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青霉素淋球菌对10种中草药敏感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体外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微量稀释法检测中草药对耐青霉素淋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生大蒜汁抗菌效能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黄连、千里光、七叶一枝花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MIC为1.25mg/ml;苦参、一口钟、地榆、黄芩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2.50mg/ml;金银花、马齿苋抑菌作用较低,其MIC为5.00~10.00mg/ml。对11株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和三株标准淋球菌作抑菌作用比较,发现中草药对淋球菌标准株与PPNG株的抑菌效能基本一致。结论: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株对敏感的中草药仍然有效果,中草药具有治疗淋球菌所致的感染,但需进行药物配剂与临床研究。
  【关键词】: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 中草药 MIC
  【中图分类号】R94;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57-02
  
  淋球菌(gonococcus)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淋病发病率历来居性病之首。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广泛使用,新近研究发现淋球菌几乎对所有有效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青霉素耐药已高达76%[1],于是耐青霉素淋球菌株(Penicillinase 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rhoeae,PPNG)在临床上大量形成,给淋病防治带来较大困难。与此同时,许多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功效的中草药配合西药治疗急慢性淋病患者,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关的实验研究有所报道,而关于耐青霉素淋球菌对中草药敏感性研究未见报告。为此,我们筛选10味中草药在体外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体外进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药物 实验用中草药从市药材公司购置(一口钟为民间草药师提供),并经药师鉴定。将各单味药2g泡入20ml蒸馏水置冰箱中过夜后,常规水煎。紫皮大蒜瓣去皮后,用灭菌蒸馏水冲洗5次,将其捣碎成烂泥状榨汁过滤,无菌收集生大蒜汁。各药物浓度均调至0.2g/ml,PH为7.0。经68.95kpa高压灭菌15min后备用(生大蒜汁除外)。
  1.菌株 实验菌株由湘南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和市中医院性病检测中心提供。菌株均从临床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经染色后镜检,生化反应、氧化酶实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检测和Beta-内酰胺酶试验鉴定为PPNG株。菌株均转种一代,洗于脱脂牛奶中,-70°C冰箱保存备用。标准菌株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 WHO淋球菌株(N.gonorrheae)3株。将实验菌株和标准菌株复活,经15h培养后,制成浓度为106cfu/ml的接种菌液。
  1.3 培养基 WGC淋球菌基础培养基,购于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称取培养基干粉4.8g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经103。43kpa高压灭菌15min,冷至约50℃加入10%家兔全血及1ml VPN抗菌素(配套试剂)制成选择性培养基。淋球菌药敏培养基以10%小牛血清代替10%家兔全血,不加VPN抗菌素。
  1.4 24U型孔聚苯乙烯板 采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2 方法与结果
  
  2.抑菌实验 采用平板打孔药敏法[2],于内径9cm灭菌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试验菌液1ml,然后注入熔化并冷却至54℃的培养基20ml,立即旋转混匀。琼脂凝固后,用直径6mm的灭菌金属打孔器在培养基中打孔。用微量加样器吸取50ul药物分别加入三个孔内,设不加药液空白孔作对照,共10组。置36.5℃二氧化碳箱培养24h,量取抑菌圈直径,实验重复3次,以3次平均值作为各味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1。
  


  2.微量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的MIC 在24U型孔聚苯乙烯板上,用80℃加热融化的固体培养基将各种药液稀释至10~0.3125mg/ml[3],设不加药液孔作对照。用微量加样器将106cfu/ml稀释菌液5ul分别接种于全部培养孔中。整板培养物放入湿盒内,置36.5°C二氧化碳箱内培养24h观察结果,结果见2。
  2.3 淋球菌标准株与PPNG株抑菌效能比较 将10种中草药分别对3株标准淋球菌和11株PPNG进行抑菌作用比较。结果各味中草药对淋球菌标准株与PPNG株的敏感株数基本一致,见表3。
  


