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个性化作文, 放飞自由想象翅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个性化作文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一般来说个性化作文是学生自主的作文。
  一
  当下中学生作文消解大于建构,矫情大于内涵,虚空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学生所写的一些文章当中,有两种风潮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自从有了个韩寒后,便感觉学生当中多了许多“愤青”,作文中的“叫骂声”不绝于耳;二是随着网络文学对学生阅读领域的大举渗透,特别是一些“忧伤寂寞”作品的流行,一些绚丽的“祖国花朵们”似乎一夜之间开始自哀自怜起来,作文中无不欲表现其稚嫩的忧伤,“为赋新辞强说愁”,极尽模仿“安妮宝贝”直接宣泄或“雨夜蝴蝶”曲折隐晦之能事,好像不写这些就与时代格格不入。这些文章或宣泄只求快意,或想象缺乏节制,或过于自恋而病态,明地里是“个性张扬”,是“关注个人内心体验”,骨子里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
  我认为学生“个性化”作文倾向偏差的产生有两大因素。
  (一)时代的因素。
  在教育人性化、社会开放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确实使部分学生个性意识空前膨胀。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许多刚从过去以考试为中心压迫并扭曲人心灵的教育体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的学生,竟又义无反顾地以反叛和颠覆的勇气去坚守那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写作自由。在我们看来,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能张扬个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把张扬个性当作时尚,完全忽视写作的社会作用,写作能力就很难得到发挥。诚如作家韩少功所说,不能根植公共文化积累的个性一定是空虚的,不能承担公共事务重荷的个性一定是轻浮的。写作主体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过分膨胀的个性只能滋生虚假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伪圣化的语言。
  (二)学校写作教学的因素。
  1.作文教学思想上的缺失与错位。我们的学校作文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均存在着思想上的缺失和错位。作文教育长期模式化、非生活化甚至政治化。忽视人、漠视人、抛弃人,在应试的压力下,唯考是图,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作文和做人被完全割裂开来。学生普遍缺乏运用自由的判断尤其是正确的判断来构建己说的能力。看问题表面化,流于肤浅。作文教学思想上的缺失与错位在越来越使作文教学行为沦为灵魂匮乏的形式化教学行为的同时,也篡夺或消磨了学生习作的真实理由。
  2.错误认识“个性化”、“自由化”写作。受自由化写作风潮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矫枉过正,错误认识“自由化”写作,作文教学课程紊乱无序,放任散漫,非理性、无秩序,极其自由主义。在操作层面抛开作文教程所有的规范和程序,教师以不证自明的集体无意识随意率性地跟着感觉走,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和应景性直接导致教学的低效性和学生习作的低质性,作文无法教也教不了的现状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作文教学上的“放羊”行径,凸显了语文教师的“不作为”,间接导致学生作文的主体迷失。
  二
  面对学生作文误入歧途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写作教学上的“不作为”。其中,以下四个方面是纠改这种不良文风的有效“抓手”。
  (一)营造表现个性的氛围。
  和谐、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学环境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心境。“当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盎然,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出奇地灵敏,语言表达惊人地畅达而富有个性”。(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如果学生的写作心境差,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课堂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把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融进阅读课文的教学中。
  1.采用与个性化阅读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素材库,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提高。为此我们安排学生对经典课文进行精读,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并查找资料写作评价文章。例如教学《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有的学生就写出了《品大观园的环境》、《林黛玉的清高》等较好的评价文章。
  2.引导学生多阅读,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材料,拓展写作的思路,学会勤于记载,积累素材。具体要求为:无论是观察到的事物,阅读到的、听到的,还是做过的实验,开展过的实践活动及亲身感受,都要求学生分类记录下来,建立一个素材库。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录像素材作文。所谓录像素材作文,就是选取电视节目中适合学生作文实际的生活材料,在课堂上,利用校园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就某一作文素材或模写、或组写、或展开想象和联想,另外谋篇布局,以达到积累素材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自主阅读,增加阅读量,进行广阔的个性化作文的思维训练,巩固强化语感,扩大和丰富词汇量,揣摩各种具有魅力的句子,积累课外知识和各种有用的信息,并适当进行仿写,作到有章可循。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阅读材料,如《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文学杂志,《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
  (三)深入生活,体味生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回归生活已成为学生写作的潮流。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才能找到情感的价值、审美的情趣、做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诸如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青少年犯罪、贫困、失学、民生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抒我情”。
  (四)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喜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也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学生,不要随意挥动大笔,以免抹杀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变成一群沉默的羔羊。
  总之,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有无创造个性直接决定着作文质量的高低。文如其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中至关重要,应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之笔抒我之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学生的作文个性,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得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语言,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学生应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树立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评价,一直为大家所忽视,还停留在“师本位”的层面上。评价单调呆板,评语缺人情味、感召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真正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作业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在实践中,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寻找学生的亮点,巧用激励评价  作业评价要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多给予鼓励,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诱发其内在的智力潜能,切实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学习,不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是教育的悲哀,一定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从课堂情况来看,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即便是课堂对于学生的提问也大都局限于几个学生,尤其是当有人听课时,老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发言积极、表达
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
大部分作文仍留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人独特的体验,重速成、轻批改。因此,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的开放,建立与作文教学新理念相适应的作文教学体系。  一、以课外阅读为依托,加强个性化的语言积累  捷普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可能进行思维的。”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