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评价策略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在数学学科中同样也不例外。它不仅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要方式,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评价的种类有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单一的教学评价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学生发展,因此多元化评价逐渐被更多人关注。评价的内容是不断丰富的,从单调的成绩为主,发展到涉及学生表现、参与程度、创新思维等不同方面。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基于人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部分案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策略。
  Part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内容片面化
  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多个方面的表现。有许多老师还未能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完全脱离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偏重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教学评价内容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还有一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仅基于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小测及期末考试成绩等具体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情况亟需转变教师的思维,教师应当认识到评价内容实际上是可以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度、参与度、合作学习表现、情感态度表现、思维发展等各方面的。
  (二)评价方式单一化
  虽然经过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但考试成绩仍然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打分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汲取新时代教育研究的诸多成果之精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本,以数学教学的本质为核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三)口头评价被广泛使用
  口头评价因其快捷与便利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许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常用这种评价方式。它的及时性较强,能够最快速地给予学生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投入参与课堂活动。但是,伴随教学评价改革而来的“赏识过度”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口头评价的有效性。许多教师在未能真正掌握“赏识教育”本质的情况下,很难做出科学的评价方式调整,导致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的无效化评价现象。
  Part2
  成长记录袋评价策略探析
  近年来,成长记录袋评价这种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全然不同于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逐渐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有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成长记录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还是一种极具生命活力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内涵分析:学生成长档案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学生成长档案,它是经过长时间、有计划、有规律的、有组织的记录和整理分析的,具有极强的过程性,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在某个时间区间内的发展变化。课堂内外都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重要素材来源,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上,更需要对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参与的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记录。
  (二)基本特征:过程性与教育性
  已有研究指出,成长记录袋评价具有过程性与教育性两个主要特征。
  其过程性特征表现为:成长记录袋记载了学生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成长记录袋中的各类材料或者作品,都能够反映出学生一个阶段学习与发展的状况与程度。成长记录袋能够从时间轴上对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有利于从纵向角度分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各项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还能借助教师提供的各类机会,通过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能力,并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作出反思。
  其教育性特征表现为:成长记录袋是学生进步、努力、反省、改进与最终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的最真实记录与反映。在学生数学学科成长记录档案形成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分析档案素材,设计课程或者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再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我认识和自信,并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不仅如此,成长记录形成的过程还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凭借成长记录的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三)基本流程:收集信息、筛选信息
  成长记录袋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关注过程、涉及内容范围非常广泛的评价方式,可以说它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故而其实际操作方式是没有统一规定的,不同的教师真正推进实施的方式因人而异、因生而异。已有研究中,也有一些人对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基本的实施流程进行过梳理:
  第一,收集信息。许多教师在成长记录袋评价真正开始实施之前,都要先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数学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要放置什么材料、数学学习档案的重要收集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筛选信息。学生和家长在收集和准备数学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时经常会出现“多拿多放”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是和数学沾边的事情,就留存档案,然后放进去,希望能够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筛选信息,最好能够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对学生故人档案袋中的材料进行筛选。第三,规划反思。这里指向的是学生、家长和教师三大群体。当数学教师决定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被留痕记录,这些痕迹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引发三大主体的思考,不断优化各自的行为,提升小学数学的教与学的质量。
  Part3
  案例解读:成长记录袋方法的应用
  笔者自任教以来,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还基于已有素材,进行了多轮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因此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研究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些单元内容,探讨如何将成长记录袋评价策略更好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分别在小学高、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育实验。笔者发现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重视梳理成长档案袋中的内容
  前文提到,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中的内容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管理和梳理档案袋中的内容。所谓“动”,是指学生可以放入档案袋中的某些内容是不受限制的,可以是数学考试卷、数学作业本、数学书籍的阅读记录、科学馆的参观图片等等。例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观察物体》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还会提醒学生可以去科学馆、美术馆参观,拍一些照片或者写一写参观感受都可以放人数学成长档案袋中。所谓“静”,是指学生放入档案的某些东西是固定的,例如,学生的数学“自传”,学生每一学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本年度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生活进行总结,作为一个阶段性的重要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二)激励学生积极加入成长档案袋计划
  有些学生由于个人或者家庭原因,对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存在自卑心理,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在数学成长档案中参与度。其实,只要教师留心关注就会发现这些问题,而成长档案袋有时候还能够成为帮助这些学生的重要抓手。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档案袋了解很多学生在课堂或者学校以外的学习生活,和学生进行更多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或者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三)针对特定数学教学内容的档案袋设计
  数学成长记录袋中重要板块当属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的记录。这里的行为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与纸笔测验不同,成长记录袋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不用拘泥于数学语言、数学规矩,不用給出标准的解题步骤和正确答案,只需要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描绘即可。例如,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课下自由想象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思考过程落宴到纸面上,然后故人成长档案袋中。一方面能够让教师了解清楚学生的现有基础,从学生的思路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见证自我认识的发展过程,反思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最终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语文学习离不开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离不开文质兼美的文章、课例,更离不开触景生情的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把语文读、说、写相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读、说、写要有机结合,切不可分割开来,读是写的基础,而写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说则是领悟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说;写   语文教学实践离不开读、说、写。以
【摘要】素质教育环境赋予了初中班主任角色更重要的价值,德育在初中教育中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学生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内容。德育是整体教育之本,对青春期的初中生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初中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与学生的接触比较频繁,是学生一直以来想要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班主任举手投足间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做好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本文的研究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
【摘要】珠玑古巷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丰富发展,吸收采纳了中原文化、粤北文化和广府文化等各种文化特质和合理因素孕育而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乡土德育课程资源进一步植入教育体系,积极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我校在教育上,积极融合乡土课程资源,结合古巷传统文化,让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德育素质  一、乡土课程资源教育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本文主要探讨高中阶段通过教材中实验教学,化学实验习题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习题课;实验复习课;核心素养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面对日益凸显的大国地位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的逐步使用,高中化学教学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尚需进一步完
【摘要】當前,在学习英语中,学生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英语母语化,即在单词后面写上与该单词发音类似的汉语或拼音。笔者认为,它对于学生学好英语有一种负面作用,因为当有的单词不能汉语拼音表达时,他们就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学好国际音标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因此,国际音标现代英语教学中必须灌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及口语交际具有铺垫作用,同时,它亦能改善
一、家庭教育现状概述  改革幵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日新月异,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近些年,因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各种不幸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认识不足、目标不清。许多家长以投入/回报的纯利益角度来衡量教育的意义。进而产生诸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和恐慌心态,另一现象“教育外包”“唯学校是教”的教育从属论观念,因而投入大量的資源到“报班” “择校”上。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儿童成为“学生”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新生要面对身份角色的转变、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入学适应性问题。本文主要从养成教育等多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新生;入学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把学龄初期和学龄期划分在6 岁,两个不同时期的人格发展内容并不相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图形与几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对事物基础认识和数学思维模式形成的核心。学习图形与几何,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合作模式教学、贴近生活化教学等,以动静交替的方式,践行理解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对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其对图形与几何的快速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静交替;理解性学习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构造的学科,对学生的启蒙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
摘 要:语文课外活动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知识的应用为中心,强调社会实践;而传统教学活动以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课外活动;教学质量;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缺少生活气息,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兴趣不高,在生活实践中又不知如何运用。开
为确保义务教育全国统编三科教材的顺利使用,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提出要求:“我们在培训中、在教材使用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培训者和每一位使用教师,确保义务教育三科教材的顺利使用。”2019年9月,四、五、六年级已全部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教材。对此,该如何落实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呢?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整体意识  1.转变教育思想,明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