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高教形式改革及新的教育模式下人才的培养要求,《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简要对《金属学与热处理》的课程教学改革作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073-01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热加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概念多、涉及面广、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分散。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并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以及高教形式改革和新经济所提出的对人力构架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再满足要求,为适应新的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转变,课程在实施教学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和应用能力,本文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结合授课经验,做以下简单探讨。
  
  1 教育模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为适应自身的生存及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应运而生诸多新产品、新技术,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是个不小的冲击,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教育模式要求培养应用性的人才,其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发现、分析并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模式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即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质量观逐渐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在内的全面教育质量观,并融入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材料大学科、大专业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对材料科学知识体系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都有适度的拓展,同时近年来金属材料品种及加工工艺取得飞速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教学在保持经典理论、传统知识的同时及时融入更符合实际发展的新知识。而现有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在这几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2.1 精简传统内容,增加新知识
  《金属学与热处理》包括三个方面,金属学、钢的热处理及金属材料,内容比较庞杂,系统逻辑性不是很强,应该在理顺课程系统的基础上,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删减或减轻次要及过时内容,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出现并未在教材上显现,因此,压缩传统内容的同时可以添加新知识,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对现有教材进行完善和补充,如先进的表面技术,激光、离子束等等。这样,在保持经典理论、传统知识的同时,符合材料实际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同时让学生了解先材料科学的最新研究及先进成果,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验是《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传统的实验课程包括金相制作、金相观察、硬度测试及钢的热处理四个部分。单纯的演示及照本宣科的实施,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探索性,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试验,加强对實验结果的分析,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结合在一起,真正为学生所吸收、消化,更适合培养应用性的专业人才。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在在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必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金属学与热处理》是一门理论、实践兼重的课程,好的教学方法是强化学生智能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3.1 扬长避短,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金属学与热处理》的传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的课堂讲授多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针对的是“应试型”教育,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应该优化改革,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实例启发教学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如在讲解位错时,可以拿一枚铁钉做实例,弄弯铁钉很容易,可是再把铁钉还原直,就不是很容易,这是因为钉子变弯后导致内部位错从而使强度增大;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分组讨论,加之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后再沟通交流的方式,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应变能力。
  3.2 授课过程,主次分明,逐步贯穿
  本课程的特点是系统性不强,内容庞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方式方法及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好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提炼重点难点,抓住成分-工艺-组织-性能这条主线,建立起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系统化、条理化、主次分明,逐步深入的将各个知识点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每一章节、每种材料及每种工艺贯穿起来。
  3.3 辅助先进的教学手段
  将抽象、叙述性的课程具体化、直观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授课可以结合实物模型、动画演示、实验参观等多种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辅助,既可以动画演示,形文并茂,又可以扩充知识量,同时学生可以省去记笔记的繁琐,将精力集中在听课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后复习效果。
  3.4 善于总结,着重应用
  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已经提到本课程要和实验相结合,才能最佳的教学效果,学习每一章节内容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并和实验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实际现象出发,加之理论推导分析,最后回到实际应用,使学生觉得可以真正学以致用。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金属学与热处理》应该适应高教形式改革及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及教学内容、方法,达到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型、创新型现代化高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敏华.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2] 仵海东.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9(4).
  [3] 程广萍.《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其他文献
小学学生的年纪一般都处于6岁到12岁之间。而且,对那些才进入小学学校的孩子来说,它们绝大比例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正是因为学生的年纪太小,对于它们的教育以及管制就
集成电路是当今电子与通信领域的一门前沿学科,世界各国都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去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随着近些年移动消费电子对电路的性能、功耗、集成度等方面的要求越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将数学建模案例融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意义,结合我校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探索,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及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将数学建模案例融入在高
《乐记》现存两个文本,即《礼记·乐记》和《史记·乐书》。通过比较发现,两文本间文字书写多有不同,但《乐书》与《史记》的书写方式却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推测今本《乐
为了刻画《奥勃洛摩夫》中的人,冈察洛夫对那些经常起辅助作用的“物”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不仅是作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也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人物的生活方式。“物”在某种
摘 要: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产生不良行为,如搞小动作,互相说话,骚扰他人等。在一般的课堂上,这些不良行为往往都很轻微,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制止,任其蔓延,给教学造成的影响可能是严重的。  关键词:课堂 不良行为 制止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234-01    1 大多数不良行为是习惯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多数是不自觉的,不是有意的,学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日益重视,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利用中国创业板2013—2015年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助对企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