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 通过对利用新课问题导入、关注化学互动式课堂生成、注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培养质疑精神的讨论, 探索初中化学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近年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受到重视。陶行知有诗言: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力工, 只在每事问。”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 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 强调接受式的学习, 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致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这样, 初中化学课堂就需要探索良好的问题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一、利用良好的新课问题导入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的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设计, 实现学生利用新课问题导入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教学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用问题来引路, 设计出学生所渴望取得答案的悬念, 诱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产生强烈的解决动力。如在讲授“燃烧和灭火” 内容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导入。学生在惊叹“手帕居然烧不坏” 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急切地想明白为什么明明看见火焰, 而手帕却烧不坏。这样的导入成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引起其发现真相的欲望。教师在展示这个充满疑问的“小魔术” 之后, 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现象所反映的化学原理, 这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从而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化学互动式课堂生成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对话机制, 更是一种问题生成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伙伴般的关系, 以引起学生的思维互动, 促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时,我先展示一瓶碳酸型饮料, 问学生: “大家想一想,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让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并结合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然后我又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是碳酸, 你知道碳酸有什么特性吗?”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提问, 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实践者。
三、注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主要方式, 是建立化学有效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 在适时的时候提出恰当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真正掌握化学知识的要点。如针对“铁的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课, 我把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 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这节课时, 我在课上安排5-6 分钟, 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再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 并播放有关金属锈蚀的视频,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铁锈” 这一事实, 接着提出问题: “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 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 为什么?” 这样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和探究, 从而总结出铁生锈的原因。
四、创设合理的化学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内容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福尔摩斯正抽着烟, 这时他的学生华生就问他: ‘老师, 你知道你抽烟时产生的烟和气体有多重吗?’ 福尔摩斯回答到: ‘用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抽烟后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不就是生成的烟和气体的质量吗?’” 然后问学生福尔摩斯分析的对吗? 为什么?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会带着问题认真去听课, 进而分析问题, 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福尔摩斯的答案是错误的, 他忽略了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 学生自然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探究化学知识。
五、培养学生化学质疑精神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 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么,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呢? 第一, 唤醒“问” 的意识, 使学生想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必须先唤醒学生“问” 的意识, 让他们知道问的好处,使他们产生问的冲动。第二, 营造“问” 的氛围, 使学生敢问。为此,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问难, 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主动探究。
总之,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利用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建构良好的课堂问题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化学问题教学的效果, 使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更好地为初中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伟.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3) .
近年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受到重视。陶行知有诗言: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力工, 只在每事问。”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 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 强调接受式的学习, 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致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这样, 初中化学课堂就需要探索良好的问题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一、利用良好的新课问题导入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的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设计, 实现学生利用新课问题导入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教学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用问题来引路, 设计出学生所渴望取得答案的悬念, 诱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产生强烈的解决动力。如在讲授“燃烧和灭火” 内容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导入。学生在惊叹“手帕居然烧不坏” 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急切地想明白为什么明明看见火焰, 而手帕却烧不坏。这样的导入成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引起其发现真相的欲望。教师在展示这个充满疑问的“小魔术” 之后, 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现象所反映的化学原理, 这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从而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化学互动式课堂生成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对话机制, 更是一种问题生成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伙伴般的关系, 以引起学生的思维互动, 促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时,我先展示一瓶碳酸型饮料, 问学生: “大家想一想,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让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并结合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然后我又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是碳酸, 你知道碳酸有什么特性吗?”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提问, 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实践者。
三、注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主要方式, 是建立化学有效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 在适时的时候提出恰当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真正掌握化学知识的要点。如针对“铁的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课, 我把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 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这节课时, 我在课上安排5-6 分钟, 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再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 并播放有关金属锈蚀的视频,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铁锈” 这一事实, 接着提出问题: “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 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 为什么?” 这样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和探究, 从而总结出铁生锈的原因。
四、创设合理的化学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内容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福尔摩斯正抽着烟, 这时他的学生华生就问他: ‘老师, 你知道你抽烟时产生的烟和气体有多重吗?’ 福尔摩斯回答到: ‘用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抽烟后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不就是生成的烟和气体的质量吗?’” 然后问学生福尔摩斯分析的对吗? 为什么?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会带着问题认真去听课, 进而分析问题, 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福尔摩斯的答案是错误的, 他忽略了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 学生自然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探究化学知识。
五、培养学生化学质疑精神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 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么,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呢? 第一, 唤醒“问” 的意识, 使学生想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必须先唤醒学生“问” 的意识, 让他们知道问的好处,使他们产生问的冲动。第二, 营造“问” 的氛围, 使学生敢问。为此,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问难, 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主动探究。
总之,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利用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建构良好的课堂问题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化学问题教学的效果, 使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更好地为初中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伟.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