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时间的鸿沟,文言文常常被我们这些后来人解读得贻笑大方。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有一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翻译这句话时,学生无一例外直接保留了“秀才”一词,普遍认为“秀才”就是一个古今同义的名称而已。诸如汉语中“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之类的含义。但是此“秀才”非彼“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