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痴恋修成正果,
丈夫患病妻子卖艺养家
2003年4月初,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广场的地下通道里,多了一位拉小提琴的中年女子,她衣着普通,虽然手中的那把小提琴有些旧,但丝毫不影响她拉琴的热情。从《梁祝》《爱的礼赞》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圣母颂》等,琴声绵绵不绝,吸引了来往的人们。
拉琴的女子叫陈惠芳,是地道的武汉人。她拉琴是生活所迫,因为家里有患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的丈夫,以及正读高中的女儿。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丈夫的医药费,都要靠她拉琴挣出来。她和丈夫痴恋多年、结婚19年,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夫妻感情。
陈惠芳和丈夫袁春生是中学同学。袁春生是一名孤儿,还患过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但他嗓音非常好,很有音乐天赋。陈惠芳小提琴拉得好,两人都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
袁春生每周都要教全校同学唱歌,陈惠芳有时就拉小提琴伴奏。她看不懂音乐简谱,袁春生就把所有的练习曲翻译成五线谱。陈惠芳数学学得不好,袁春生就不遗余力地辅导她。一晃6年过去了,两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互生倾慕之心。
高中毕业后,袁春生每天都去找陈惠芳,理由是借书,还书。去的次数多了,陈母看出了袁春生的意图。她觉得袁春生是个孤儿,跟着亲戚生活,而且患有小儿麻痹,自己和丈夫都是干部,家境优越,女儿也漂亮可人,他想追女儿,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此后,陈惠芳被父母强制待在家里,不能随便出门,更不能与袁春生见面。母亲的专制让陈惠芳非常不满,起初,她以绝食反抗,没想到父母铁了心。看到绝食这招不灵,她又改变策略,找到要好的同学,让同学为自己和袁春生传字条,互诉相思之苦。
陈惠芳和袁春生的地下恋情一直持续了5年,两人爱得越来越坚定。陈惠芳24岁那年,陈母看到女儿年龄渐大,并拒绝了许多有意的小伙子,明白她心里一直恋着袁春生,就和她深谈了一次。陈惠芳仍坚持自己非袁春生不嫁的想法,母亲只好妥协。1984年4月,陈惠芳和袁春生结了婚。
婚后,陈惠芳像个孩子似的享受着丈夫的呵护。陈惠芳家境好,不太会做家务。袁春生出身贫寒,自理能力很强,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的活儿几乎全包了。陈惠芳回到家,丈夫就给她打好了洗脚水。第二天起床,袁春生把妻子要换的衣服、袜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床头。陈惠芳下班回到家,丈夫已把她换下来的衣服全洗了。那时候,陈惠芳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
然而,结婚不到半年,袁春生突然瘫痪了,去医院一检查,是因为腰椎肥大。当时,陈惠芳刚刚怀孕,为了丈夫能尽快康复,她学着用中医的手法天天帮丈夫按摩腰椎,配合医生治疗。三个月后,袁春生奇迹般地康复了。
可好景不长,三年后,袁春生又病了,去了多家医院检查都说是关节炎,治疗却没有效果。直到1999年才查出来是双侧股骨头坏死。此时,病痛让袁春生整夜整夜睡不着,只能在床上躺着。陈惠芳已经下岗,丈夫要治病,女儿还要上学,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了她身上。没有别的技能,陈惠芳只好接过丈夫此前的“麻木”(电动三轮车)生意,每天早出晚归地拉客。
