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渐进法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六字渐进法”的教学方法,经过尝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此法重点抓住六个字——悟、省、探、钻、合、延,强化语知记忆能力、语段阅读能力、写作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悟
  
  “悟”是建立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的感悟。通过自读,明白哪些字形、字音、词义、文段需要记忆,了解文章的学习目的和重点是什么,体会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悟”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教学每篇课文的第一课,首先应提问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何感悟,尽可能让多数同学发言。教师不必急于评判,这样既能保护发言者的积极性,又能让听众结合别人的回答引发更全面的思考。
  
  二、省
  
  “省”是建立在众多同学“悟”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结合别人的回答,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时的思考比“悟”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有利于自学时的查漏补缺。教者这时要注意巡查,对潜能生進行个别指导,对优等生轻声提问,使学生自学时既有层次又没有太大的悬殊,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探
  
  “探”就是发动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究。由于有了前面的两个过程,学生间相互讨论就有话可说,便于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离位探究。教者此时要做到能放能收,控制好局面。鼓励学生对争执不下的问题举手请教,教者及时予以分析或解答。如果发问较少,教者不时地可以抛出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导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教者引导得好,就会达到“场面热闹却不嘈杂,思维活跃却不涣散,目标集中却不紊乱”的效果。
  
  四、钻
  
  “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深入理解,是钻研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一些浅层次的问题,有了前面的自学和讨论作基础,教者只需在课堂上作些归纳和总结。对于涉及教学目的和重点的一些问题,则需要作些铺垫,为学生架好理解的梯子,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如果在引导理解过程中,多数学生仍抖不开包袱,教师可以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发问并加以指导。一次这样的过程还不达目的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地进行下去,直到所有同学理解为止。
  
  五、合
  
  “合”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是各种理解能力的整合。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分析课文,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去独立地阅读理解有关语段。高屋建瓴地驾驭语段内容,了解语段阐述的主要内容、表现的主题、语段的层次、上下文的联系、精妙的词语、重点文句的含义及作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的语言、论据形式、论证方法等等。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点拨,辅之以必要的阅读训练,做到导练结合,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一定会大有长进。
  
  六、延
  
  “延”即知识的延伸,是前面五个字的升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为了剖析别人的文章,更主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平时学了某方面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比如: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加以锻炼,并让作文训练紧贴教学内容。教者利用写作课或阅读课再加以适当的点评,既可以避免写日记的空洞无物,又扎扎实实地提高了运用能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写作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得法者信心百倍,乐学者勤学善学。要使学生对学语文产生兴趣,不妨试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或许能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视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字: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
期刊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镜子”。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作文就是要使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以教学艺术为支撑,引导学生把做人转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学生作文心理发展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
期刊
语文教学实行素质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大而言之,是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简而言之,是能写会道。一个孩子,从学说话开始便学语文,再上十几年的学,却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说话写文章,岂非怪事?然而事实正是这样:每每听课,有相当的学生,一站起来,想说的话便说不出来,简单的问题思想停滞,更不用说站到讲台上,站到大庭广众面前。再看社会上,比比皆是的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要写个计划总结写不像,理由却冠冕堂
期刊
提到写作,同学就觉得头疼,老师也感觉教得吃力。难道写作就真的这样可怕吗?我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做法,与同僚商榷。    一、写作要贴近生活,写真话,抒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现在的小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了较大的局限:他们不认识韭菜和麦苗,他们不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不知道
期刊
据调查,在初中学生讨厌的学科中,数学仅次于英语,名列第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几年来依照教育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表明,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成就,在教学中可适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时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而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成效和人的价值观,因而我认为从低段起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
期刊
在教学手段日益走向电教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已很少范读课文了。笔者前一阵听了几节语文公开教学课,发现这几位教师都没有范读课文,只是一个劲地播放名家的录音。有时为了理解的需要,居然不惜翻来覆去地倒放磁带,也不肯范读一下。当然,名家的录音普通话标准、音色圆润、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听起来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倘若因此而将它完全代替了教师的范读,却是非常不利的。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绝不仅仅
期刊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诗歌散文更是珠玑满盘、流光溢彩。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生活、生产斗争及发明创造,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批判继承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古代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基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因此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知识。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幼小无知的小朋友,他们不但贪玩,而且注意力和自觉性也相当低,怎样使得他们能持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是所有低年级教师的研究课题。    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的调整是中国教育迎来新的希望,养育人才必须迈出的一步。同时,语法知识的删减也给语文和英语中的部分教学带来困难。  【关键词】教学大纲调整 利与弊    近年来,中学教学大纲在不断地调整,中学语文也在不断地启用新的语文教材。同时,一部表现出语文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语文教学大纲》正式实施。新大纲改变了以往语文教育的理念,强调文学教育的作用,对古诗文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