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供水水平对间作甜瓜叶片活性氧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甜瓜和棉花为材料,研究不同供水水平和间作对甜瓜叶片活性氧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和提高供水量可以增加甜瓜叶片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O-2· 和MDA含量。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指标在膨瓜期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随供水水平的增加反而降低。
  关键词:甜瓜;间作;活性氧代谢;光合作用;灌水量
  中图分类号: S652.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199-03
  间作种植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已经得到广泛证实并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5]。但间作也是一种高耗水的种植模式,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研究限量供水条件下的高效节水间套作种植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植物叶片受到光照和水分等环境胁迫时会生成较多的活性氧自由基,这些活性氧自由基会造成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积累过多就会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植株受到伤害[6]。为了防御这种损伤,植物在进化中形成了完整的酶系统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SOD可以将超氧阴离子歧化为H2O-2·与 O-2· ,H2O-2·在POD、CAT 作用下被分解为H2O 和 O-2· ,从而有效阻止了膜脂过氧化,减少膜系统的伤害[7]。间作模式下一种作物遮阴造成的弱光环境对另一作物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长期在弱光下生长的作物叶片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与弱光条件相适应,光合能力降低,防御光氧化的机制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低[8-9]。
  叶绿素荧光信号可以反映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10-12],近年来被大量应用到受胁迫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常常被共同使用,作为评价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13-18]。
  棉花和甜瓜间作复合种植是我国北方地区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甜瓜生育期短,生长快,收获早。棉花生育期较长,前期生长较慢,植株小,棉花进入现蕾旺盛生长发育时期时,甜瓜已成熟拔秧,两者之间影响较小,经济效益较常规平作有很大提高。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栽培模式和技术方面,对于生理机制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甜瓜对间作的适应性响应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甜瓜和棉花为材料,在瓜棉间作和甜瓜单作模式下,比较不同供水水平对甜瓜叶片活性氧代谢及光合参数的差异,为间作高效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及作物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进行。土壤类型为潮土,容重1.35 g/cm3,田间持水量24%,地下水埋深大于5 m。于3月底深耕翻地,播前沟施有机肥45 m3/hm2,复合肥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作为底肥。供试甜瓜品种为白沙蜜,棉花品种为杂交棉中棉所60。
  1.2试验方法
  间作设3个灌水水平(75%、65%和55%),以75%灌水水平的单作甜瓜为对照,共4个处理,即甜瓜棉花间作 75%(IH),甜瓜棉花间作 65%(IM),甜瓜棉花间作 55%(IL),甜瓜单作 75%(M)。
  瓜棉间作采用2-1种植模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大行行距110 cm,小行行距40 cm,株距35~40 cm,密度3.6万~3.9万株/hm2;甜瓜种于棉花小行内,穴距60 cm,密度1.5万穴/hm2,每穴留苗2株,瓜棉间距20 cm。各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1.3测定方法
  土壤含水量采用人工取土法与TSC型水分测定仪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每周测1次,灌水及下雨后加测。
  光合与荧光参数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系统定时定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叶绿素仪测定。
  在甜瓜膨瓜期和成熟期取功能叶用于内源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 O-2· )含量的测定。
  1.4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整理,用SPSS 15.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2结果与分析
  2.1间作和不同供水水平对甜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构成了植物体清除活性氧主要的酶系统。从表1可以看出,膨瓜期各水分处理间作甜瓜叶片的SOD活性均弱于单作甜瓜,IH和I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IM的SOD活性最弱。成熟期各间作的SOD活性都强于单作处理,IH和IL处理的SOD活性强于IM。膨瓜期IH处理的POD活性最强,且强于单作,而IM和IL处理的POD活性均比单作弱。各处理成熟期的POD活性比膨瓜期大幅增强,间作处理的POD活性又显著强于单作处理,间作处理间POD活性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增强。膨瓜期IH和IL处理的CAT活性强于单作,IM的CAT活性最弱。成熟期间作各处理的CAT活性也是远远强于膨瓜期,且均比单作强。
  2.3间作和不同供水水平对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膨瓜期甜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很低,IH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表3)。成熟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大于膨瓜期,间作各水分处理的可溶蛋白含量比单作高,IM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IL处理。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膨瓜期也较低,并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成熟期甜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间作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
