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r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问题;设计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说就是不会提问题。究其原因,这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学会向学生提问。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能再采用以前的“填鸭式”教法。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值得每一个历史教师探究的问题。
  一、设计有效问题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有效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改变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对历史现象的学习上到对历史规律的总结,从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再到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设计有效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在现实问题上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地看问题,减少偏激的行为,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批判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并在扬弃中创新,还要让学生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成果;使学生在学习人类曲折发展的历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还有利于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二、优化有效问题的结构
  1.整体演进 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的也能解决某个问题。例如,我在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的时候设问“统揽课文子目录,请问: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个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然,他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接着我引导:“请注意从归类的角度思考,再参考下一课的子目录编排,深入思考的不仅是‘成就’,更要总结‘哪些方面’。”学生豁然开朗。
  2.见机行事 一方面,要适时,即有效问题的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要适量,即有效问题的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有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 繁琐的“满堂问”。
  3.灵活多变 课堂有效问题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学生身心疲惫时,用提问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兴趣。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催促、提示、讲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不落俗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在新授“世界格局的演变”一课中的“苏联解体”知识点的时候,如果设问“苏联解体的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就不恰当,相反,在复习了“斯大林模式”之后,提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解体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这个问题就十分地适时、必要。
  三、有效问题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1.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处理应以“有效问题”为核心的循环过程 在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激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是交互的,当教师将情境呈现经学生后,教的活动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来进行,必须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中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时刻变化着。教师要不断调整情境,组织协调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激励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同时大胆展示讨论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内化,从而做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2.有效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可行,要有内在启发性 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必须能够引出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这是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学习。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问题予以解决,同时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做出客观的评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3.高效课堂要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打造高效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拥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通过讨论、交流、反思、理解等方式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個历史结论是怎样得出的?一个历史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历史经验是如何被汲取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生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关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课题,教师应该抓住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历史课堂提问,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06.
  [2] 徐 侠.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技巧[J].文理导航(上旬),2013(01).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北营初级中学 712200)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可溶性高尿酸(uric acid,UA)是否通过NLRP3炎性体途径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200μg/ml的UA培养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旨在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小学数学更应该担起小學教育教学的主要重任。现阶段,除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外,小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引导  一、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
摘要:在我国对理学人才进行培养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中物理课程。对于高中物理当中的力学,光的折射、反射等相关内容,都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在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一、前言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而言,其不仅能够对
协同传输技术是目前通信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被认为是无线通信领域继多天线技术之后的另一个重大进步,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传统的基于
花粉管是种子植物受精过程中雄性生殖单位的载体,具有典型的极性顶端生长模式,因此成为研究细胞极性生长机理的理想模式体系。本研究以裸子植物白杆(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学位
摘要:在中职教育中,语文科目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近些年来,国家也不断加大了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关注,例如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学工作改革力度,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工作。旨在建立一个有实效性、多元化、高实践性的中职语文课堂。虽然通过近些年的改革工作,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令人满意的方面,但是并未达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