一天早上,天下着大雨,陈惠芳为了多拉几个人,不小心出了车祸,造成双腿骨折。她姐姐接到她的电话,赶来把她送进了医院。由于治疗费太高,陈惠芳没等双腿康复就坚持出院了。到了自家楼下,她发愁了,因为自己的腿没有康复,上不了楼梯,丈夫又不能背她,怎么办?陈惠芳一咬牙,就一层一层往上爬,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爬到四楼的家。袁春生听妻子说是从楼梯上爬回来的,难过得抱住她哭了。
2003年春节刚过,武汉市取缔了电动三轮车运营。找不到其他谋生渠道,陈慧芳又捡起了多年没碰过的小提琴,来到武汉广场地下通道,靠拉琴养家。没有想到,她这一拉就是9年。
十载拉琴养家不言艰辛,
贫贱夫妻恩爱惹人羡慕
每天早上,陈惠芳做完家务、安顿好丈夫,就准时赶到武汉广场的地下通道拉琴。拉到中午的时候,到附近的包子店买几个包子,喝点从家里带的白开水,就算一顿午餐。为了避免上厕所,她不敢喝太多水,内急得不厉害,她就憋着。因为她怕上一趟厕所回来后位置被别人占了。
卖艺和摆地摊一样,好地段大家都想占,陈惠芳所在的地下通道,经常有流浪歌手来此卖艺,离开几分钟,别人就过来了。有时,陈惠芳甚至想做个纸尿裤穿上,这样她就不会为上厕所而烦恼了。
艺人卖艺,地点很有讲究,知名景点门前游客多、生意好,但那里竞争也激烈。为了多挣钱,一天,陈惠芳来到武汉市一个著名景点门前占了一个位置,刚演奏了不到十分钟,就过来一个留着浓密胡子的男子,凶巴巴地说:“这个地方原来是我的,你要不走,我就把你的琴砸了!”陈惠芳生气地说:“你说是你的,谁给你作证?都是靠卖艺吃饭的,这么凶干什么?”陈惠芳的话一出口,没想到那个男子一把夺过她的琴,撒腿就跑。陈惠芳呼喊着在后面追,追到一个胡同口,那个男子把她的小提琴狠狠地摔在地上,挑衅地瞪了她一眼,大步走开了。陈惠芳心疼地捡起小提琴,坐在地上哭了。这把小提琴是当年她父亲到上海出差时,花了70多元钱给她买的,已经陪伴了她30多个春秋。如今,这把小提琴已成了她养家糊口的帮手,被人摔在地上,怎不让她心疼呢?陈惠芳检查了一下小提琴,所幸损坏并不严重,稍加修复就行了。为了少招惹麻烦,陈惠芳没再打游击,每天都在老地方拉琴。挣得少,她就多待一会儿。好的时候,她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块,差的时候也就几块钱。家里揭不开锅时,她就找哥哥姐姐借些钱,把日子对付过去。
无论在外面受多少委屈,陈惠芳都可以忍受,她最担心的是女儿被人瞧不起。有几次,女儿和同学从她面前经过,她都假装不认识,不敢和女儿打招呼。虽然日子过得艰辛,她却从不在丈夫面前抱怨,更没有流过泪。每天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把挣来的钱全部交给丈夫,好让丈夫心里有些安慰。丈夫在家闷了一天,为了调节他的情绪,陈惠芳还用小提琴伴奏,让丈夫随着琴声唱歌。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夫妻俩仿佛又回到了昔日那幸福的时光。
妻子的艰辛,袁春生能体会得到。他心疼妻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撑着残腿,竭力做好“内勤”,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陈惠芳累了一天,晚上,袁春生尽量不打扰她休息。有段时间,袁春生每晚要贴一种膏药,贴膏药的部位肉都腐烂了,疼得钻心,但他咬牙坚持着尽量不吭声,也不翻身,生怕把妻子吵醒。他只能听着墙上挂钟的滴答声,艰难地熬过每一个长夜。很快,细心的陈惠芳发现了丈夫的异样,当她看到丈夫揭去膏药患处腐烂的惨状时,心疼得直流泪。为了照顾好丈夫,陈惠芳自创了“夫妻捆绑式”护理法。怕忘了给丈夫剪脚趾甲,她就把自己的脚趾甲和丈夫的同时剪,自己该剪了,也就想起了给丈夫剪。丈夫晚上一般起两次夜,怕丈夫不愿吵醒自己,陈惠芳就在睡前喝大量的水,自己起夜时,就能服侍丈夫方便了。这样的办法让夫妻俩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袁春生经常动情地说:“老婆,你是我活下去的支柱,没有你我这一生将暗淡无光!”
