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上徒手或者持器械,强调自然性和韵律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美的本质追求和艺术性的要求体现在艺术体操的训练和表演中,通过人的韵律、形态、表现等各个方面再现美的艺术。同时,艺术体操重视美的思想内核与外在表现的统一,通过人的表演将节目的审美意象和运动的魅力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观众。因此,艺术体操是一项将运动与美结合的项目,体操是基础,美是灵魂。而艺术体操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外在体操基础和技巧,训练学生形体和姿态,挖掘学生素养和表现力,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完成美育教学的目标。
1.艺术体操与美的联系密不可分
艺术体操强调美,美的培养和艺术的表现不可分割。美学研究审美活动,研究美的客观本质。当美学转移到主体,美的研究又延伸到审美心理,美感范畴、美感交流等等问题上。结合到艺术体操,美对运动主体做了技术和意识上的双重要求,构建了主体的审美理想,搭建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共情和认识交流。艺术体操自十九世纪末诞生以来,一直强调利用身体的柔美姿态搭配音乐的律动表现出优美的动作。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逐步提高,艺术体操对美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动作柔美,还要求人的姿态美、表演的动作美、程式的结合美等等方面。比赛中,运动员的表演以本人为载体,通过神态、动作、编排、传达音乐情绪等方式展现美的韵味,极大地感染现场观众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主客体之间的审美氛围交流。
2.在模仿中夯实基础展现人体美
人体美在艺术体操的呈现中可以分为静态美和动态美,分别体现在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上。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形体美观呈现同样依照整体性来评判,包括身形,容姿,妆容、服饰等,这些组成了艺术体裁静态美的物质基础。形体美的基础训练以站姿、坐姿、行姿为主。“站如松”强调的就是站姿的挺拔之美。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要注意腰背的姿态,立腰为支撑,脊背正直。上半身体态整体上要尽量伸展,胸开度、腰的柔韧性以及胸部部位的协调性都是端丽形象的重点。教师在训练时可以通过芭蕾基训以把杆训练为主,调整学生不良的站姿习惯,如含胸、驼背、塌腰等等。坐姿和走姿的练习同样应该做到整体和细节上的重视。以躯干为主导,加强上肢和下肢部位的力量和软开度。同时,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将标准的动作示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找到要领,通过训练逐渐积累规范动作。学生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自身的进步,看到身体形态的逐步改善。这种进步又内化为动力和激励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强化自己的姿态练习。有了规范的姿态和扎实的身体基础才能保证动作完成度的质量,精准和美观。
3.在训练中强化动作展现审美情趣
艺术体操对身体的各类动作进行加工,使其呈现出优美协调的整体。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动作的关注。静态的姿态美体现在学生的先天身材条件和后天身体素质的锻炼上,而动态的动作美则体现在表现力上。艺术体操的表现力有几个重点组成,包括动作精准度,舞蹈表现力,难度水平和感染力。
在动作的精准度上,教师除了亲身示范外,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练习,纠正细微的不规范动作。只有将每一个独立动作的规范精确到每一个角度,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在套路的呈现中达到流畅准确的要求,进而追求动作难度和表现感染力。
难度不仅是赛事中评分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提升技术审美的重点。难度的审美一方面强调学生本人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重视难度动作为观者带来的复杂心理体验。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挑战难度动作,通过学习和练习,感受动作难度的震撼之美,以及攻克难关的心理享受,逐步提升自己的动作审美能力。同时不同难度动作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形成带有个人风格的成套动作。套路并不只是动作的叠加,而是通过难易快慢的层次变化,高低开合的形式亮点,传递给观众美感的视觉享受。高难度动作在心理上也满足了观众的刺激需要。因此动作的精准表现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主动感受动作的内涵,向学生传递动作的外在表现美,和内在情感美,形成整体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的原理和方法,感知美的要领和启迪,最后再通过体操表现出来,并感染观众。
4.在音乐韵律中表现美的创造
艺术体操作为一门整体的艺术,音乐是其不可缺少的一环。艺术体操中音乐贯穿全程,不仅是肢体呈现的节奏基础,也是表演氛围的重要烘托。在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有些学生对于乐曲的节拍感知较差,对乐曲的情绪理解也时有偏差。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上音乐素质的培养,通过播放节奏较明快的音乐,让学生随着节拍进行拉伸等基础练习,将肌肉的运动与音乐节奏结合起来,长期训练下学生自然而然能将动作的轻重缓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结合,表现动作的韵律感。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绪和音乐内涵。音乐的情绪表现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不同情感的感知,加深对激昂、快乐、愤怒等各类情绪的理解再通过动作和肢体表现出来,达到音乐和动作表现在韵律上的统一。
艺术体操是美与健康的完美结合。作为一门整体的艺术,强调身形表现,音乐服饰等诸多要素的结合。本文从基础模仿,学习训练和提升创新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艺术体操的审美策略。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练习动作,而是达到理解艺术内涵,充分展现美感,愉悦身心感染观者的状态,从而加深對美的认识,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陈华. 浅析 艺术体操美的形式及其 审美评价标准[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 4.