  
  3 讨论
  
  由淋球菌感染所致淋病,临床上虽然有各种新的抗生素不断用于治疗,如果用药不规范甚至于滥用,诱发淋球菌产生耐药性的菌株不断出现,尤其以耐青霉素最为广泛,致使部分患者形成慢性淋病,反复发作,抗生素久治不愈。很多病人表现为总有小便不适等时轻时重的症状,总觉得没有“断根之感”。然而采用有效中草药同时配合西药治疗,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4]。这无疑对淋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中草药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的抑菌作用,有利于抗菌新药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草药抑菌实验的影响因素较多,药物产地、采集时令、炮制方法、PH值等均可影响抗菌效能。不同的实验方法所得结果也不尽相同。就方法而然,平板打孔药敏试验具有药物浓度准确,适用于药物浓度相对高,药物有效成分不容易提纯的中草药抑菌实验。琼脂对倍稀释法重复性好,适合进行多种药物的MIC测定[5],本实验研究正好采用此方法。我们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生大蒜汁抗菌效能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黄连、千里光、七叶一枝花抑菌作用较强,其MIC为1.25mg/ml;苦参、一口钟、地榆、黄岑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0.25mg/ml;金银花、马齿苋抑菌作用较低,其MIC为5.00~10.00mg/ml。将10种中草药分别对标准株淋球菌和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株进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结果发现抗菌效能基本一致。表明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株与标准菌种对有效中草药的敏感性相互吻合,预示淋球菌虽然耐青霉素但是对敏感中草药的作用稳定,此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实验提示,这些中草药有的可能作为抗淋球菌的新药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价值。大蒜的药用范围很广泛,民间有治百病之说。从大蒜挥发油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蒜新素,有强大的抗菌作用[6],被誉为广谱抗生素。实验所选用的中草药均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功能,为中医配方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本实验目的之一是为了采用中西医结合,取中医药之长,经辨证后合理处方,在配合西医基础上,协同对症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副作用,以期达到抑菌和修复损伤组织细胞之目的。
  本实验是单味药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与淋球菌相互作用的情况,单味药本身含多种成分并且有多种药理作用,受影响因素也复杂。要了解各味药的抗菌作用,需要提纯有效成分和对抑菌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桂琴、武焕玲.淋病奈瑟菌耐药性检测[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5):27
  [2]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49~554
  [3]吴疑谋.6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抗菌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
  [4]廖元兴.性病的中西医诊治[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
  [5]黄晓敏,欧录明,黄煌等.脆弱类杆菌对16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研究[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9.27.(4):391
  [6]欧阳录明,黄晓敏,吴兴无等.中草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27
  (收稿日期:2008.2.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中药新剂型外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新技术,载药量大,无需火烤,直接贴敷。外敷以痛为输,邻近穴位为辅,进行治疗。结果:168例患者贴敷治疗,痊愈102例,好转37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新一代“黄氏通风湿骨痛贴”外敷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关键词】:肩周炎 黄氏通风湿骨痛贴 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25;R9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田七花叶颗粒中人参皂甙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AgilentThermoODSC18柱),4.6×250mm;流动相:乙腈—0.2%磷酸(32:68);检测波长:203nm;柱温:40℃;流速:1.0ml/min;结果:该方法不受处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人参皂甙Rb1在104μg/ml~1300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明志胶囊对老年痴呆型大鼠脑组织学习记忆及脑组织ACHE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溶液连续50天(隔日1次)背部皮下注射,造成大鼠慢性铝中毒老年性痴呆模型,并给予明志胶囊灌胃治疗,Y型电迷路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水平;生化检测脑内AchE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明志胶囊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显著降低脑内AchE水平,提高脑内Na+
期刊
【关键词】:动物药 定性 鉴别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52-02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供药用的动物约8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疗效非常显著的,如熊胆牛黄麝香羚羊角阿胶等。它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糖类及蛋白质脂质的水解产物。动物药中所含的成分有的与人体某些物质相似,可以直接用于改善和调节人
期刊
[关键词]电针低频电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4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6-0034-01    周围性面瘫一般简称面瘫,是针灸临床工作中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不完全性面瘫,大多病程短,疗效快,预后好,而对于完全失电位面瘫而言,病程长,疗效慢,预后差,作者采用电针结合低频电神经损伤治疗仪治疗26例完全性面瘫,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期刊
[关键词]针刺 更年期综合征 治疗 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 31,R5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6-0079-01
期刊
【摘 要】:血栓1号丸系由我院血栓科提供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昏头晕,血压升高,心悸的中药复方制剂,经过5年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质量稳定,标准可控。现就其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探讨。  【关键词】:血栓1号丸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94;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74-02    1 生产工艺    1.组方:天麻黄芩石决明首乌藤川
期刊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R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65-02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疫区分布广,病死率高,已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我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为预防和控制EHF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期刊
【摘 要】目的:叙述近年来关于PD2PA2PD2'各自含义计算方法,以阐明其研究意义。方法:通过对药理实验方法学中有关内容的阐述,以及对近10年来相关文章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得到一些对今后的药物研究有帮助的参考性知识。结论:PD2PA2PD2'的测定基本上是首先通过某一药物的动物或计算机虚拟实验,然后用图解法计算方法(包括软件计算)或者二者联用的方法三种思路求得各自具体数值。  【关键词】:PDPA
期刊
[关键词]搜剔通络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6-005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临床电生理研究的深入开展,证明其并非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发生在糖尿病初期者并不少见,总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亦无特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