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张可安:“校企合一”开创职业教育新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人才市场上的“冰火两重天”,在这个春天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方面,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另一方面,随着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珠三角“技工荒”愈演愈烈,“高薪难求一名好技工”的报道频现报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三年,珠三角的技工缺口达到570万!如此的错位,让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直接为制造业输送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身上。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职业院校只有紧紧跟上这个步伐,和企业深度融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有生命力。”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张可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
  
  高技能人才成“香饽饽”
  
  走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校园里,处处能感觉到浓浓的“工厂”气息:学生身上的蓝色工作服、类似于车间的教室、精密的机械设备,都在向外界传达着这座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半个世纪积淀下来的技术氛围。
  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崛起,以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加工为核心专业的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也越来越“吃香”,学校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我们的专业设置十分突出和集中,这两大专业的学生达到5500多人,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张可安告诉记者,“数控加工是未来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而机电一体化人才是广东制造业最紧缺的,我们的专业方向正好契合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张可安介绍说,以往职业院校学生三年要学30多门课程,过于分散,并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走向岗位后仍感觉茫然。在张可安的推动下,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专业方向越收越“窄”,专业课程大幅压缩,一般职业院校“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里被具体到了“面向岗位”。
  如此一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成为了广州地铁、广州东风本田等知名企业的“抢手货”。“广州日立电梯公司的中层以上干部有近一半是我校历届毕业生,以至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学校是广州日立电梯公司的‘黄埔军校’。”张可安笑着告诉记者。
  在谈及今年的就业形势时,张可安并不避讳眼前的困境。“今年我们的就业率目标调整到95%,目前完成了58%。”但张可安表示,他始终坚信,当前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正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最佳时机。“归根结底在于练好‘内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只要企业还有需求,就要想办法让他招我们的人。”张可安说。
  
  “校企合一”突破传统
  
  高技术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似乎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答案。然而在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仍相对薄弱,在已往的校企合作中,二者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有着16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张可安果断引入了“经营职教”的理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校企合作”上升到“校企合一”。
  张可安表示,“合作”较之“合一”绝不是玩文字游戏,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只是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习,而校企合一,是融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把企业生产线搬进学校,学校提供设备和场地,企业则带来人员、产品和管理,形成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真正完成了教育教学从虚拟到模拟到真实的过渡,实现了学生技能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学校和企业融为了一体,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一切也随之具备了“双重身份”:学校即企业,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
  
  在学校实训中心里,记者看到,上百名学生正在进行模具加工,整个教室如同一个正在赶工的“大车间”。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在“班级公司化”管理下,能感受到浓厚的“工作”氛围,每个月,学校会给学生预发800块模拟货币作为“基本工资”,迟到了、偷懒了要扣“钱”,表现好了有“奖金”,学生的奖惩通过模拟货币来反映,到月末的时候则以“工资”的多少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
  据张可安介绍,“校企合一”人才培养工程自2008年5月8日启动以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已与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广州市涡旋压缩机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北京CAXA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企业和高校达成了“合一”协议。
  “在‘校企合一’模式下,学校不再处于被动的、尴尬的地位,而能与企业平等对话,因为这种融合式的合作缺一不可。”张可安说,“通过校企合一,学校实现了三个‘融合’——学校经营管理与企业经营性质融合、学校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融合、学校教学方法与企业生产过程融合,这不仅让学校的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更得到了企业在技术、理念上的大力支持,这种无形资源对学校来说尤其宝贵。”
  “‘校企合一’是对传统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突破,是广东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做出的有益尝试。”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对此表示高度认可。
  广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五指导小组组长孙永强更是称赞“校企合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好途径,是引领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打响职业教育的“翻身仗”
  
