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外十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m7411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能记起踏诗桥,陌路相逢知己交。
  小酌持怀欢笑语,闲情与客古章敲。
  难忘东莞金科苑,有约西湖竹杖郊。
  浊酒三杯心惬意,月生轩阁碧茶泡。
  雪之韵
  雪幕纷飞隐几曾,满山遍野挂寒凝。
  平川草木新添秀,小径园林尽入胜。
  逐日追怀双目锦,依时拟对落花菱。
  南州北地风光美,俯瞰黄河未见冰。
  观哈尔滨雪景
  瑞雪纷飞隐九霄,银妆巧弄借风谣。
  寒梅朵朵枝头秀,落叶离离岭上飘。
  谁寄凡尘凝傲骨,独看仙籁韵千娇。
  天公有意增丽美,洁白无瑕景色标。
  君子兰
  剑仙君子兰枝翠,茎挺琼花展苑堂。
  初見朱颜争秀态,更多新绿斗妍妆。
  依风落照描青黛,随日秋云映彩光。
  借此含情浅心醉,蕾儿簇簇傲群芳。
  感 怀
  喜遇微晴作胜游,轻烟薄雾罩中州。
  几丛翠竹凉阴静,千点莲花宿艳柔。
  阁槛诸堤芳草好,木桥两岸碧云悠。
  何时得钓清溪曲,一解人间万语愁。
  游八里沟
  气爽神怡景色融,溪泉八里两潭通。
  飞流直下多奇观,峭壁横开叠翠笼。
  只识如来留夜雨,安知太白揖龙宫。
  云浮万壑烟霞袅,难辨仙凡有异同。
  秋 情
  寒露清秋路漫漫,长亭入暮静安娴。
  黄花正好探轩处,丹树初红习俗间。
  此日陈情休问影,今朝诵赋更怡颜。
  心知道远天涯隔,谈笑明时相与闲。
  庚子立春感怀
  曦阳暖照可寻春,陌野亭园万物新。
  多少闲吟难尽意,几番好事倍增神。
  啼莺入觐同谁喜,乳燕来归为子亲。
  纵有陋餐能乐在,东风方解恋花人。
  寻 春
  原田一雨润苍穹,紫燕飞来入玉栊。
  对面凝眸醒嫩绿,倚门扑面醉轻红。
  登途胜赏閒仙露,得意清香散惠风。
  远近川间双翡翠,朝华映照杏花丛。
  自 赋
  剪烛窗前难入眠,来翻字韵乐由颠。
  精神逸兴追芳俗,格调清音学少年。
  此日正欢秋意夜,平生似慰故乡泉。
  抚心静览光阴去,应恋晨阳再步篇。
  满庭芳·雪
  寒入楼台,风摇窗隙,六花飞在晨前。
  枕衾襟拥,抬眼落窗轩。
  世界苍茫笼罩,梧桐伫、悄立田园。
  遐思索,轮回季节,无奈是冬天。
  怆然惊醒起,慵妆挽袖,花插云鬟。
  再扪足,看飘飞雪如团。
  抖感冰凉刺骨,缤纷下、银白中原。
  牛年到,思怀故里,憔悴了芳颜。
其他文献
其一  千峰隐云黛,高树鸟鸣轻。  风拂苍松翠,潺溪细语声。  其二  千岭入云峰,潺溪润翠丛。  疏林轻拾步,怡景醉山翁。  其三  浮云掩秀峰,古道暮煙笼。  枫赤层林染,溪流绕竹丛。
青梅煮酒易驱寒。不解夜阑珊。  画堂浓染月色,直至日登天。  思丽影,憶花颜。更悲欢。  红尘香断,玉宇之间,谁掌流年。
提起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者沙飞,在抗日战争残酷年代的晋察冀根据地,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因为他,沙飞,在上海拍摄了鲁迅先生的殡仪活动之后的翌年,一听到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罪恶枪声,便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最前线——平型关,并获得聂荣臻司令员特批,成为我晋察冀军区乃至整个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革命队伍中的职业战地新闻摄影记者第一人!他,沙飞,是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形象地记录了我抗日军民攻占长城要隘白石口、
去一座小城  要去寻找  那隐藏在深巷里的小馆子  吃一碗老面  品一片幽深和安静  煮杯茶 吟首诗  和老饕们  话老巷里的  过往曾经  但茶和诗  维系不了话题  唯有古巷的老面  回味無穷
杏花微雨清明近,隴上行人渐次多。  最悔无由生默念,碑前已是半蹉跎。  减字木兰花·追梦  春华虚度。惊梦休吟残月句。  彼岸观花。相望无言终日斜。  长亭去路。难遇知音堪自误。  向晚昏鸦。流水云深寄客家。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从学生时代便爱上了写作,几十年来,作品发表了不少,在笔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把我一个不够宽敞的家搞得乱七八糟。搞文字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什么都是好的,都舍不得扔。这些东西摆放随意,而且越积越多,有时要找一样东西俨如大海捞针,把我整得焦头烂额,脑子里整天乱糟糟的,总是让老伴埋怨。心里时常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弄整齐、方便查找一些呢?  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了诸多烦心
花紅净绝尘,草绿未成茵。  林内双飞鸟,同歌一树春。  春 游  十里花开溢彩天,莺飞蝶舞荡舟船。  游人如织频相唤,杨柳轻歌碧落传。  春 读  杨柳枝头绿色匀,院花初艳叶茎新。  鸟儿且莫临窗叫,免扰书中墨海人。
每逢翻阅我的老像夹,看到46年前(1952年),我与战友、同学杨风亭等8人的合影,就会想起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感到十分内疚,而久久不能平静。但我的这件憾事,却引出了歼敌一个团的捷报。现详细叙述如下,以飨读者。  1948年4月,解放军山东战场捷报频传,胶济铁路沿线,除青岛、军事要地潍县和济南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以外,其他城镇全都成了解放区。4月5日这天,胶济线上、潍县西50华里的昌乐县城被解放军华东
时序立春转暖,诗情澎湃云霄。  墨融山水笔勾描,岁月情缘未了。  小雨田畴燕舞,绿风漫卷红潮。  逍遥郊野乐陶陶,袅袅炊烟霞烧。   冰窗花  梦醒窗中夜發花,素描淡染绽奇葩。  江河峰岭弥银色,万木琼枝物竞华。
纵观铁凝的创作历程,铁凝能走上写作之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的渊源。她的父亲铁扬196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母亲曾是一名声乐教授。相比于其他家庭,铁凝家境优渥,父母皆受过新式教育的熏陶,崇尚开放与包容。铁凝幼时经历过大批判的创伤,父母被分别发配至干校,铁凝由此开启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学业也被迫中断。早期家中浓厚的艺术气息与民主空气奠定了铁凝小说创作热情和追求爱与美的基调,寄居后的敏感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