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由数字变智能升华的理性思考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lic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数字图书馆的特征,通过RFID技术与传统的条形码在流通应用的对比论证,重点分析深圳图书馆在RFID流通应用方面的绩效,为数字图书馆变智能图书馆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数字图书馆 条形码
  图书馆贵在流通。众所周知,在图书馆,无论技术如何千变万化,究万变离不了其宗,这个“宗”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文献与服务读者的数字、智能系统,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广泛和更为快捷的服务。重整 “开放、平等、免费”的服务理念, 重点夯实和拓宽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程度,改变流通传统的服务。创造性应用RFID技术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其目标定位的关键性作用之一。
  1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1 信息资源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是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
  1.2 信息传送网络化。通过宽带网组成internet和www将世界各地图书馆和计算机联为一体。使其具有无时间、开放、标准和规范等特点。
  1.3 信息利用共享化。拥有广度与深度的共享性是数字图书馆最大的特征。
  1.4 信息提供知识化。实现文献的提供向知识转化,即变多次服务为一次服务,变单一文本提供为多载体、多媒体的知识挖掘。
  1.5 信息实体虚拟化。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相互联系、彼此依赖。前者是后者之基础,后者是前者之发展方向。
  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本质及其优势
  2.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综述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射频识别技术其重要特征之一是系统的工作频率。按照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频系统(<30MHz,如125kHz、13.56MHz等)、高频系统(>400 MHz,如433MHz、915MHz等)和超高频系统。阅读距离也由较短(10~50cm)到较远(可达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射频识别技术组成包括:应答器(Transponder)+阅读器(Reader)+计算机处理和控制部分(Processor)。应答器即俗称电子标签,一般用于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并附着在待识别物体(印刷或电子图书文献)上。阅读器称为读出装置,其特点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应答器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阅读器的射频模块主要用于通过无线射频可在一定的距离内自动捕获应答器中的数据。
  2.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条形码对比分析
  2.2.1 以简单便捷代替繁琐重复。光学条形码作为每一本书的辨识码,使馆员陷入繁琐,重复和机械的低效率工作循环中,应用RFID技术,以RFID TAG取代条形码及磁条,轻松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的功能,使读者在非开馆时间还书, 自动显示还书结果。如深圳新馆设计每天进馆人数8000人,而现在只开放半天状态下,每天进馆人数平均达到12000左右。这说明方便快捷是提高读者到馆率的不二法则。
  2.2.2 变海量缓慢为具体高速。条形码阅读机必须在没有物体阻挡近距离接触下工作,故盘点时须自书架上将每一本书取出,待盘点完又归位,如此一来二去,工作量成指数增加就不难理解。RFID TAG采用无线电波传递讯号且一次读取数个RFID TAG数据,这样就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其一:由过去的单本入藏转变为批入藏方式,显著提高文献入藏效率;其二:自助清点馆藏,提高了文献清点的工作效率。
  2.2.3 让“点对点”吞噬“大海捞针”。协寻不在架上或归错架位的图书往往是整个库每排每架通通排查,如同大海捞针,费时费力却见效胜微。RFID 的应用可实现定点定位(纵横坐标相交点原理)的搜寻,实现图书自助分拣、自动整序排架。
  2.2.4 借射频技术存储物理特性。每一本图书流通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流通馆员与读者易发生争论的瓶颈问题。每本图书都有自己的物理性质,如何确定其物理性质借阅前后不变是判断是否破损遗失的唯一依据。应用RFID的技术,依据每本书的不同物理性质,事先在图书借阅时将测量到每一本书的物理特性存储到具有感应读写功能的RF1D电子芯片内,在图书归还时利用本系统再一次检测图书的物理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否被破坏,达到图书防盗防污的目的。
  3.案例
  深圳图书馆两年的RFID应用,实现全部业务工作均在其基础上进行,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硬件:RFID标签近200万个,RFID自助借还设备13台(其中一台用于馆外24小时自助还书),RFID馆员工作站8套,RFID各种阅读器60套,RFID安全门禁系统26套,RFID智能书车24台。
  3.1文献流通数量的激增,读者服务创新高
  读者到馆人数增加6-8倍,外借数量增加5-7倍,其中“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带来的文献定位清楚、查找便捷、借阅高效快速等,直接导致了文献流通数量的激增。
  3.2 检索率与借阅率成倍剧增
  据统计,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后的11.5天中,读者利用OPAC检索文献、文献定位导航便捷获取,借出量达13.6万册,自助方式完成占总数的52%。
  实践证明,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图书馆主要应用于图书、期刊、磁带、微缩胶片等实体资源,实现非接触、一次多本的信息识别,从而简化借阅手续、图书清点、图书架位管理等繁杂、重复性的传统工作。读者在高峰期的等待时间缩短80%。
  4 结论
  4.1 树立选择性“拿来主义”思想
  引进了RFID技术及设备,注意结合本馆实际的工作人员数、读者人数、借阅量、服务管理的拓展创新。
  4.2 独立创新应用RFID于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业务领域
  依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中面临的共同难题,潜心钻研。
  总之,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及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将真正实现智能化,智慧图书馆的应用蓝图逐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期待着智慧图书馆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的RFID产业现状分析.见:电子工程专辑.http://www.fidwodd.com.cn/news/20068221 150254455.htm,2006.9.10
  作者简介:
  周建(1968~),女, 硕士,副研究馆员,从事无线电技术信息服务研究多年,发文30余篇。
  本项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LC870037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相互结合,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应用知识体系和实际操作能力。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学校首选接触到的实验,它在培养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性的分析基础化学实验的操作要点。  关键词:基础 化学实验 体会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基础化学实
在中国各类艺术文化中,一直都比较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以及传播,动画艺术也一样.作为人类文化的根源,民间文化主要是通过民间故事形式来进行表达的,而内蒙古民间故事作为中
何为缓释教育,缓释教育区别于以往的应试教育,它真正的徳智并重,抛弃以往的急功近利思想,抛弃以往的只为今天,不求明天发展思维,在学习成绩、心理动态上给学生的发展以缓冲的时间,鼓励学生释放情怀,缓解压力,拥抱美好的人生。  随着社会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切工作都沾染上了“急功近利”的陋习,规模化、大批量成了这个社会的代名词,原料送进工厂就是为了生产出一批批标准化的产品,学生送进学校却不是为了一群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