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物史观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学术生成于中西古今大整合大创新的20世纪初期,促成这一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和流行。经过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论战,唯物史观彰显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学术话语权,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术文化的强大理论武器。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中国学术成功实现了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对象和主体、研究重心和功能的现代转换,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现代学术体系,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巨星,开拓出了新的学术视野,奠定了新的学术研究范式,展示了新的学术气象。可见,唯物吏观
其他文献
美国哲学家罗伊斯的《忠之哲学》系统阐释了忠的概念、内涵、对象、主体、价值和地位。其与中国传统的忠德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如二者都源于君主制社会,其践行主体都
近年来,无人飞行器控制繁荣发展对控制精度与品质要求日益增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基于奇异摄动的思想设计了四旋翼无人机非线性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基于牛顿欧拉定律建
周必大的文学思想颇具卓识,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和道德涵养,提出了"气全理正"的理气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南宋中兴时期官方的文学理念;在创作主体个性问题上,强调"气"与"学",反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性核心概念。孝绝不仅仅是一套事奉父母的操作性规范。孝文化观念的起源与维持.与传统中国人所持有的一种实体性的世界观、生命体验和自我理解方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一、环境育人,凸现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予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在每
本文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设计渐近稳定控制律的有效方法.其中,通过更新系统浸入与不变流形理论的应用方法,流形的吸引坐标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平衡点.为了得到闭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