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宝藏”拍卖:大师的最后致意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愿意出席自己的葬礼,但却无法做到,那我们至少可以出席这些收藏品的葬礼。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结束了。”即将在2月23日进行的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t)的收藏品拍卖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件文化盛事,但陪伴了大师整整50年的朋友皮埃尔’贝格却说出了前面那个伤心的句子,对他来说,这更像是一场“葬礼”,是他对圣·洛朗的最后致意。
  
  一场世纪拍卖
  
  “圣·洛朗先生算得上是高端艺术品市场上的大买家。其收藏融合了不同年代,地区和风格的艺术品,体现出极致的法式品味。”
  伊夫·圣·洛朗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不仅令人联想起世界上最让人倾慕的服饰、箱包、化妆品,还拥有世界上最令人艳羡的收藏。他与皮埃尔·贝格在几十年的收藏之旅中把他们位于巴黎的两套寓所活脱脱地变成了最精致的博物馆。如今大师永逝,孤单的皮埃尔也决定将这些收藏品拿出来拍卖。
  如同圣·洛朗的“世纪葬礼”一样,这次的拍卖会将享有最高级别的礼遇:从今年2月23日到25日,全世界的收藏爱好者们都将齐聚法国赫赫有名的巴黎大展览馆,参与这三天五场的拍卖会,其收益据最保守的估算也将达到3亿欧元,远远超过先前个人收藏品拍卖的最高金额2.04亿美元的纪录。
  法国一名看过这批藏品的专家评价“它们真是气势非凡”。这些藏品中包括了大量的名画、雕塑和珠宝。此外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铜像,法国利日摩地区出产的瓷釉、经艺术装饰的家具和银器以及法国大作家福楼拜与纪德等人的手稿。其中那些名贵的油画大多出自1900年至1925年之间,又以毕加索和马蒂斯的作品居多。艺术品市场专家戈德弗雷·巴克说:“圣·洛朗先生算得上是高端艺术品市场上的大买家,其收藏融合了不同年代、地区和风格的艺术品,体现出极致的法式品味。”
  据悉,这次拍卖的所得将全数捐赠给皮埃尔与圣洛朗共同建立的基金会,用以保护圣·洛朗的艺术作品。但皮埃尔也表示他会将款项中的一部分投入到新建立的,旨在防治艾滋病的基金会中。
  
  圣·洛朗与皮埃尔·贝格的收藏之旅
  
  他们都是具有远见的竞标者,他们乐于把目光投在一些新锐的艺术家身上,然后又从艺术品中获得创作灵感。
  对皮埃尔·贝格来说,要亲眼看着自己和圣·洛朗几十年来所收藏的这些宝藏被一一拍卖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他站在巴黎的寓所内,一件一件地细数着这些惊艳的珍宝,把藏品的名称和背景列成单子,他还将亲自担任拍卖人……他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更好地记取,这种方法就是忘记。
  那年,当正值华年的皮埃尔从欧洲大陆最西端一个边陲小镇来到巴黎时,就被这光圣陆离的花花世界撞了一下腰。走在巴黎街道上的第一天。一个发了疯的诗人就试图要杀死他,皮埃尔并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克’普莱维尔(Jacques Prevert),他只是又害怕又兴奋地感知着即将要面对的一切,他的嗅觉告诉他,他即将要邂逅一个“重要的人”,果然,他遇到了伊夫圣·洛朗。
  皮埃尔与圣·洛朗相伴的整整50年中有太多无法言说的美与痛楚,曾经18年的同性伴侣关系并没能长久持续,但奇怪的友谊却长存。在接下来的32年里,他成了圣·洛朗最信赖的朋友、最忠诚的合作伙伴。也许对艺术品收藏的共同爱好,是把他们的关系维持到最后的原因之一。