丈夫患病妻子卖艺养家
2003年4月初,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广场的地下通道里,多了一位拉小提琴的中年女子,她衣着普通,虽然手中的那把小提琴有些旧,但丝毫不影响她拉琴的热情。从《梁祝》《爱的礼赞》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圣母颂》等,琴声绵绵不绝,吸引了来往的人们。
拉琴的女子叫陈惠芳,是地道的武汉人。她拉琴是生活所迫,因为家里有患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的丈夫,以及正读高中的女儿。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丈夫的医药费,都要靠她拉琴挣出来。她和丈夫痴恋多年、结婚19年,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夫妻感情。
陈惠芳和丈夫袁春生是中学同学。袁春生是一名孤儿,还患过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但他嗓音非常好,很有音乐天赋。陈惠芳小提琴拉得好,两人都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
袁春生每周都要教全校同学唱歌,陈惠芳有时就拉小提琴伴奏。她看不懂音乐简谱,袁春生就把所有的练习曲翻译成五线谱。陈惠芳数学学得不好,袁春生就不遗余力地辅导她。一晃6年过去了,两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互生倾慕之心。
高中毕业后,袁春生每天都去找陈惠芳,理由是借书,还书。去的次数多了,陈母看出了袁春生的意图。她觉得袁春生是个孤儿,跟着亲戚生活,而且患有小儿麻痹,自己和丈夫都是干部,家境优越,女儿也漂亮可人,他想追女儿,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此后,陈惠芳被父母强制待在家里,不能随便出门,更不能与袁春生见面。母亲的专制让陈惠芳非常不满,起初,她以绝食反抗,没想到父母铁了心。看到绝食这招不灵,她又改变策略,找到要好的同学,让同学为自己和袁春生传字条,互诉相思之苦。
陈惠芳和袁春生的地下恋情一直持续了5年,两人爱得越来越坚定。陈惠芳24岁那年,陈母看到女儿年龄渐大,并拒绝了许多有意的小伙子,明白她心里一直恋着袁春生,就和她深谈了一次。陈惠芳仍坚持自己非袁春生不嫁的想法,母亲只好妥协。1984年4月,陈惠芳和袁春生结了婚。
婚后,陈惠芳像个孩子似的享受着丈夫的呵护。陈惠芳家境好,不太会做家务。袁春生出身贫寒,自理能力很强,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的活儿几乎全包了。陈惠芳回到家,丈夫就给她打好了洗脚水。第二天起床,袁春生把妻子要换的衣服、袜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床头。陈惠芳下班回到家,丈夫已把她换下来的衣服全洗了。那时候,陈惠芳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
然而,结婚不到半年,袁春生突然瘫痪了,去医院一检查,是因为腰椎肥大。当时,陈惠芳刚刚怀孕,为了丈夫能尽快康复,她学着用中医的手法天天帮丈夫按摩腰椎,配合医生治疗。三个月后,袁春生奇迹般地康复了。
可好景不长,三年后,袁春生又病了,去了多家医院检查都说是关节炎,治疗却没有效果。直到1999年才查出来是双侧股骨头坏死。此时,病痛让袁春生整夜整夜睡不着,只能在床上躺着。陈惠芳已经下岗,丈夫要治病,女儿还要上学,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了她身上。没有别的技能,陈惠芳只好接过丈夫此前的“麻木”(电动三轮车)生意,每天早出晚归地拉客。
