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索空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升,真正把学生引到主动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引生入境。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教师要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其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就得找准教学重点设疑,诱导学生进入“文境”。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中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通过作者、护士及母亲的语言来表达母爱的无私。教学中教者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力大无穷”的句子,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常常一手拉着我……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让我们放下,让她来挑。”在学生理解到我总是误认为母亲“力大无穷”时及时点拨: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吗?为何那80多斤重的身体能担起那么重的担子?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体验这平淡无奇的语句里蕴含着母亲的深情,感受这位母亲的不平凡。
  
  二、引导质疑,引发自我探究
  
  阅读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穷人》一文时,学生在初读后提出疑问:“本文要表现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而文章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的矛盾重重的心情,这对表现人物品质,不会有影响吗?”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桑娜家当时经济状况如何?把孩子抱回家后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驱使她非这样做不可?学生经过探索性的学习认识到:这样写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穷人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融会贯通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
  
  三、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创作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鲸》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课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鲸的知识竞赛活动。我们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在读课文、看读多媒体信息资料时,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记录翔实。竞赛时,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则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竞赛过程中,我始终不对他们进行个体评价,只评价团体成绩,告诉他们只有集体的胜利者,没有个体的失败者,用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哺乳动物鲸有了全方位多信息化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团队精神。
  
  四、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中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培养学生形成符合逻辑的分析、综合、推理、判定等多种思维能力。如《跳水》一课中,当“爸爸”发现“儿子”在高高的桅杆顶端要摔到甲板上时,马上用抢瞄准儿子大喊:“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时,孩子纵身跳到海里……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时,要让学生联系当时的危险情况,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设疑:如果你是“爸爸”,或如果当时的孩子是你,会怎样做怎样想?这样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爸爸当机立断。这样才能切实收到既理解了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实际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五、激励评价。给予学生自信
  
  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创造的激情。这样,教师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就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无疑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对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巧妙地进行学生评价。回答问题后的评价,朗读课文后的评价:教师在学生的读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情感的流露。让学生朗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学生一遍遍重复的朗读后,教师都进行了即时评价:“你读出了父亲的自信和承诺”、“你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你读出了父亲的执著”。这些不单纯是对学生朗读的肯定,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指导与升华,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
其他文献
在国家大力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背景下,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供应链创新试点,城市智慧供应链已经成为检验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开展城市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动态预测有助于
当前中小企业集群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有限,合作创新是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首选方式。
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与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要融入市场,农业要进行产业化高级化,农村要加速城镇化,共同运行经济循环圈,而订单农业正是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表现形式。但我国在实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教学环境的改革。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指座位形式、课桌、教具和班级规模等。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以来,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仍习惯以说教式、框架型的知识传授为主,强调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堂上总是“满堂灌”,任课教师还经常抱怨课时不够。但这种教学方式,由于针对性不强,极易导致教书与育人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它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致命弱点,也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大和教学实
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城市环境技术中加强废水处理,以改善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基于我
打造和谐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目前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打造和谐课堂之一——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1.和谐课堂来源于和谐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