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海 最孝博士唤醒母亲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黄碧海出生在武昌车辆厂一个小平房里,三口之家虽称不上富有却也其乐融融。但1997年的一个遭遇,彻底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当时他爸爸借口要做生意,带走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并且向身边的同事借了很多钱,不料这一走却再也没回来。正准备参加中考的黄碧海,开始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
  顶梁柱
  主要经济来源没有了,债主也经常来家里讨债,家里顿时陷入困境,捉襟见肘的生活让母子俩一筹莫展。过度的悲伤,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居住条件差,黄碧海的母亲落下了一身疾病,几度被医生误认为是癌症。
  “那时候我就暗暗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人,是母亲的精神支柱,我要照顾好母亲,撑起这个家。”于是,年仅14岁的黄碧海强忍着悲痛,硬是没掉一滴眼泪。
  贫穷和疾病并没有吓退黄碧海,生活的磨练让他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的少年。黄碧海一直记得母亲给他讲过的一个道理,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就不能放弃;只要争取,就会产生奇迹。
  2001年,黄碧海考入湖北大学,乐观积极的他,先后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组织过校科技节,冬季长跑、三大球学院联赛等多项校园课余活动,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黄碧海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荣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等。提及往事,黄碧海腼腆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妈妈放心,让她看到儿子已经长大了,有出息了。”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黄碧海逐步适应大学生活时,不幸又降临到黄碧海母亲身上。大二的时候,黄碧海的母亲因病住院,经会诊确认是肠结核。黄碧海一边要在学校上课,一边还要筹措医药费,照料母亲生活起居。一有空闲,他就匆匆赶往医院,直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自那时起,黄碧海便完全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2006年,黄碧海母亲因极度贫血再一次住进了医院,他又开始了医院、学校、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子。读书之余,黄碧海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母亲身上,从来没为自己买过一件时髦的衣服和用品,即便后来每个月有了津贴,黄碧海也都仔细地存起来,攒着补贴家用。
  也是在那一年,黄碧海考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紧接着获得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他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勤奋刻苦,用心钻研,发表了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论文,在学术方面做出了成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最伟大
  2011年6月,因科研能力突出,黄碧海被导师推荐到日本一家世界顶尖的研究所工作并攻读博士后,年薪40万元。得到这个消息,他兴奋极了,在第一时间告诉与他相依为命多年的母亲。
  然而,喜悦的气氛还没有散去,母亲旧病复发的噩耗就接踵而来。2011年8月,黄碧海的母亲突然病倒成为了“植物人”。
  医生说,黄碧海的母亲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苏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时又怕又累,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拿到病危通知书的一刹那,脑袋还是嗡地一下,心一下子凉了,跑到卫生间大哭了一场。”事隔一年,提到当时的情景,他还是忍不住心酸。
  冷静下来后,黄碧海握着妈妈的手,打定主意:“哪怕0.1%的希望,我也要付出200%的努力,相信奇迹会发生的!”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母亲需要我,我应该留下!”
  “那段时间里,我一步都不敢离开病床”,黄碧海回忆道,“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把蒸熟的鸡蛋捣碎,再用注射器通过胃管喂给妈妈吃。长期卧床特别容易患上褥疮,所以每隔两个小时我都要帮我妈翻一次身,还经常帮她活动手脚,不然的话肌肉会出现萎缩。每隔六个小时,我就要帮护士一起测静脉压,打甘露醇。”
  听医生说亲人的呼唤能够唤醒病人的记忆,他白天一闲下来,就趴在妈妈耳边,给她讲大学生活,未来的打算,还有以前的那些清苦却快乐的日子。晚上经常趴到病床边就睡着了,但是怕妈妈有动静自己不知道,所以从来不敢深睡。”母亲意识尚未清醒时,由于疼痛经常叫“妈妈”“妈妈”,黄碧海为了安慰母亲,便抓着她的手,口里不断地应着,哎、哎、哎……
  通过黄碧海和医生的不懈努力,一个月后,黄碧海的母亲终于苏醒过来,嘴唇开始蠕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经过治疗,身体渐渐康复。主治医生说多亏了黄碧海的悉心照料,才能让母亲从死神手中挣脱,这一切堪称奇迹。
  “是妈妈对不住你,牵累了你……”又过了几天,黄碧海的妈妈终于苏醒,但仅能有气无力地说着只言片语。黄碧海紧握着母亲的手,噙着泪水回应母亲:“您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2011年11月12日,黄碧海发现,母亲竟扶着床沿,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他随手拍下这一幕,第一时间上传到微博,并群发了手机信息,向关心他们的人报喜。病情好转后,黄碧海也闲不住,每天搀扶着母亲在病房里活动。半年来,黄碧海一直用一种接近极限的方式运转着:要写博士毕业论文,还要找工作,更要抽出大量时间照顾母亲。
  对于自己的选择,黄碧海从来没有后悔过:“妈妈为我付出了近30年,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家庭出现变故的情况下为了供我往上读,省吃俭用,生病了也不肯住医院,小病拖成大病。直到现在,她为了让我尽早完成学业,每天都超负荷地运动,没有她的坚持,不会恢复这么快。这种母爱才是最伟大的。”
  比起同龄人,黄碧海一路走来,遭遇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但他从未说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相反,他说得更多的是感谢,感谢老师、同学还有朋友的帮助。他也坚信,只要有希望、有爱,就要敢于坚持,只要将爱进行到底总会有奇迹发生!
