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acamten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zi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通常由编码肌节相关蛋白质的基因突变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及晕厥等.肥厚型心肌病已报道半个多世纪,但在药物治疗上无较大的进展,直至肌球蛋白靶向抑制剂mavacamten的出现,为不同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带来了曙光,是遗传性心肌病精准治疗的一大进步.现对国外有关mavacamten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常见且危害极大.单纯处理Af无法完全避免血栓栓塞的发生,需针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治疗.传统预防血栓栓塞主要依靠口服抗栓药物,但口服抗栓药物多具有出血风险、用药禁忌和患者依从性差等不足,通常不能完全达到Af抗凝的预期效果.随着解剖及病理学研究的深入,现已证实血栓主要形成于Af患者的左心耳(LAA),因此可通过闭合LAA来预防血栓栓塞.内科经皮LAA封堵术因其器械相关血栓以及并发症严重等劣势而难以推广使用.传统外科手术切除LAA成功率低,风险大,并发症
起搏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形式多样,各有千秋.近年来,无导线起搏的兴起,拓宽了起搏器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尤其是避免起搏器囊袋和起搏器导线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同时无导线起搏器的体积小和经皮穿刺静脉途径输送植入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导线起搏器已用于临床一段时间,其应用现状及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从无导线起搏器的应用进展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病理性近视相对高度近视而言,更强调眼底并发症的存在.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的标志性特征,是眼球后巩膜壁的局部扩张,通常认为与巩膜变薄和脉络膜萎缩等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PS的形成可能与局部炎症、Bruch膜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OCT等检查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PS治疗手段的探索,诊断和治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