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相互结合,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应用知识体系和实际操作能力。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学校首选接触到的实验,它在培养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性的分析基础化学实验的操作要点。
关键词:基础 化学实验 体会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基础化学实验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实验能力相对的薄弱。在中学时期,有一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是大多数是做一些定性实验,没有针对性的概念。而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当时学校的条件限制,很少动手做实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也较差,在实验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领域。本人在几年来的基础化学实验指导的过程中、边思考、边提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把好教学质量关。
一、加强基本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化
基本操作的正确、规范是完成实验计划的前提条件。在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时,连基本的实验操作都不规范,其他人对你的实验数据就会缺乏信任感。所以我从指导新生人学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实验人手,开始就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重视基本操作的思想。比如说在“煤气灯的使用”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加热对象对温度要求的不同,比如说调节火焰的大小,在操作中要学会控制煤气量和空气量的比例。但刚人学的新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不会对火焰的性质作出很好的判断,经常造成“侵入火焰” 的现象,若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烫伤,影响化学实验的进行。所以,我确定了示范、观察、讲解、动手的基本指导思路,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火焰的变化,反复动手训练,把好每一个同学的关,使同学懂得虽然是一个小实验的操作,若不严格规范,就会出问题。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通过一次的训练是不够的,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印人强烈的概念,还要有持续性强化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强化规范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准确性,而且使学生树立了严格的“量”的概念,改变了学生从中学带来的单纯的定性实验的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质的进步。
二、培养注重实验规律的态度
化学实验课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课程,不论是基础实验,还是深入分析等等,都必需在建立各自的化学原理的基础上,依据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条件,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才能获得合理的实验结果。为了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认真细致严谨的求实作风,身为指导员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对实验内容的全面了解。 经过数年的化学基础实验指导,我总结出:透彻分析,细心指导,加深理解的指导方式。
例如在要严格的遵守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实验准备是指注重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教材或指定的参考书、分享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强调实验关键点和安全性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其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实验目的非常明确,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实验过程是指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操作记录、操作安全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实验模块的学习,同时,也关系到实验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结束是指强调实验台面的清洁卫生、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实验物品的摆放归位等等。因为一个完整的实验应该包括实验的后续整理、清洁及废弃物的处理等,这都有助于学生有始有终实验习惯的养成、清洁实验意识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建立。
三、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由不懂、不熟悉进人了比较了解化学实验基本规律的层次。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专门设置了综合类的实验内容,在指导这类综合性实验时,要求学生依据实验目的,独立思考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制定预实验方案,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在分析和讨论各类各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后,最后制定出适合的可行实验方案。例如在加工玻璃管的实验中,通过学生自己能正确使用酒精喷灯的教学,展开预习—讨论—定方案—动手作实验的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指导员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指导员评价是化学基础实验评价常用的形式,其优点是准确性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说服力大,但由于指导员要关注的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对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项目,有时会出现评价不够全面,甚至有偏差的情况。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指导员不是旁观者,而是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还强调个人竞争与团队协作关系,把个人获得的成绩归功于团队努力的结果。将指导员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既可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准确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总之,针对基础性化学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做实验的是刚踏人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牢牢抓住基本操作规范化这条主线,把好学生做实验的一招一式,经过反复训练,要使学生能把这规范化的一招一式带到今后的实验和工作中去时,在化学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也要育人,通过给学生树严格的“量” 的概念,以及什么样的实验规律就反映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培养和教育学生要养成尊重科学、踏实严谨的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杨金香,祁若冰,刘海林,宋建荣.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2]李谦定,王玉琨.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2)
[3]庞金兴,刘顺妮,贺克强,董莲叶,蔡宏伟,雷家珩.面向21世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04)
[4]郝策,孟长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1998,(03)
关键词:基础 化学实验 体会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基础化学实验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实验能力相对的薄弱。在中学时期,有一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实验基础,但是大多数是做一些定性实验,没有针对性的概念。而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当时学校的条件限制,很少动手做实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也较差,在实验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领域。本人在几年来的基础化学实验指导的过程中、边思考、边提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把好教学质量关。
一、加强基本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化
基本操作的正确、规范是完成实验计划的前提条件。在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时,连基本的实验操作都不规范,其他人对你的实验数据就会缺乏信任感。所以我从指导新生人学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实验人手,开始就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重视基本操作的思想。比如说在“煤气灯的使用”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加热对象对温度要求的不同,比如说调节火焰的大小,在操作中要学会控制煤气量和空气量的比例。但刚人学的新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不会对火焰的性质作出很好的判断,经常造成“侵入火焰” 的现象,若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烫伤,影响化学实验的进行。所以,我确定了示范、观察、讲解、动手的基本指导思路,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火焰的变化,反复动手训练,把好每一个同学的关,使同学懂得虽然是一个小实验的操作,若不严格规范,就会出问题。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通过一次的训练是不够的,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印人强烈的概念,还要有持续性强化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强化规范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准确性,而且使学生树立了严格的“量”的概念,改变了学生从中学带来的单纯的定性实验的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质的进步。
二、培养注重实验规律的态度
化学实验课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课程,不论是基础实验,还是深入分析等等,都必需在建立各自的化学原理的基础上,依据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条件,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才能获得合理的实验结果。为了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认真细致严谨的求实作风,身为指导员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对实验内容的全面了解。 经过数年的化学基础实验指导,我总结出:透彻分析,细心指导,加深理解的指导方式。
例如在要严格的遵守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实验准备是指注重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教材或指定的参考书、分享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强调实验关键点和安全性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其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实验目的非常明确,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实验过程是指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操作记录、操作安全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实验模块的学习,同时,也关系到实验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结束是指强调实验台面的清洁卫生、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实验物品的摆放归位等等。因为一个完整的实验应该包括实验的后续整理、清洁及废弃物的处理等,这都有助于学生有始有终实验习惯的养成、清洁实验意识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建立。
三、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由不懂、不熟悉进人了比较了解化学实验基本规律的层次。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专门设置了综合类的实验内容,在指导这类综合性实验时,要求学生依据实验目的,独立思考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制定预实验方案,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在分析和讨论各类各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后,最后制定出适合的可行实验方案。例如在加工玻璃管的实验中,通过学生自己能正确使用酒精喷灯的教学,展开预习—讨论—定方案—动手作实验的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指导员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指导员评价是化学基础实验评价常用的形式,其优点是准确性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说服力大,但由于指导员要关注的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对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项目,有时会出现评价不够全面,甚至有偏差的情况。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指导员不是旁观者,而是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还强调个人竞争与团队协作关系,把个人获得的成绩归功于团队努力的结果。将指导员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既可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准确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总之,针对基础性化学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做实验的是刚踏人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牢牢抓住基本操作规范化这条主线,把好学生做实验的一招一式,经过反复训练,要使学生能把这规范化的一招一式带到今后的实验和工作中去时,在化学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也要育人,通过给学生树严格的“量” 的概念,以及什么样的实验规律就反映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培养和教育学生要养成尊重科学、踏实严谨的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杨金香,祁若冰,刘海林,宋建荣.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2]李谦定,王玉琨.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2)
[3]庞金兴,刘顺妮,贺克强,董莲叶,蔡宏伟,雷家珩.面向21世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04)
[4]郝策,孟长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