  2.4间作和不同供水水平对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膨瓜期间作各处理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大于单作,并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表4)。成熟期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膨瓜期低,间作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都比单作的低,随着供水水平的增加,间作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   2.5间作和不同供水水平对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从表5可知,膨瓜期间作各处理甜瓜叶片的光合速率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除了IL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单作外,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成熟期甜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比膨瓜期低,间作各处理的光合速率都显著低于单作处理,并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和棉花后期生长较快有关,供水水平越高,棉花叶面积系数越大,则甜瓜叶片光合速率越低。膨瓜期IL处理的气孔导度最高,显著大于IH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成熟期的气孔导度大于膨瓜期,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膨瓜期间作各处理的胞间CO2浓度低于单作处理,随着供水水平的增加,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成熟期间作各处理的胞间CO2浓度有大于单作处理的趋势,并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增大。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和气孔导度相似,膨瓜期IL处理的蒸腾速率最大,显著高于IH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单作处理最高,其次是IM处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以前的研究发现,间作条件下受遮阴影响,作物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强[19]。受到水分胁迫时,植物叶片中活性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20],同时植物也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来保护其不受损害。轻度水分胁迫下,植物叶片中SOD、POD、CAT 等保护酶活性有所增强,增加表5不同处理对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抗旱性[21-22]。在本研究中,间作甜瓜成熟期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单作,并随供水水平的减少而降低,说明间作造成的遮阴可以增强甜瓜叶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甜瓜也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叶片中的酶活性有所增强。间作还能增加甜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这与以前研究结果不同。而 O-2· 和MDA含量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甜瓜叶片膜结构的损伤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
  间作造成的遮阴可以使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有所增加。作物通过提高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减少暗呼吸消耗,以利于在弱光环境下光合产物的积累[23-24]。本试验中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膨瓜期主要受供水水平的影响,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由于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棉花遮阴对甜瓜的影响大于土壤水分的影响,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供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间作甜瓜叶片成熟期的光合速率比膨瓜期明显降低,这可能与棉花后期生长较快有关,供水水平越高,棉花叶面积指数越大,则甜瓜叶片光合速率越低。
  参考文献:
  [1]Awal M A,Koshi H,Ikeda T. Radiation interception and use by maize/peanut intercrop canopy[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6,139(1/2):74-83.
  [2] Li L,Sun J H,Zhang F S,et al.Whea/maize or wheat/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Ⅰ. Yield advantage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on nutrients[J]. Field Crops Researeh,2001,71:123-137
  [3] Reddy B V S,Reddy P S,Bridinger F. Crop manage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yield and quality of cropresidues[J]. Field Crops Researeh,2003,84:57-77
  [4]黄高宝. 集约栽培条件下间套作的光能利用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 作物学报,1999,25(1):16-24.
  [5]焦念元,宁堂原,赵春,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6):917-923.
  [6]Parida A K,Das A B. Salt tolerance and salinity effects on plants:a review[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5,60(3):324-349.
  [7] Kornyeyev D,Logan B A,Payton P,et al. Enhanced photochemical light utilization and decreased chilling induced photoinhibition of photosystem Ⅱ in cotton over expressing genes encoding chloroplast targeted antioxidant enzymes[J]. Physiologia Plantarum,2001,113:323-331.
  [8]郭翠花,高志强,苗果园. 花后遮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4):673-679.
  [9]张昆,万勇善,刘风珍. 苗期弱光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65-71.
  [10]李晓,冯伟,曾晓春.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0):2186-2196.
  [11]冯蕾,白志英,路丙社,等. 氯化钠胁迫对枳椇和皂荚生长、叶绿素荧光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2503-2508.   [12]柯世省,金则新. 水分胁迫和温度对夏蜡梅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43-49.
  [13]蔡永萍,李玲,李合生,等. 霍山石斛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J]. 园艺学报,2004,31(6):778-783.
  [14]Filella I,Serrano L,Serra J. Evaluating wheat nitrogen status with canopy reflectance indices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J]. Crop Sci,1995,35:1400-1405.
  [15]刘栓桃,董艳敏,卢亚楠,等. 低温弱光对两个西葫芦品种幼苗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9,24(2):139-143.
  [16]彭晓邦,王新军,张硕新. 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大豆和绿豆的光合生理特性[J].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2):363-369.
