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好氛围 提高规范性 训练敏捷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ss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应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要经过“愿说—会说—善说”这三个发展阶段,只有按照这个顺序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1、指出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登台表达时,大胆的学生大方、活泼、语调生动;腼腆的学生也许说话节奏分明,举止稳重;女同学形体自控力较强,男同学大都说话简洁、幽默。对所有学生的既成优势有必要一一指出,以迅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及时表扬,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口语交际课上,要重视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通常,学生每登台训练一次,均会有所进步。教师必须把口语交际活动看作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心理、神情、措辞、举止、合作态度、理解能力等等。学生第二轮登台时步伐也许从容了,神情也许大方了,也许……这些微不足道的进步,正是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规范的量的积累。
  3、阶梯式训练,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要短小,适宜登台表演。并且每个阶段只需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其它问题留待以后逐个解决。比如心理适应阶段,我只让学生登台面带微笑,用目光与同学交流一分钟,以解决怯场问题,而不要求他讲话,更不要求他讲得如何如何。心理适应了,再练用语言交流,再练形体调控……这样,许许多多有联系的且逐步深入、逐步提高的小阶段就集合成一个全过程。这样做,学生容易树立信心,容易接受,训练效果也特别好。
  4、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组织口语交际活动的一个麻烦事是台上活动,台下不动。台上活动精彩时,台下专心听;台上活动吃力甚至失败时,台下人觉得没趣,甚至产生骚动。怎样才能让台上台下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呢?我们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对表演者按口语、心态、神情、举止和语义等各项内容评分,对于表演成功的同学予以奖励。台下的同学对参与评分感到新鲜,都很投入。起初,学生在评分时仅靠表面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打分的经验丰富了,都能较准确地按照表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神态举止是否潇洒得体去打分。更可贵的是,评了人家,也触动了自我。登台时自我调控的要点和意识具体而鲜明了,就会明显提高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内容的条理性和表达的顺畅程度。
  5、話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每次训练的话题应瞄准校园生活的热点或学生息息相关的点滴小事。这些内容不仅实用,而且富有魅力,有一触即发的感应力,有一步即可进入角色的贴近感,更易于学生进行训练。另外,话题应尽可能具备学生熟悉的场景:教室、图书馆、操场、商店、车站等等,以引导学生的回忆,迅速构思并展开模拟情境对话。
  二、提高语言的规范性,使学生会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人的交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方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然而对于说普通话,我们历来重课内而轻课外;力求规范书面语而轻视口头语言。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规范性。为此,必须引导学生克服方言土语,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为生活用语。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内部优化—分组监督”的做法:即通过规范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运用岗哨监控、活动锤炼、评分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作日常交际用语,从而逐步树立“讲普通话,做文明人”的观念。
  敢说并不等于会说。学生开始时语无伦次、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罗嗦重复等现象很严重,要一下子都改掉,难度确实不小。因此,只让学生尽量把话说顺、说细、说活、说准,逐步做到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内容具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言之有情——惟妙惟肖。同时,师生再共同研讨描绘一方景色、勾勒一件实物、介绍一个场面、刻画一幅肖像、阐述一种思想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出口成章”。
  三、掌握技巧,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使学生善说
  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义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有着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的敏捷性,使他们善说呢?可以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步骤来训练的。
  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所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做法是导演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明白“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
  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利用早读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第一轮是先规定题目,让学生事先准备,上台时做到心中有底,才能敢说,也才具备说好的前提。第二轮是随机抽取题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开始也是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是怎样度过的?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
  第三步: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学生当众说话时,我要求他们思路要清楚,语言要流畅,用语要规范,力求做到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颦或笑,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并且要有礼貌。切忌吐舌头、玩小辫、摸耳朵、卷衣角、搔脑勺等一些小动作出现,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总之,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老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设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饲用调味剂属非营养性添加剂。饲用调味剂是饲料工业和饲养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已成为改善饲料适口性的重要添加成分。 1940年,美国依阿华大学 Catron博士和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身上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为了培养学生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在平日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认真地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课表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我关注
众所周知,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时使用的仅仅是大脑的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则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而且需要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必然的,汉字作为一种需要左右脑配合协作才能写好的文字,其书写难度自然就不言而喻了。事实上,写字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这项技能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的难度比较大。
估算(comtaional estimation)或叫做估计能力,是指个体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会加以应用,特别适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展开估算教学?怎樣提高学生估算能力?一线数学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十年的历程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现状:  现状一:教之无味,弃之不舍  课改前估算教学是选学内容
对某型卧螺离心机空载、负载以及高速动平衡机上的螺旋进行了振动测试,分别从幅频图、幅值谱、轴承座中心轨迹分析了卧螺的振动特征,得到了低转速下螺旋径向刚度不对称引起二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曹妃甸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这一活动。难得有外教到我们这里来授课,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在为期13天的培训中,我们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搭建探究问题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