  在被誉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广东,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已是不言而喻。而在人们脑海里,类似“成绩好的读大学,成绩差的报职校”的传统观念却一直挥之不去,这也使得职业院校屡遭“生源尴尬”。
  张可安坦言,要想突破目前的尴尬处境,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职业学校本身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成绩,培养出高薪的技术人才。
  2008年6月,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培养的9位机电一体化技师成功“出炉”,成为了广东省唯一一批“学制”技师,其中最年轻的才22岁。
  “他们的理论和实操水平不亚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如今已全部进入大型企业管理层,没有一个是去操作设备的。”张可安说,“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更多地培养在管理、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让我们的学生能进入未来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层。”
  张可安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先进制造技术联合项目开发中心”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也在学校设立了广州机电工作站。“下一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项目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先进技术。”张可安说,“特别是五轴加工和逆向工程设计项目,它们都是当今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五轴加工中心的操作工很缺,十几万年薪都找不到人,我们会增加这方面的培训,在市场中占得先机。”
  张可安介绍说,今年五月,该校将改建一栋“科研楼”,设立企业驻校办公室,让企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到教学和项目研发中来。
  “要打赢职业教育的‘翻身仗’,就要切切实实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张可安表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的确立,广东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他文献
“Welcome to the WTO……Finally(欢迎加入WTO……终于)!”11月10日,俄罗入世首席谈判代表梅德韦德科夫从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手中接过一件祝贺入世成功的T恤。    “消极”入世的俄罗斯  从1993年6月,俄罗斯向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入关申请算起,到2011年11月10日,WTO工作组一致通过俄罗斯加入WTO提出的一揽子承诺,决定
东莞面临的问题,也许世界上其他城市都没有遇到过。这问题困扰了东莞20多年,并一度让东莞的数任管理者头痛不已。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但解决起来却相当之难。  这个问题的主角是“人”——如何做好800多万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这既是摆在东莞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也成为东莞社会管理创新的经典案例。    东莞“外乡人”  这是一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城市,3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今天
任何国家不应对中国施压    对话嘉宾:  亨利·保尔森  美国前财政部长  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吴作栋  新加坡国务资政  陈志武  耶鲁大学教授  胡祖六  高盛前合伙人    3月份对外贸易出现2004年5月以来的首次月度逆差,引发了外界猜测是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在此前,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刚刚访问北京,这一计划外的访问引发了外界对中国不久将调整其
油价调节之争,引发国内油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大讨论。对于现行定价机制滞后于瞬息万变的国际油价走势,业内专家认为更灵敏地反映国际油价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又是“国际油价”,专家口中的“国际油价”,指的到底是什么?    “国际油价”是什么?  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全球油价的统计中,一共列出了全球近40个产油区的原油价格,其中包括美国WTI原油价格、欧洲Brent原油价格、迪拜的Oman原油价格、亚洲T
年末,五位嘉宾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国家电视台分别作主题演讲。很巧合的是,其中的四位主讲嘉宾都重点提到了同一个问题:减税。  他们分别是刘明康、柳传志、樊纲、陈志武,角度虽有不同,但观点较为一致:当前,中国的税负水平太高了,应当减税。  不过,这与有关部门的主流观点并不一致。尽管不同主管部门给出的数据并不一致,但立场结论相同:中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  事实上,在牵涉到每一个人利益的税负问题上,
2011年9月17日并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日子,当总数不到1000人的示威者来到曼哈顿声称要向贪婪的银行老板们讨个说法的时候,从纽约地方政府、警察到华尔街衣冠楚楚的金融巨子们,既没有意识到这些人会不断壮大队伍、提高声势,也没想到他们会给华尔街“添堵”一个月乃至更长时光。依靠发达的互联网还有全球媒体的推波助澜,今天的示威者已经把自己的形象凝炼为光辉的“我们是99%”,并将愤怒的火焰燃烧到全球82个国家
担任天津市副市长6年来,崔津渡经历了天津被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成为了“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历史时刻。  如今,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把一向习惯“安静地工作”的崔津渡推到了金融改革的风口浪尖。“金融会成为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要带着其他产业跑,而不仅仅是跟在后面做服务。”  8月30日下午,正在天津市东丽区检查工作的崔津渡,就金融改革与创新等话题接
“人类第一个向往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中国古代一位美丽的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位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中国访问,他自问自答说。  这句话让龙乐豪五味杂陈:探月,中国人醒的很早,但是起得太晚。  龙乐豪,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
如果说社交网站是基于“你是谁?”、微博是透露“你在想什么?”,那么,“LBS”呈现出的则是“你在哪?”  目前在中国,LBS(Location Basted Service,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还只是一块假想中的大蛋糕,但是在美国Foursquare网站空前成功的激励之下,中国的“LBS探险队”已颇具规模,并且已经开始了疯狂的圈地。LBS也被认为是继“团购”之后,中国互联网下一个“注定血腥”的战场
喜欢“勇闯天涯”的华润雪花,把战线拉到了西北高原上。  广袤的发展空间、富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使西北成了啤酒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从啤酒人均消费量来看,全国平均水平是30升,北京作为全国啤酒消费最大的城市,每年人均消费80公升,而西部市场平均仅有10公升的水平,市场上升空间巨大。  两年前,随着 中国乃至全球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华润雪花的到来,打破了西北啤酒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拉开了雪花、黄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