  [17]张亚杰,冯玉龙. 喜光榕树和耐阴榕树光适应机制的差异[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3):297-304.
  [18]李西文,陈士林. 遮阴下高原濒危药用植物川贝母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征[J]. 生态学报,2008,28(3):3438-3445.
  [19]刘闯,胡庭兴,刘文婷,等. 巨桉林草间作模式中牧草的耐阴生理适应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9):1911-1916.
  [20]曹慧. 水分胁迫诱导苹果属植物叶片衰老机理的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21]Ramachandra R A,Chaitanya K V,Vivekanandan M. Drought-induced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metabolism in higher plants[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4,161(11):1189-1202.
  [22]付秋实,李红岭,崔健,等. 水分胁迫对辣椒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859-1866.
  [23]张吉旺,董树亭,王空军,等. 大田遮阴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7,33(2):216-222.
  [24]李植,秦向阳,王晓光,等. 大豆/玉米间作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5):808-811.
其他文献
摘要: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通过案例分别对体制内县乡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体制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能手等3个推广主体各自的推广逻辑、运行机制、组织行为及农业技术推广的转译过程展开了详细讨论。研究表明,征召力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运行的核心,它与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组织机制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从推广逻辑来看,以国家力量为征召的体制内推广主体因技术供给与农民技术需求之间的势差使其动员能力较弱。农民专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现状,应用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江苏省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估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存在培训效果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法律效力不够,缺乏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培训管理和效果评估机构,过于重视培训数量、对培训效果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评估主体缺乏评估的专业技能,培训评估标准不明确,培训评估流程不完整等问
摘要:湖北省麻城福白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物,绿原酸是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質。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其中的绿原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绿原酸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选取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微波功率为640 W,料液比为1 g ∶ 20 mL,微波时间为25 s。在此最优条件下,绿
摘要:水稻工厂化机械育秧具有成本低、秧苗生长整齐等特点,由于水稻种子具有体积小、质量小等特点,育秧播种机的振动会对落种的密度和均匀度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以某型号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机架的参数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及谐响应分析,得到机架前6阶模态振动特性以及播种机构所在节点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与频率的关系等数据。结果表明:当外界的激励频率在50~70.5、92~105 Hz范
摘要:以滇黄精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对其总黄酮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滇黄精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小鼠肝组织脂质自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滇黄精总黄酮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2 min、硫酸铵用量0.39 g/mL、液料比为 24 mL ∶ 1 g,此时获得的总黄酮提取率为6.21%;滇黄精总黄酮对DPPH
摘要:以石榴干腐病病菌SGF1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光照和湿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用血球计数板计测产孢量,并在室内筛选有效抑菌药剂。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28 ℃、pH值为7、全光照、相对湿度60%。BA培养基、28 ℃、pH值8最适合产孢。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
摘要:以患肿吻病的方斑东风螺为研究对象,进行致病菌的分离、纯化、DNA测序、人工感染等基础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1种中草药混合剂对健康东风螺进行肿吻病预防研究。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肿吻病病原菌为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其96 h半致死浓度为2×108~4×108 CFU/mL;病原菌对于头孢菌素药物高度敏感;连续使用 20 mg/L 中草药对弗氏弧菌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
摘要: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养殖尾水中氨氮、亚硝态氮、总氮、总磷、有机物等的含量超标,不仅影响养殖生物生长,其排入自然水体引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简要归纳了主要的传统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重点论述了电化学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包括电化学技术对无机氮磷、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及电化学技术杀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电化学技术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为探讨燕麦对不同水分含量、光照环境的适应性,以吉燕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研究PEG模拟干旱和光照互作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强光(LPHL)条件下,燕麦幼苗的株高、根长、茎鲜质量、叶鲜质量、根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其次为轻度干旱弱光(LPLL)处理,而LPHL处理下燕麦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或光照度的减弱,燕麦的根长
摘要:氮磷含量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向水体中投加有机碳源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并净化水质。以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生物絮团的形成、氨氮与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膨化玉米粉作为固态载体吸附产朊假丝酵母去除氨氮和总磷效果最佳;在试验水体中投加10 mg/L活性产朊假丝酵母固体菌剂与10 μL/L活性菌液,均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总磷含量的作用,其中投加活性固体菌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