一天早上,天下着大雨,陈惠芳为了多拉几个人,不小心出了车祸,造成双腿骨折。她姐姐接到她的电话,赶来把她送进了医院。由于治疗费太高,陈惠芳没等双腿康复就坚持出院了。到了自家楼下,她发愁了,因为自己的腿没有康复,上不了楼梯,丈夫又不能背她,怎么办?陈惠芳一咬牙,就一层一层往上爬,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爬到四楼的家。袁春生听妻子说是从楼梯上爬回来的,难过得抱住她哭了。
2003年春节刚过,武汉市取缔了电动三轮车运营。找不到其他谋生渠道,陈慧芳又捡起了多年没碰过的小提琴,来到武汉广场地下通道,靠拉琴养家。没有想到,她这一拉就是9年。
十载拉琴养家不言艰辛,
贫贱夫妻恩爱惹人羡慕
每天早上,陈惠芳做完家务、安顿好丈夫,就准时赶到武汉广场的地下通道拉琴。拉到中午的时候,到附近的包子店买几个包子,喝点从家里带的白开水,就算一顿午餐。为了避免上厕所,她不敢喝太多水,内急得不厉害,她就憋着。因为她怕上一趟厕所回来后位置被别人占了。
卖艺和摆地摊一样,好地段大家都想占,陈惠芳所在的地下通道,经常有流浪歌手来此卖艺,离开几分钟,别人就过来了。有时,陈惠芳甚至想做个纸尿裤穿上,这样她就不会为上厕所而烦恼了。
艺人卖艺,地点很有讲究,知名景点门前游客多、生意好,但那里竞争也激烈。为了多挣钱,一天,陈惠芳来到武汉市一个著名景点门前占了一个位置,刚演奏了不到十分钟,就过来一个留着浓密胡子的男子,凶巴巴地说:“这个地方原来是我的,你要不走,我就把你的琴砸了!”陈惠芳生气地说:“你说是你的,谁给你作证?都是靠卖艺吃饭的,这么凶干什么?”陈惠芳的话一出口,没想到那个男子一把夺过她的琴,撒腿就跑。陈惠芳呼喊着在后面追,追到一个胡同口,那个男子把她的小提琴狠狠地摔在地上,挑衅地瞪了她一眼,大步走开了。陈惠芳心疼地捡起小提琴,坐在地上哭了。这把小提琴是当年她父亲到上海出差时,花了70多元钱给她买的,已经陪伴了她30多个春秋。如今,这把小提琴已成了她养家糊口的帮手,被人摔在地上,怎不让她心疼呢?陈惠芳检查了一下小提琴,所幸损坏并不严重,稍加修复就行了。为了少招惹麻烦,陈惠芳没再打游击,每天都在老地方拉琴。挣得少,她就多待一会儿。好的时候,她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块,差的时候也就几块钱。家里揭不开锅时,她就找哥哥姐姐借些钱,把日子对付过去。
无论在外面受多少委屈,陈惠芳都可以忍受,她最担心的是女儿被人瞧不起。有几次,女儿和同学从她面前经过,她都假装不认识,不敢和女儿打招呼。虽然日子过得艰辛,她却从不在丈夫面前抱怨,更没有流过泪。每天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把挣来的钱全部交给丈夫,好让丈夫心里有些安慰。丈夫在家闷了一天,为了调节他的情绪,陈惠芳还用小提琴伴奏,让丈夫随着琴声唱歌。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夫妻俩仿佛又回到了昔日那幸福的时光。
妻子的艰辛,袁春生能体会得到。他心疼妻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撑着残腿,竭力做好“内勤”,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陈惠芳累了一天,晚上,袁春生尽量不打扰她休息。有段时间,袁春生每晚要贴一种膏药,贴膏药的部位肉都腐烂了,疼得钻心,但他咬牙坚持着尽量不吭声,也不翻身,生怕把妻子吵醒。他只能听着墙上挂钟的滴答声,艰难地熬过每一个长夜。很快,细心的陈惠芳发现了丈夫的异样,当她看到丈夫揭去膏药患处腐烂的惨状时,心疼得直流泪。为了照顾好丈夫,陈惠芳自创了“夫妻捆绑式”护理法。怕忘了给丈夫剪脚趾甲,她就把自己的脚趾甲和丈夫的同时剪,自己该剪了,也就想起了给丈夫剪。丈夫晚上一般起两次夜,怕丈夫不愿吵醒自己,陈惠芳就在睡前喝大量的水,自己起夜时,就能服侍丈夫方便了。这样的办法让夫妻俩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袁春生经常动情地说:“老婆,你是我活下去的支柱,没有你我这一生将暗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