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水浇灌师生心灵之田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geg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河北省新乐市东长寿学校谨记一个“尊”字,秉承“尊重教育规律、赢得教育尊严”的理念,以“呵护当下生命、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五四三”生命教育体系,致力于用生命之水,浇灌师生心灵之田,实现“师生幸福人生”的目标。
  引一渠“清水”
  书法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与教育息息相关。书法习字教育就像一渠清水,让师生的心性得到浸润。字正而心正,专注而心静。写的是字,炼的是性。学校积极开展写字校本课程与书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以书法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师生走进艺术殿堂,感受经典文化,修成高尚人格。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师生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荣获奖项达数百人次,学生蔡培德的硬笔书法作品曾荣获全国性比赛一等奖;多名教师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笔者本人也被选为新乐市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
  造典雅校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学校始终都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充满浓浓书香的校园氛围,凸显“亲近经典文化、奠基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标。
  在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中,学校力图达到墙壁会说话、橱窗显境界、声音传幸福的效果,通过校徽、校训、校歌、校报、校史等有形、无形的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学校精心选择和制作了校园音乐,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中享受到音乐的陶冶,课间活动时听到经典的儿歌联唱,起居、活动时听到配乐安全提示……校园里弥漫的宁静与幸福的音乐声,让师生的心灵得到洗礼,心情得到抚慰。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橱窗作为展示丰富多彩特活动的窗口,展出了如《弟子规》、名人趣事、经典故事、乒乓球理论、校史、太极图解等内容,已成为彰显学校亮点、特色的最佳平台。
  为幸福奠基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感受当下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追寻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为此,学校提出并实施了以“呵护当下生命,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的“五四三”生命教育体系。“五”指人群、机构、措施、时间、空间五个层面;“四”指每个层面通过四个途径具体实施;“三”指实现“身体、心理、灵魂”的全面、幸福、快乐地成长。
  实施生命教育,教师是前提,学生是核心,家长是保障,社会是辅助。学校通过每周一开展学术推广例会,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定期开展反思、品读、研讨、演讲、培训等常态化活动,让教师团队成长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敏感和尊重,引導学生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困境,从培养学习自觉性、追求强健高雅、养成好习惯、践行孝道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活动,对师生进行润物无声式的濡染,实现教育的本真。同时,学校还搭建起家校合作的平台,实现家校联合,共育良才。为了拓展教育空间,学校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认识社会,让生命回归生活。学校邀请了社区群众进校园,参与学校管理,让生命教育得到外援和监督检验。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動,让师生拥有了高尚的人生目标,“身心灵”得以蓬勃、健康成长,为幸福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河北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然而人才结构、文化冲突、价值观念、经营管理等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经济利益损失。为更好树立企业形象,营造对外交流共赢局面,论文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相结合,通过剖析河北省企业“走出去”现状与问题,SWOT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对外经营合作新思路。  【Abstract】 At this s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CKD5)非透析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与血管钙化、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61例慢性肾脏病5期
初中美术欣赏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魅力在于可以通过有限的作品展示,让学生领悟到更多的艺术韵味与作品内涵。初中学生正处在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时期,而欣赏课的开展对审美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它可以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质的升华,帮助学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不过,与其他课程相比,欣赏课显得平淡无味,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美术欣赏中,教师一定要变革教学方式,以此满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古代圣人先贤的思想在历史的大浪里几经沉浮,流传千古后至今仍熠熠闪光,华夏文明现已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六实验学校是佳市南部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多年来,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结合阳光育人理念,在师生中大力推进读书达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国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实,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文本,形成一定的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的能力,才可能真正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我展开了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形成解释的策略研究。下面就通过教学《画杨桃
高校作为党建工作主战场,要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要在真学实做上下功夫,在深化拓展上做文章,努力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论文从三个方面就高校如何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了论述。
研究背景  默读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一种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沉浸于文本的读书样式。  默读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载体 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小学生从第一学段开始,就要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级学段更是要求学生做到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默读是师生可持续学习力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默读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