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如今,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理念、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为手段的混合式教学正凭借其自身优势,在后疫情时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课程特点及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和实施路径做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Abstract: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ccelerated unprecedentedly in the“internet plus”era. Nowadays,the mixed teaching with the idea of“highligh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and“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by virtue of its own advantage. This article takes the“Computer Basics and Office Advanced Applications”cours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in the three link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before class,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words:blended teaching;teaching reform;implementation path
  0  引  言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今的高校教学正在经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这就要求教师把传统教学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1]。经过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后,线上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举措[2],如何应用线上课程结合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焦点。
  混合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理念和形式上更加完善和丰富。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MOOC、SPOC以及各种在线课程平台支持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们不论是借助开放在线课程还是自己建设在线课程,都广泛地开展了新形式的教学应用探索[3]。
  作者所在课题组申报的“基于在线课程‘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此研究基础上,为适应本轮由疫情而带来的教育生态变革,提出各大高校必须加速转变自身教育资源观、技术素养观和教育技术观。为了使各高校能够顺应智能环境下就业市场新需求的教学内容改革,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高校新生学习人数众多,涉及面广,“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已经深入人心,接下来如何推进四新建设,组织好教学,打造“一流金課”,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与研究总结,结合学术交流学习体会和调研同行教学实践中教学经验,本文提出混合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1  课程特点
  “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是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面向大一学生开设,是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承载着“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第一课”的重要使命。其教学目标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Office高级应用的认知和应用技能提升,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驾驭信息的能力。核心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公共知识(含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Word高阶用法、Excel高阶用法、PPT高阶用法等。打破“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精心设计,使得该课程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课程的特点为:
  (1)知识点分布范围较广,记忆负荷较高。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公共知识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以及运算。这部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由“四大名补”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组成,学生若自学有相当难度。
  (2)Office高阶应用操作难度大。一级Office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Word、Excel、PPT操作即可,而Office高级操作要求同时也达到了全国二级Office考试标准,无论题目广度、深度和应用操作要求都很高也很难,如邮件合并、长文档编辑、域、If的七层嵌套、大数组、混合函数使用、SmartArt高级使用等。   (3)实训任务多。要真正掌握Office高阶应用操作,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真正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学生多动手、多练习,并且要以二级Office模拟题库中考题作为阶段测试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
  2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課程的特点使得传统非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机基础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正大力普及计算机信息化,但是由于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大,在条件发达地区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能,而条件落后地区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应用能力几乎为零[4]。因此这种差异性导致新生入学后,无论是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还是在操作应用技能方面存在着差距。这给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2)缺乏有效监管,学生上课主动性不高。单一的线上教学受到客观因素和设备等影响,教师很难一边上网课一边盯着屏幕监管每一个学生上课情况。另外由于在线上课难以掌握学生实时听课状态,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不高,甚至出现对课程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
  (3)缺少硬件条件。单一的线上教学主要影响因素是硬件条件,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家里没有电脑、笔记本或平板,在部分农村的学生网络情况差,部分学生体验效果不佳,使得部分学生线上教学受到影响。
  (4)对问题回答的时效性要求更高。由于单一线上教学,学生可能随时随地在线提问,教师需要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因此对于教师答疑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教材教学内容滞后。单一线下教学最常见的一个情况就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无法体现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从教材教学内容来看,由于教材使用周期长,更新速度比不上新技术的出现,因此教学内容更是无法满足当前技术快速升级的需要。
  (6)忽视计算思维的培养。目前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计算思维的认识不足。无论是在单一的线上或线下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候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的任务要求去操作题目,题目没有创新性、相似度高,凭借简单方法和常识解决问题,难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5]。
  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根据该课程特点以及此次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结合先前线下课程教学经验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课前、课中、课后混合模式三个教学步骤来解决,该模式还适合用于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组织。
  3.1  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是线上课程建设阶段。
  混合教学模式是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模式。因此线上课程建设十分重要,它是实现混合教学模式的前提。此次疫情影响下,各高校纷纷启动线上教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加强了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建设,给混合教学模式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与在线平台,目前正流行的:腾讯会议、钉钉、智慧树、超星泛雅、雨课堂等,都提供了免费的直播工具及平台。由于平台众多,且每个平台都有其个性化特点和优势,所以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优选自己最熟悉且最合适的课程教学平台来进行授课。当然前期教师要花精力对挑选的平台进行试用,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直播工具和平台,力争课程开始前后2~3周内确定教学工具及平台方案。
  由于各类平台都提供了众多的MOOC、微课、网络教学视频等线上课程资源,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重塑。首先,将课程电子版内容分段做成微课,更便于学生自学,尤其是不容易表达的知识点。微课视频播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其次,减少PPT总页数,教学重点的罗列要提纲挈领,并且将教学重点提炼成关键字或关键数据,让学生能够通过检索自行获取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其他各类教学资源,如软件安装包、上机指导操作视频、上机实验操作步骤、上机实验素材、课程练习与问题等要提前发布到教学平台,让上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图2和图3所示。
  最后,发布调研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内容可以设计学生在线学习设备、学习习惯、存在困难等,教师根据收上来的问卷数据,可以精确地掌握学生学情信息。
  上述基础性建设工作的实施,将知识传递到了课堂之外,实现了学生时时处处可学,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更加多元化、立体化。
  3.2  课中具体实施
  课中准备工作主要是线下课程建设阶段。