  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百余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他为“最孝博士”。2012年2月,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黄碧海“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摘 要:跨国公司的档案信息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它们在公司记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我们所处时代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为我们当前的文化和社会认同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文章从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当前的法规制度三方面阐述了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情况,并给出了当前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档案;开放利用  Abstract:Internat
摘 要:读刘东斌先生《档案直接形成论》后,联系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际,运用对比的方法,认为严永官先生的《档案不可能形成在前》(《档案管理》2015年第5期)一文将“概念”与其所指代的“事物”相互混淆,档案人的“人为”与社会主体人的“人为”并不相同,文章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些过于片面。从而得出档案是有可能形成在前的结论。  关键词:档案形成;文件形成;档案功能;文件功能  按照经典的档案学理论观点:
飞熊:建立和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基层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是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基层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教育管理与考核,是有效开展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譬如,去年,平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选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素质高、热爱档案事业”的要求选准配强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
迈入大学后,郑新原有了许多空闲时间,跟很多新生一样,他发现对大学生活和未来要从事什么方向很迷茫。 “周围很多同学打游戏,但我想干点别的。” 听从老师和周围人的建议,郑新原参加了公益类社团、学生会等。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对这些方面不是很感兴趣,郑新原静下心来思索大学的方向。“迷茫不是坏事,中学连迷茫的工夫都没有,现在我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郑新原说。  小时候的郑新原有很多兴趣爱好,汽车、设计、绘画等
真诚希望更多的同龄人参与进来,既用所学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更用我们的点滴言行为创造和谐美满的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2年5月11日,“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第三届《大学生》杯动漫大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启动。大赛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  本届动漫大赛以“弘扬北京精神,做爱祖国、爱首都的北京人,做爱创新、懂传承的北京
越办越小    当高校越办越大时,云南大学却是越办越小。 云大创建于1922年,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云大的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农学院独立为今天的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航空专业也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后来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政治并入了西南政法学院(后来的西南政法大学);土木建筑专业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铁道管理
摘 要:文章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关于档案服务领域2000年~2014年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III软件绘制出的国际上该领域主要研究国家(地区)的分布图谱,其凸显出该研究领域上在地域上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通过进一步文献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发达国家(地区)的档案服务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且具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服
A  爱丁堡艺术学院(苏格兰)…………6  B  北京大学………………………………10  北京科技大学…………………………3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6  D  大连理工大学…………………………29  F  复旦大学………………………………44  H  哈佛大学(美国)……………………8  哈尔滨工业大学………………………17  华东师范大学…………………………50  华侨大学………
准确地讲,我从小到大在学校里的成绩没有好过。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实,年轻的好处在于,这是你不用想太多事情的时候。  我小时候,家人给我的压力也很大,但是,我不管他们,也不管学校和老师,谁都不管。所以,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这六年,我的成绩一直很糟,从来没有离开过全班倒数三名的范围。每次到留级边缘的时候,最后一关的考试,我就好好考一考,勉强能升级,这就够了。  我觉得人
21天,18000公里,北京-莫斯科-海参崴  2012年7月25日,我乘坐K3次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历时6天5夜,7月31日抵达莫斯科; 8月5日午夜时分踏上由莫斯科开往海参崴,覆盖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程的240次列车,历时7天7夜,8月12日午夜时分抵达海参崴;8月14日从黑龙江黑河入境回国。21天的旅程,仅仅在莫斯科的那一个晚上是在床上度过的,其余的20个晚上全部睡在火车上;21天的旅程,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