  1969年,他们买下了一幢看得见风景的房子,尽管屋前光秃秃的花园曾经让圣洛朗感觉一片“阴暗”,但当大门打开,那扇可以俯瞰邻居家网球场的大窗户还是让大师“一见钟情”了。圣洛朗占据了一楼一间最大的卧室,而皮埃尔则在靠近花园的那个稍小的房间里安顿下来。从此。两个热爱艺术的人就正式踏上了“收藏之旅”,进驻这里的第一件艺术品是一个19世纪末的巨型西非木刻神鸟像。据皮埃尔回忆:“他(圣·洛朗)时常躲在楼梯旁边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因为他感觉‘在潮湿的日子里,它们非常危险’。”
  而一对Jean Dunand创作于1925年的,充满装饰主义风格的黄铜与漆制大花瓶则可以说是他们艺术品收藏生涯的起步之作。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圣·洛朗虽然已经是时尚界的明星了,但对于收藏界来说,他还不算是个“有钱人”,时常为如何得到那些爱不释手的“宝贝”而咬着手指。可实际上他们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大师开阔的眼界和皮埃尔百科全书式的大脑才是真正的财产,他们都是具有远见的竞标者,他们乐于把目光投在一些新锐的艺术家身上,然后又从艺术品中获得创作灵感。比如他们曾为搞雕塑的视觉艺术家泽维尔与拉兰尼夫妇俩慷慨解囊,作为回报,拉兰尼为圣·洛朗1969年的秋冬时装秀设计了risque body珠宝,而泽维尔则为他和皮埃尔的书房设计了一群活灵活现的“羊群雕塑”。当时对“羊群雕塑”感兴趣的还有菲亚特的乔瓦尼·阿涅利,以及瓦伦提诺等大人物,但圣‘洛朗并没有给他们机会,现在“羊群雕塑”已经成为圣·洛朗书房里图标式的作品了。除此以外,在1972年,圣·洛朗还向当时的新锐艺术家安迪·沃霍定作了一幅个人肖像。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之所以会被法国人熟知也要感谢圣洛朗把那种抽象几何型图案的绘画风格运用到了自己设计的羊毛衫上,才让法国人对蒙德里安的名字产生了兴趣。
  1977年,随着YSL“鸦片”香水的热卖,圣洛朗才真正“富裕”起来。那时他与皮埃尔“几乎想要买下所有东西”,从印象主义作品到现代艺术作品。艺术品商人中的大鳄A1ainTarica说:“他们走进我的画廊时就已经对艺术史、艺术批评和博物馆背景了如指掌。”他们一次就花50万美元买走了Mademe L.R.一个图腾式的橡木雕像,而据说“99%的人在看到这个作品时都肯定认不出是什么。”他们也坚持自己挑选艺术品的原则:它需要是该艺术家发展历程中最重要时期的代表作;它要保持很好的状态,没有修复过,没有清洗过,也没有重新填补过内层;同时它还需要具备出处证明文书。在商人Alain Tarica那里,他们永远拥有优先选择权,因为“他们总是在5分钟之内就作决定,并且从来不问关于价格的任何问题。”
  1981年是两人收藏的顶峰之年。这一年中大师创作了一系列绣花镶珠的晚礼服来向他钟爱的毕加索、马蒂斯和莱杰致意。渐渐地,他们已没有足够的墙壁来悬挂这些名贵的油画,甚至不得不将它们挂进厕所里。于是二人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小件的摆设装饰品。圣·洛朗在自己的房子里装满了拉兰尼设计的百合花主题镜子,从地板到天花板,整个景象就像从透镜中看世界,使人头晕目眩。然后他会在大床的两边分别挂上毕加素的铅笔画和马蒂斯的素描草稿,至于电视里放着的当然是琼·克劳馥的电影。这个充满宝藏的空间能真正的满足他,在这里,他可以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比如维多利亚时代的圣安妮或者戈雅时期的西班牙。
  当然,如今对于皮埃尔来说,有些东西是绝不能离开的,譬如1972年安迪沃霍的那幅彩色画作和圣洛朗的宠物犬“农民”的一幅丝劂版画肖像以及1961年创作的YSL经典LOGO标志画……因为这些是属于他们共同的记忆,是一段历史,是必须埋葬,但也必然永存的东西。
其他文献
不论是跨界合作设计、品牌代言.轻便包袋的推出,还是奢华花朵珠宝的设计都让这个春日跃动了起来。
期刊
裸妆,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仿佛没有化过妆一样的妆容,不着痕迹的脸看起来却比平日精致数倍,裸妆能令肌肤呈现出宛若天然的无瑕美感,彻底颠覆了以往化妆给人的厚重与“面具”的印象,到今季已被T台明星们演绎得几乎炉火纯青。    STEP 1 粉底要轻薄    每位画家总希望自己有一块纹理细腻,充满韧性,能完整保存其绘画色彩的画布,就好比我们上妆前总渴望有一款轻薄剔透,宛若无痕的底妆产品一样,所以一款成功的妆