  在“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预习,基本掌握了课程教学目的、任务和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每个学生自身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不一致,所以必定会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这些就需要在线下教授,通过教师现场的再次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消化,使得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要根据高校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关联度。因此在线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最终要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职场化的场景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操能力,真正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6]。因此教师创设情景,从学生学习、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入手,以任务驱动方式教学,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线下教学方式多样,目前采用生生、师生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较多。在混合教学过程中,班委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带5名左右的学生为组员进行学习督促,小组之间互助互评进步。班长是组长,对各小组长进行定期考核,营造团队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   3.3  课后总结反馈
  课后准备工作目前是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阶段。
  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教师要用心关注学生完成線上线下作业的过程,适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计算机的同学要调整部分作业完成的形式,确保学生一个都不掉队。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学习该课程的精品在线课程,可以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
  学生学习完课程内容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平台互动讨论区进行学习分享交流,并且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答疑,尽量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对于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需要作详细阐述,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相互答疑解惑,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监督和准确掌握,就需要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来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师,为教师教学的改善提供指导[7]。“计算机基础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中,教师结合本校课堂教学评价准则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评估重心由结果性评估转向过程性评估,结合混合教学模式从学生参与课堂率、作业完成质量和次数、互动效果等方面建立新型评估模式。通过这种评估方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会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达到逐步完善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4  结  论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更为多元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与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相较于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为便捷和智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当前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线上线下相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混合式教学能否真正成为主流,甚至最终完全取代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还需研究者们做出进一步地实践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EB/OL].(2019 -04-13).http://www.edu.cn/xxh/focus/xs_hui_yi/201904/t20190413_1654445.shtml.
  [2] 刘斌.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81-84.
  [3] 杨红飞,花燕锋.计算思维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J].现代计算机,2020(14):88-91.
  [4] 陈国俊.民办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0):47-48.
  [5] 白珍,李辛.高中信息课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教学策略研究 [J].教学与管理,2018(30):115-117.
  [6] 陈昭昭,王晓龙.基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J].戏剧之家,2020(18):173+175.
  [7] 郑旭.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邹山花(1972—),女,汉族,河南邓州人,副教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以及高校教学管理;陈国俊(1978—),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副教授,计算机科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技术;孙雪凌(1988—),男,汉族,江苏无锡人,讲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教学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MOOT及其特点,并结合传统“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MOOT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教学策略,具体包括:优化课程设计(即积极应用教学资源包)、创新教学条件(即融合纸书与网课)、完善教学方式(即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3个方面。以期对其他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慕特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高校宣传服务工作的重要端口。其中,聚焦于数字资源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文章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实际,对师生的新媒体使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变化趋势,进而对优化升级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兴起了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诸多新技术。为合理运用不断产生与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CSS+DIV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运用软件开发模型,基于H5技术打造一个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以此实现在教学领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使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高水平学习。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
期刊
摘 要:文章依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围绕学校“双高”信息化建设任务,通过探索智慧校园的建设途径,着力满足广大师生的普遍期待和学校发展的关键需要,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着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智慧教学、智慧服务、智慧教室、智慧云桌面等建设,创建与学校“双高”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智慧校园体系。  关键词:“双高”信息化;互联网+;智慧校园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研究发现,手机维修市场主要由官方、线下和线上三大维修形态构成。对手机维修行业进行研究发现,线下的手机维修模式,在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以后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效率的需求。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手机出货量为3.89亿部,手机维修率在10%~15%,仅2019年一年就有近0.39亿~0.58亿台手机维修需求产生。该研究以百脑汇上海旗舰店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小程序可以帮助
期刊
摘 要: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线上教学应运而生,这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线上教学有其重要的优势,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以思政课教学为例,阐述了线上教学产生的重要意义,对在线教学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在线教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度思考,为思政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线上教学;思政课  Abstract:With th
期刊
摘 要: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下水道承载的排污量不断增加,雨水季节到来时各种淤积物极易堵塞下水管道,为此设计了一款下水道除污机器人,可实现对地下管网的检测、除污和疏堵。文章研究了以S7-1200 PLC为主控单元,结合工业以太网和伺服运动控制技术,并能实现触摸屏组态无线监控的除污机器人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末端执行机构与淤积物的排除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达到除污或去除堵塞的
期刊
摘 要:针对高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文章对项目教学法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践性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了知识也掌握了企业网站开发流程,通过项目训练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真正实现与真实岗位对接。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网页制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r
期刊
摘 要: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许多职业院校陆续从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进入了智慧校园建设阶段,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阶段中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利用学生请销假管理系统、学生周末留离校管理系统对学生形成可追溯的闭环管理、对教职工进行刷脸考勤、同时实现对重点监控区域和公共监控区域的监控预警方案。  关键词:人脸识别;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疫情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对虚拟校园制作过程中校园写实类绿化景观模型进行建模。利用3ds Max对低面数模型进行细节的优化和模型的调整,对植被和公园装饰进行实例化;利用灯光工具设置灯光的位置并调节光照强度;利用Photoshop制作相应物体的贴图和调色;利用Forest Pack散布工具对植被和花园装饰进行散布;最后通过调整相关的渲染参数进行渲染测试,完成公园等写实类绿化景观模型的建模。  关键词:写实类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