 学习障碍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30
一、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
(一)学科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但在内容的编排、课堂的容量以及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个变化,对一些学生来说成为了学习物理过程中很难跨越的“台阶”,造成部分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现象,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物理量数值小,容易计算,因此初中生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简单机械;高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多,且抽象概括,题型花样多,且方法灵活,如果仍然沿用初中哪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二,教材从单—浅显到复杂严密。初中物理教材包含在自然科学中,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
第三,描述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就能得出物理规律。
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其定义,引入物理规律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这正是回避学习的困难之处。而高中阶段很多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推理得出。
以上几点充分表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对比来说,思维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此时高一学生如果不能表现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畏难心理。
(二)物理思维跟不上
首先,初中知识对高中知识的干扰将形成思维障碍。从课程标准上我们可以知道,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低,又因初中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初中物理知识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来说,不可能立刻达到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思考水平,这样,在初中教学中教授物理知识某些问题时,就可能因为侧重为多讲授而忽视了当时看起来次要,但对以后的学习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
其次,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物理本质的干扰而形成的思维障碍。人们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跟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
最后,对相关概念的相反变化不易理解而形成的思维障碍。物理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特别是高一学生由于对它们的物理图景比较单—,对有关的物理图景比较生疏,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简单化,认为它们在变化时按照同一趋势发生变化,因而对相关物理量的相反变化难以理解。
二、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平缓“台阶”
初中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较高的“台阶”,如何能够搞好衔接,平缓“台阶”,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
第二,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
第三,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自主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楚,又不能什么都讲清楚,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事无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代劳,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如关于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还有些问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予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最好不要由教师包办,都由教师讲给学生。有些非主干知识可以放在习题中解决。这样,不面面俱到,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
【关键词】物理 学习障碍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30
一、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
(一)学科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但在内容的编排、课堂的容量以及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个变化,对一些学生来说成为了学习物理过程中很难跨越的“台阶”,造成部分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现象,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物理量数值小,容易计算,因此初中生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简单机械;高中物理概念、公式比较多,且抽象概括,题型花样多,且方法灵活,如果仍然沿用初中哪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二,教材从单—浅显到复杂严密。初中物理教材包含在自然科学中,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
第三,描述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就能得出物理规律。
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其定义,引入物理规律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这正是回避学习的困难之处。而高中阶段很多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推理得出。
以上几点充分表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对比来说,思维方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此时高一学生如果不能表现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畏难心理。
(二)物理思维跟不上
首先,初中知识对高中知识的干扰将形成思维障碍。从课程标准上我们可以知道,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低,又因初中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初中物理知识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来说,不可能立刻达到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思考水平,这样,在初中教学中教授物理知识某些问题时,就可能因为侧重为多讲授而忽视了当时看起来次要,但对以后的学习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
其次,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物理本质的干扰而形成的思维障碍。人们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跟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
最后,对相关概念的相反变化不易理解而形成的思维障碍。物理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特别是高一学生由于对它们的物理图景比较单—,对有关的物理图景比较生疏,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简单化,认为它们在变化时按照同一趋势发生变化,因而对相关物理量的相反变化难以理解。
二、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平缓“台阶”
初中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较高的“台阶”,如何能够搞好衔接,平缓“台阶”,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
第二,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
第三,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自主学习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楚,又不能什么都讲清楚,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事无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代劳,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如关于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还有些问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予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最好不要由教师包办,都由教师讲给学生。有些非主干知识可以放在习题中解决。这样,不面面俱到,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