期刊
对于印度拉贾斯坦邦西部的小镇杰伊瑟尔梅尔(JaisaImer)而言,上帝将它抛进了浩瀚无垠的沙漠深处的同时,也让无数艳惊世界的美女诞生于此。如果不是因为美女,杰伊瑟尔梅尔也许只是印度西南部拉贾斯坦邦偏远的沙漠小镇;正是因为美女,无数游客不远万里地前来拜倒在杰伊瑟尔梅尔女人的“石榴裙”下。据说杰伊瑟尔梅尔女人的美丽堪当千军万马,足以攻下一座城堡。    美丽,源自“沙漠侠客”的基因    美女在保护
期刊
要温暖,还是要格调?鱼和熊掌怎能兼得?学着宠爱自己,谁说不可能?明星们也深谙此道,把温暖和格调通通穿上身。
期刊
必须承认25岁以后,习惯于城市生活但依旧单身的我们一直在为个人问题焦虑,因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永远地错过了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已经错过了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已经错过了清澈如水的puppy love。不想和自己脸上的痘痘(老中医特意强调是“青春后期”痤疮)一样顽固地守在本不属于自己的阵地上、我们不想错过自己也许所剩无几的最好的时光、所以,我们努力,努力地相亲。    经常碰到的问号和感叹号是——“你
期刊
如果你是护理肌肤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在经历了面霜、乳液、精华液等等护肤类产品之后,肌肤护理的领域里,悄然出现了一种叫做“美容油”的产品。    精油也是美容油的一种    其实美容油对我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我们最初接触的“精油”就属于美容油的一种。精油大多数都是从天然植物中提炼,价格昂贵。对神经系统,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    美容油的过人之处    如果有人问:植物成分的美容油究竟和普通
期刊
女人眼里,历史主旋律,从来都成不了生活的重心。大时代的悲惨遭遇下,生存下来的却往往是看似弱质的女人们,“蔫儿强”才是她们人性中最闪亮的标签。  当年芝加哥艺术学院给了奖学金,严歌苓歼始和美国本土的学生一起上课。“当时我们上拉丁文学课,老师是阿根延人,我们都要被他弄死了,每节课有75页的作业要完成,量非常大。”反正地从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就开始失眠,又精力旺盛,老师要求写3页,她会写到6页。军阀主义的
期刊
在Johan Lenaerts眼中,黑色似乎褪去冰冷神秘和难以企及的距离感,它藏匿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而家的温馨感觉于目光所及之处,俯拾皆是。  显然Johan Lenaerts是位对黑色情有独钟的主人。走进他的家中,恍惚间让你以为误闯进一幅以夜色为背景的油画。或许你想象不出一块漆黑的画布上还能如何晕染出美丽的色彩,可Johan Lenaerts却做到了。几乎所有的房间墙壁都选取了稳重内敛的暗色调
期刊
温暖的春天,浪漫的情人节。数百位亭亭玉立的“淑媛”与风度翩翩的“名仕”共同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2月14日,华商传媒集团旗下知名杂志《名仕》与《淑媛》,携手搜狐男人频道、唐会迷城俱乐部以及海归俱乐部,共同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单身派对。派对受到了500余位来自西门子、中国移动、联想等企业的时尚男女们热情追捧,现场座无虚席。  唐会迷城活力四射的激光舞表演,揭开了派对的帷幕;热闹欢快的“爱情风暴”
期刊
由露丝雷克尔编辑的《无尽的盛宴》 (《美食》杂志六十年精选作品)是一本非常好看,也很适合在闲暇时阅读的枕边读物。这本书的作者中有多位曾获过普利策奖,也有多位像露丝·哈克内斯(《淑女与熊猫》)这样的作者回忆他们在旅途中所尝到的特色食物的文章,引领读者进入关于美食的奇妙世界。  我曾经在去年的卷首语里推荐过露丝·雷克尔的两本书:《天生嫩骨》和《美食评论家的秘密生活》,非常喜欢她的文风,而这本由她编辑
期刊