[2] 徐琼, 张巧玲. 初探艺术体操美的培养[J]. 湖北体育科技, 2006, 9.
饶欢 武汉传媒学院
1.艺术体操与美的联系密不可分
艺术体操强调美,美的培养和艺术的表现不可分割。美学研究审美活动,研究美的客观本质。当美学转移到主体,美的研究又延伸到审美心理,美感范畴、美感交流等等问题上。结合到艺术体操,美对运动主体做了技术和意识上的双重要求,构建了主体的审美理想,搭建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共情和认识交流。艺术体操自十九世纪末诞生以来,一直强调利用身体的柔美姿态搭配音乐的律动表现出优美的动作。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逐步提高,艺术体操对美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动作柔美,还要求人的姿态美、表演的动作美、程式的结合美等等方面。比赛中,运动员的表演以本人为载体,通过神态、动作、编排、传达音乐情绪等方式展现美的韵味,极大地感染现场观众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主客体之间的审美氛围交流。
2.在模仿中夯实基础展现人体美
人体美在艺术体操的呈现中可以分为静态美和动态美,分别体现在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上。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形体美观呈现同样依照整体性来评判,包括身形,容姿,妆容、服饰等,这些组成了艺术体裁静态美的物质基础。形体美的基础训练以站姿、坐姿、行姿为主。“站如松”强调的就是站姿的挺拔之美。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要注意腰背的姿态,立腰为支撑,脊背正直。上半身体态整体上要尽量伸展,胸开度、腰的柔韧性以及胸部部位的协调性都是端丽形象的重点。教师在训练时可以通过芭蕾基训以把杆训练为主,调整学生不良的站姿习惯,如含胸、驼背、塌腰等等。坐姿和走姿的练习同样应该做到整体和细节上的重视。以躯干为主导,加强上肢和下肢部位的力量和软开度。同时,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将标准的动作示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找到要领,通过训练逐渐积累规范动作。学生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自身的进步,看到身体形态的逐步改善。这种进步又内化为动力和激励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强化自己的姿态练习。有了规范的姿态和扎实的身体基础才能保证动作完成度的质量,精准和美观。
3.在训练中强化动作展现审美情趣
艺术体操对身体的各类动作进行加工,使其呈现出优美协调的整体。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动作的关注。静态的姿态美体现在学生的先天身材条件和后天身体素质的锻炼上,而动态的动作美则体现在表现力上。艺术体操的表现力有几个重点组成,包括动作精准度,舞蹈表现力,难度水平和感染力。
在动作的精准度上,教师除了亲身示范外,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练习,纠正细微的不规范动作。只有将每一个独立动作的规范精确到每一个角度,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在套路的呈现中达到流畅准确的要求,进而追求动作难度和表现感染力。
难度不仅是赛事中评分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提升技术审美的重点。难度的审美一方面强调学生本人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重视难度动作为观者带来的复杂心理体验。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挑战难度动作,通过学习和练习,感受动作难度的震撼之美,以及攻克难关的心理享受,逐步提升自己的动作审美能力。同时不同难度动作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形成带有个人风格的成套动作。套路并不只是动作的叠加,而是通过难易快慢的层次变化,高低开合的形式亮点,传递给观众美感的视觉享受。高难度动作在心理上也满足了观众的刺激需要。因此动作的精准表现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主动感受动作的内涵,向学生传递动作的外在表现美,和内在情感美,形成整体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的原理和方法,感知美的要领和启迪,最后再通过体操表现出来,并感染观众。
4.在音乐韵律中表现美的创造
艺术体操作为一门整体的艺术,音乐是其不可缺少的一环。艺术体操中音乐贯穿全程,不仅是肢体呈现的节奏基础,也是表演氛围的重要烘托。在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有些学生对于乐曲的节拍感知较差,对乐曲的情绪理解也时有偏差。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上音乐素质的培养,通过播放节奏较明快的音乐,让学生随着节拍进行拉伸等基础练习,将肌肉的运动与音乐节奏结合起来,长期训练下学生自然而然能将动作的轻重缓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结合,表现动作的韵律感。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绪和音乐内涵。音乐的情绪表现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不同情感的感知,加深对激昂、快乐、愤怒等各类情绪的理解再通过动作和肢体表现出来,达到音乐和动作表现在韵律上的统一。
艺术体操是美与健康的完美结合。作为一门整体的艺术,强调身形表现,音乐服饰等诸多要素的结合。本文从基础模仿,学习训练和提升创新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艺术体操的审美策略。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练习动作,而是达到理解艺术内涵,充分展现美感,愉悦身心感染观者的状态,从而加深對美的认识,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陈华. 浅析 艺术体操美的形式及其 审美评价标准[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 4.
[2] 徐琼, 张巧玲. 初探艺术体操美的培养[J]. 湖北体育科技, 2006, 9.
饶欢 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